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薛定谔的车规级!小米汽车陷舆论风暴,169元纸巾盒给害的?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陈丽 雷科技 时间:2025-07-06 18:05:49

这阵子,“车规级”变成了小米YU7的一个火爆“热梗”,舆论强度堪比SU7 Ultra的“风味挖孔机盖”。

比如为什么一个磁吸纸巾盒要强调“车规级”然后卖169元(还卖断货了),又比如二十几万的车不用车规级芯片,却要用一颗手机搭载的上代“消费级”芯片,好好的“车规级”被玩成一个梗,甚至不少网友因为这个原因吐槽起小米YU7“偷工减料”。

种种争议一时间又让小米汽车陷入舆论风暴,官方第一时间针对磁吸纸巾盒为何“车规级”,围绕选材、设计、验证等环节做了详细解释。至于争议更激烈的消费级芯片上车,大概要等小米汽车答网友问的下一期了。

不过,169元的磁吸纸巾盒强调“车规级”,手机芯片上车却又不强调单个元器件的“车规级”了?我觉得这件事还是可以拿出来讨论一下的。

“车规级”营销的风,吹到了纸巾盒上

小米YU7车内配备了9个磁吸点位,官方也针对这9个磁吸点位开发了一套可以灵活使用的磁吸配件。当然,也包括这个磁吸在车机屏幕后边的169元的纸巾盒。

没错,争议就在这个磁吸纸巾盒上。

大家觉得169元卖得太贵,雷军在最近的直播上特地介绍了磁吸纸巾盒的“含金量”:

“之所以卖169元,是因为要符合车规级标准,弄得‘成本巨高无比’,工艺也相当复杂,能扛住90多度(摄氏度)的高温。”

吵归吵,一个纸巾盒能登上微博热搜,官方销售渠道断货,这样的热度已经远远超过一个纸巾盒能承受的热度了,外界的质疑丝毫不影响它卖出去。

小米汽车答网友问169期也针对这个磁吸纸巾盒做了更详细的解读。主要就是,磁吸纸巾盒的位置设计在车机大屏正后方,考虑到这个位置长期暴晒之后,表面温度可以达到90℃以上。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为了让纸巾盒适应这样的高温还能不掉色、不起火、不变形、不挥发、不影响成员健康,用了成本更高的材料。

至于“车规级”本身,其实小米和雷军并没有围绕强制国标说明,有可能是按照汽车内饰件的要求来做,所以称之为“车规级”。如果是这么想的话,169元倒还真不算很贵,毕竟除了小鹏和理想、问界、蔚来的配件商城买的纸巾盒可比小米的贵不少。

(图片来自蔚来)

博主韩路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磁吸纸巾盒是刚需配件,169元并非很贵,因为前挡风玻璃下的仪表台对耐高温要求极高。还有一个逻辑是:刚需的物品天天用,就划算,如果买回来“吃灰”,再便宜也是一种浪费。

争议点大概是在于,网友认为小米汽车这波把“车规级”当做营销词,将磁吸纸巾盒卖到169元,拉高了大家对一个汽车配件的期待值,颇有“夸大宣传”和“割韭菜”的嫌疑。

以此,互联网也延伸出“车规级纸巾”“车规级矿泉水”之类的说法,就像在调侃小米过度利用“车规级”来做宣传。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实际上,所谓的“车规级”,背后并没有一套具体的强制国标,只要这个纸巾盒能在极端环境下正常使用,也算符合“车规级”的范畴。

换句话说,只要质量好,做工和设计讨好眼球,这个磁吸纸巾盒还是值当的。或者换一种方式,说纸巾盒严格按照汽车内饰件标准打造,和汽车内饰件接受同样标准的测试,或许会更容易让市场接受。

但雷军也说了,接下来会敦促同事重新设计,降低成本。付诸行动是好事,然而“车规级纸巾盒”就像“风味挖孔机盖”一样,难免要变成小米汽车的一个“梗”了。

手机芯片惹争议,核心部件无需车规级?

另一个更大的争议点,就是“消费级”座舱芯片。

小米YU7并没有像主流的新能源汽车一样,搭载高通骁龙8295P座舱芯片,而是配备了上代安卓手机所搭载的旗舰平台高通骁龙8 Gen 3,是第一家把这颗芯片挪到汽车上用的品牌。

严格来说,高通骁龙8 Gen 3是面向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计算平台,验证标准不同,并不算针对汽车开发的“车规级”芯片。

根据小米汽车的宣传海报,这个AEC-Q104对应的是多晶片模组测试,通过AEC-Q104车规级测试的,是搭载高通骁龙8 Gen 3的整个核心模块,并不是高通骁龙8 Gen 3本身,官网介绍也避开了关于这颗芯片是否“车规级”的注明。

