小米新款车型上市后的结果,撕裂了中国汽车市场:拥趸们高涨的情绪,都外溢到了余承东的社交媒体上;不屑于此的传统汽车制造商们心情复杂,以至于有人说实话都被迫要道歉;丝毫没看到马斯克和特斯拉,有丁点的反应;更多厂家的高层,选择了把焦躁变成了银牙暗咬。
这样的场景,至少让柏林的专家们,也产生了两种对立的思绪,还在历史的草稿上说涌上了心头:一种是为小米令人惊叹的技术而感到惊奇,刘姥姥进大观园、金莲搬进西门府的意思;另一种是对欧洲整车制造商的未来很忧虑,与爱丽舍宫当下主人眼角的淤青相仿,缺乏足够的防守。
德国专家们看着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的市占率数据,又回看了小米的发布会视频,得出的结论是,德国豪华品牌的市场韧性不足,面对中国厂家在电动化、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方面的攻势,车轮上的手机已经大势难当,德国汽车制造商已经失去了节奏。
奔驰纯电版大G的销售数据,让这家豪华品牌的高层都自认它已经彻底失败。在这样的气氛里,欧洲专家再发高论。上周奔驰为电动超级跑概念车,提供了装饰性的V8发动机声浪,还远远不能确保它能取得成功。这与小米等中国厂家的差距,就像从柏林到北京的距离。
小米等中国厂家,已经把保时捷与BBA级别的豪华品牌,阶段性的打败了。下一个令人担忧的,即是欧洲市场更高端和个性化的豪华品牌。
延续上一款车型与保时捷心有灵犀了一下下的风格,新款车型的独创性设计让欧洲的专家们继续开眼。他们居然从新车上看到了法拉利Purosangue和迈凯伦750S等车型杂交的痕迹。为小米点赞的保时捷,在中国市场已经遭遇销量危机。新款小米车型的订单,让法拉利和迈凯伦也背上了压力。
与德国专家们的观感不同,法拉利的投资者对提出了相反的答案。法拉利的投资坚信,他们买得不是车,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牌。
法拉利在中国的市场占其全球销量的比例不足10%,远离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可以免遭更大的冲击。更重要的是,法拉利V12 Purosangue 的起售价约为 43 万美元,并且一旦定制化后价格更是高得离谱。买家们不会为这个价格的电动车买单。
布加迪的高层以苹果手表做比,尽管它能做1000多种事情,但没有人会为此支付20万美元。同理,售价超 200 万美元的电动超跑Nevera,销量令人失望。而售价450万美元的Tourbillon,提供机械仪表和混合动力系统,这让它保持了独特性。
简言之,欧洲的这些传统豪华品牌,与小米汽车八字不合。电动车的浪潮,还冲击不到这个级别的市场。兰博基尼不打算在本世纪末之前推出其首款电动车。法拉利即将于明年上市首款电动车也仅仅是个尝试,下一款车型至少要推迟到2028年。电动车还不能从真正意义上,对欧洲豪华品牌形成威胁。
不过,德国的专家还是觉得,豪华汽车制造商,在电动和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想要可持续地捍卫其高端定价,唯一的办法就是,证明自己能够超越中国所能做到的最好水平。否则,最终也会被小米这样的中国电动车干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