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零售 » 正文

2025半年记:魏建军一句话引发行业“地震”,下半年战局已显雏形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中车网评 时间:2025-07-04 15:31:12

编辑导语:在接下来的战役中,车企没有退路,唯有向前。

2025年进程过半,持续近两年的价格战在政策的引导下开始逐渐消退,狂奔的智能辅助驾驶也在监管下放缓了脚步,车企依然喜欢将裁员作为抗压的最佳手段,也会用比较容易接受的词汇来包装。

另外,尽管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的重组按下了“暂停键”,但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整合”与“重构”依然是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关键词之一。

监管下的价格战、智驾和供应商“生机”

今年上半年,相关部门政策频繁出手,为行业的无序竞争按下“暂停键”,行业秩序得以重塑,恢复“生机”指日可待。

先是3月底小米汽车的一场车祸,引起大众的哗然和对自动驾驶的质疑。同时,伴随着智驾发展成各大车企的“兵家必争之地”,行业越发混乱。4月,工信部围绕2月市场监管总局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的通知》召开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这次会议进一步规范了辅助驾驶宣传,要求禁用“自动驾驶”、“智驾”等模糊性、误导性表述。工信部的一盆冷水给火热的“智驾元年”降了降温。

业内人士透露,主机厂有各种方法规避账期承诺,比如故意拖延验货时间使账期无法起算,或者通过质量争议扣减货款。一位零部件企业负责人无奈表示:“投诉?除非你不想接下一单生意了。现在能拿到60%的货款就已经谢天谢地。”

但乐观来讲,有了政策的“保驾护航”,也让一些上游的供应商看到了些许曙光,但最终能否在中觅得生机仍要有待考证。

重组、整合依然是主旋律之一

根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有包括东风、长安、上汽、广汽及奇瑞、吉利、蔚来等在内的近十家车企集团,以不同方式对各自的组织架构及流程进行了变革调整。

先是今年1月,上汽乘用车开启全员竞聘上岗,对大乘用车板块进行组织架构调整;广汽集团的自主品牌一体化战略也迎来新进展,广汽对旗下自主品牌营销体系进行重大调整,传祺、埃安的营销领域被整合。

2月,长安与东风两大汽车集团传出重组合并消息,但因谈判磋商受阻,重组计划在6月初宣告中止。随后,长安汽车从中国兵装集团分立,成为独立央企,未来或寻求更灵活的战略合作。

4月,一汽-大众也加入了组织变革之列。其大众品牌以“以客户为中心,以结果为导向”为轴线,开启了一场覆盖市场、营销、客户、渠道、商品和售后六大板块的全体系组织流程变革。

吉利汽车则自去年九月发布《台州宣言》后,内部整合战略推进迅猛,几何、翼真和雷达等子品牌并入吉利银河,极氪和领克合并为极氪科技集团。5月7日,在极氪上市一年后,吉利汽车又宣布计划收购极氪。按此计划,极氪将与吉利汽车实现完全合并,退市实现私有化。之后,极氪、领克、吉利银河、中国星四大品牌将同处在一个公司架构之下,协同资源,重塑吉利价值体系。

合资、国企、自主品牌的改革如火如荼,造车新势力也在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做内部架构调整。5月9日,蔚来启动三品牌深度整合,乐道产品研发、销售体系并入蔚来主品牌集群,萤火虫品牌研发职能收归总部,以精简职能,降低运营成本。理想则在6月27日宣布多项组织人事调整,整合成立智能汽车群组,由总裁马东辉负责,李想则将更多精力转向AI战略,优化资源分配以应对纯电转型挑战。

从传统车企巨头到电动化先锋,大家都不约而同将“整合”做到下一阶段的必修课题。

中汽协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认为,当前汽车行业盈利能力持续面临压力,这要求企业必须进行变革,提升盈利能力。

“车企进行品牌和架构重组是应对市场竞争、降低成本、提升技术协同、应对行业变革和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持有同样态度,他认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多车企加入重组的行列。

裁员成为车企有效降本最直接手段

5月份,可以称之为上半年裁员爆发期。

短短一周内,6家车企被曝裁员超1.5万人,最高赔偿达“N+4”,涉及一汽、通用、保时捷、日产等传统巨头。

在这次的裁员潮中,传统燃油车零部件供应商首当其冲。欧洲的大陆集团、采埃孚等企业已裁减数万人,关闭燃油车相关工厂,原因是电动车零部件数量比燃油车减少40%,冗余产能无法消化。

沃尔沃汽车5月26日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为该公司最近推出的成本与现金行动计划的一部分。这项耗资180亿瑞典克朗(约合19亿美元)的行动计划旨在精简组织,在结构上降低成本基础,相当于在沃尔沃汽车全球各地的运营中裁减约3000个岗位;

日产、保时捷等车企的裁员计划,则直指成本控制。日产因2024财年净亏损336亿元,被迫裁员2万人并削减产能至250万辆;

保时捷因电动车需求疲软,计划裁员3900人,其中国市场销量暴跌42%;斯科达则表示是为了优化运营效率,同时扩大电动汽车产品线。斯柯达首席执行官Klaus Zellmer在行业会议上表示,计划裁减20%的工作岗位,预计波及8200名员工。

全球汽车格局生变,国内也未能幸免,一汽集团旗下子公司一汽南京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5月21日宣布全员解散,约100名员工可选择N+4赔偿;奔驰中国和蔚来汽车则更早一些启动裁员计划,前者将波及15%的员工,涉及销售和汽车金融两大体系;后者则称,计划减少10%左右的岗位。

行业分析认为,这一趋势可能持续,车企需在电动化转型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

总体来说,上半年在政策和相关部门的引导下,车企们开始收敛“疯狂”做派,业内分析直言价格战不会止步于此,但也会向价值生态靠拢,毕竟企业仍旧要以盈利为目的。裁员大概率会继续,毕竟重组和裁员是当前车企应对不确定挑战最稳定的“答案”。

下半年的战局已经初步勾勒成形:政策导向正从短期补贴转向生态建构,企业战略从市场份额争夺升级为技术制高点抢占。接下来或将继续形成“强者恒强”的效应辐射,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