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一辆车没造的汽车公司,靠着一家面馆维持,居然在美国上市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珠玑说 时间:2025-07-05 19:30:29

文/

(本文所有内容皆有官方可靠信源,具体资料赘述文章结尾)

一家号称要对标特斯拉的明星新能源车企,宣称手握百亿投资,竟靠每年8万元的小面馆收入,来维持上市资格,一个宣称手握顶尖专利的天才,却连一辆最基本的样车都造不出来,而这家公司还成功的在美国上市,这桩看似荒谬的事件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一个会计,怎么就成了造车新贵?

故事的主角叫沈玮,一个1958年生于台湾的男人,在踏入新能源这个名利场之前,他的江湖在会计圈。

沈玮不是工程师,不懂技术,但他懂钱,尤其擅长处理那些快要退市的烂摊子,他的核心技能是资本运作,在濒死公司的废墟上看出最后一丝价值,然后重新包装上市,赚取差价。

2009年,新能源汽车的浪潮席卷全球,成了人人都想乘风而起的风口,各路大佬砸钱入局,沈玮敏锐地意识到,一个远比倒卖破产公司更赚钱的想法诞生了,2011年,台湾一家叫“力武机电”的上市公司常年亏损,退市在即。

这正是沈玮最熟悉的猎物,他果断出手,通过一系列财技将其收入囊中,第二年便改名为“淳绅”,高调宣布:我们不玩电机了,我们要造新能源车!

这声势浩大的转型,其实从一开始就醉翁之意不在酒,当别的车企埋头搞研发、建工厂时,沈玮的棋盘上,落在了购买专利上,这些看似高大上的技术文件,才是他撬动财富的真正杠杆。

技术不够,专利来凑

2015年,内陆城市江西赣州,沈玮带着他的“专利军火库”找上门,与当地的赣南基金一拍即合,搭上新能源的快车。

双方成立了“江西赣南昶洧新能源汽车公司”,计划总投资60亿,赣南基金负责出钱出地,而沈玮呢?他没掏一分现金,直接用自己收购来的汽车专利作价12.8亿人民币入股。

合作敲定后,沈玮的胆子更大了,他开始疯狂扫货,继续收购各种汽车专利,从电池管理到车身轻量化,五花八门,其中最唬人的一套GPS导航系统,估值竟高达1.28亿美元。

一时间,专利证书堆积如山,让外界误以为昶洧公司拥有深不可测的技术实力,2016年,被深度绑定的赣州再次追加投资87.6亿,用于建设整车生产项目。

有了钱和地的加持,沈玮的PPT也越做越漂亮,2019年,在著名的法兰克福车展上,昶洧的第一辆概念车终于亮相,续航650公里,时速250公里,百公里加速3.2秒,每一个参数都直指当时的行业标杆特斯拉。

聚光灯下,这辆外形科幻的跑车成了全场焦点,也把沈玮和昶洧的声望推向了顶峰,五年后,这个故事甚至被他讲到了大洋彼岸,2024年6月,昶洧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上市公司靠卖面条保级,造车基地却造不出一台样车

然而,在这袭华丽的袍子下面,爬满了虱子,我们先说回沈玮在台湾收购的母公司“淳绅”,按照规定,上市公司如果长期不盈利,就会被强制退市,沈玮收购它,本就是为了用这个“壳”在大陆讲故事,自然不能让它退市。

可公司除了“造车”这个虚名,根本没有业务,哪来的收入?财务出身的沈玮,想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主意:他在台湾开了一家面馆,然后,他把面馆每年区区8万元人民币的营业额,作为“淳绅”公司总营收的100%上报。

你没看错,一家准备颠覆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靠着一家面馆吊着最后一口气,勉强维持着上市资格,这操作,简直是资本市场的一桩奇闻。

台湾的“壳”保住了,大陆的摊子却更尴尬,根据2016年与赣南的协议,昶洧必须在三年内造出一万辆车,但造车的第一步,是拿到国家颁发的生产资质,而要拿到资质,企业必须先自己造出十五台合格的样车来证明实力。

沈玮手里只有一堆真假难辨的专利文件,压根没有造整车的能力,眼看项目就要卡死,赣南方面甚至心急到向上级打报告,希望能“特事特办”,在没有资质的情况下先批准生产,但十五辆样车是硬性规定,是行业的底线,谁也不敢破这个例。

一家宣称手握百亿投资、要对标特斯拉的车企,到头来,连一台验证自己能力的样车都造不出来,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已经不言而喻。

法兰克福车展上的惊鸿一瞥,竟是最后的烟火

时间拖到了2019年,交不出样车,一切都将泡汤,无奈之下,昶洧公司只好花钱委托上海一家专业的汽车设计公司,从头到尾打造了六台样车,从外观设计到内部调试,全都出自他人之手。

其中一台,就是后来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出尽风头的那辆,它成了沈玮用来欺骗世界的最后一张王牌,据当时在场的记者回忆,这辆“神车”在展会上确实动过,但只是像蜗牛一样挪了几米。

更可笑的是,车虽然在龟速爬行,仪表盘上的时速却一度飙升,暴露了它仅仅是个华而不实的模型。

这惊艳世界的亮相,竟是昶洧公司唯一拥有的一辆“车”,到了2021年,谎言的泡沫终于被彻底戳破,沈玮承诺的万辆车、生产线、宏伟蓝图,全都没有兑现,他本人则选择一走了之,把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甩给了当初满怀希望的合作伙伴。

梦醒时分,只剩诉讼和暴跌的股价

2022年,躲起来的沈玮被台北地方检察机构正式起诉,财务造假、操纵股价、非法挪用资金……林林总总共计11项罪名,将他牢牢钉在了骗子的耻辱柱上。

他被限制高消费五十多次,卷入的供应商欠款和员工薪资纠纷,超过一百一十起,最讽刺的一幕发生在2024年,就是这样一个空壳公司,居然真的通过SPAC模式(俗称“借壳上市”),在纳斯达克敲了钟。

然而,资本市场终究不是傻子,上市当天,昶洧的股价还有2.05美元,但很快就演变成了一场自由落体,到9月,股价已经跌到0.52美元,几乎归零,这场跨国资本游戏,成了一场彻头彻尾的笑话。

回头看,如果沈玮当初能把融来的巨资和精力,老老实实地投入到造车本身,就算失败,也算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创业,但他从头到尾想要的,不过是借着风口,用一个精彩的故事完成个人财富的收割。

参考:

百度百科--赣州昶洧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南方周末--台湾商人沈玮江西淘金 2022-07-14

汽车产业前线观察--又一新势力IPO,一辆车没造 2024年07月27日 00:02

瑞恩资本--昶洧汽车 Thunder Power ,成功借壳SPAC在美国上市2024年6月26日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