高通汽车、工业及嵌入式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Nakul Duggal在接受采访时也没正面回答高通骁龙8 Gen 3到底适不适合用于汽车座舱,他只是说保证为汽车行业提供的产品均符合车规级标准,但车企使用什么芯片,是车企的自由。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小米YU7用骁龙8 Gen 3的确是没有得到高通的认可,不过也不代表不能用,既然通过了对应测试,说明小米应该是通过特殊的封装、设计等实现的。

以及,在驾舱一体时代来临前,座舱芯片跟汽车核心的控制芯片、ADAS芯片都是相互独立的,出现车机死机但控制不了车辆的可能性几乎为0。

另一方面,汽车座舱用手机芯片,小米并不是第一家,比如比亚迪很早之前就在驱逐舰05等车型上大规模采用高通骁龙665芯片,虽然有用户反馈因为高温出现卡顿等问题,但基本没有试过用不了。

从芯片角度来看,高通骁龙8 Gen 3具备更好的处理性能和NPU算力,专门为生成式AI设计,和配备单颗V73(AI算力为30TOPS)的高通骁龙8295相比,的确更有一些优势,架构上也更加先进。

换个角度看,车规级芯片经过专门的设计和验证测试,在标准上的确不同于消费级芯片,并不会因为核心板符合车规级测试,里面的芯片就符合车规级标准,这种“等效车规级”的宣传,外界的争议和担忧也很合理。

比起利用手机芯片大规模出货的成本优势,小米汽车可能也在下一盘大棋。根据@数码闲聊站的爆料,小米的玄戒O2芯片将会上车,手机、平板、手表、汽车共用,现在在车上用高通骁龙8 Gen 3,大概也是为了验证手机芯片在汽车平台上的可行性。

(图片来自微博)

AEC-Q本身也只是一种行业标准,并非法律要求的强制性标准,做得好不好全看车企自觉和严谨。

只是对于小米这个横跨汽车和数码产品的品牌来说,能遇到这样的争议十分正常。在我看来,小米数码产品的用户很少关注汽车领域的芯片,而小米汽车的用户也不一定对手机芯片参数有足够的了解,站在营销的角度,一个“车规级”也容易让关注群体产生误会。

当然了,这其中可能也少不了一些水军在推波助澜。

讨论的重点其实不在于高通骁龙8 Gen 3到底适不适合汽车的使用工况,纸巾盒是否真的用了“车规级”的标准去打造,而是纸巾盒强调“车规级”,座舱芯片本身却不是“车规级”,在营销上给外界造成不平衡,甚至说有点“双标”也不为过。

我们相信小米在产品开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每个部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但小米品牌背后的粉丝和关注者一定是来自多个领域和圈子的,纸巾盒为何要“车规级”,芯片又为何不用“车规级”,这种解释成本免不了会很高。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不解释,又会让“薛定谔的车规级”印在小米品牌里,轻点的只是调侃,万一真出点问题,对小米汽车又是一次巨大的舆论风暴。

创造话题点对小米而言是优势,一些言论很容易被各大网友转发和讨论。不过在我看来,话题点也是一把双刃剑,尤其是小米这样的品牌,的确可以让大众认识到很多技术原理和相关标准,但坚持技术营销导向,就意味着要在解释和营销上更加谨慎和精确。

“薛定谔的车规级”,车企还需用心打磨产品

说白了,纸巾盒跟座舱芯片完全不是一个次元的产物,用“车规级”根本联系不到一起,最终因为“车规级”营销产生了一些误会。这也怪不得消费者和网友,毕竟小米的一举一动,都被时刻关注着。

面对这种高强度的关注,雷军曾在直播间里表示,小米会谨言慎行,对每一句话要说的准确,把事做好,因为任何瑕疵都可能被放大。

片面地介绍产品,就容易留下许多不透明的误区,引发广泛争议,流量是有了,却也有可能造成外界对品牌的信任危机。

(图片来自小米汽车)

正如小米汽车和雷军之前也解释过,SU7 Ultra的挖孔前机盖,只能起到一点气流优化的作用,但和原型车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因为营销和解释上的一些不准确和不严谨,导致外界对“风味开孔机盖”有了一些成见,事件是平息了,却也变成外界调侃小米汽车的一种说法。

更早前的,因高速智驾事故引发的舆论,虽让行业重新认识了智能辅助驾驶,却也在用户和小米智驾之间撕开了一条裂痕。

多人关注是好事,也有很多内容博主愿意站出来解释和科普,但“车规级”闹剧,小米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行动,才会有平息和缓和的可能。话说,就小米这样的影响力,也不用太刻意制造话题吧。

标签: 小米 汽车 纸巾盒 芯片 高通 舆论 磁吸 风暴 标准 骁龙 座舱 争议 车机 手机芯片 雷军 品牌 图片 产品 用户 降低成本 博主 仪表 车辆 官方 网友 技术 平台 算力 问题 风味 优势 外界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