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李嘉诚原本计划将巴拿马的港口转交给美国企业时,或许没有预料到,这个决定会导致他家族成员被排除在香港特首顾问团之外。日前,《大公报》披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宣布了新的特首顾问团成员名单,其中新增的三名成员分别是杭州“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以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资深专家朱民。此次新增的两位杭州“六小龙”掌门人,意味着香港政府与浙江,尤其是内地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正在加深。
然而,令人大感意外的是,李嘉诚的长子、长和集团主席李泽钜未能在这一轮续任特首顾问团成员。这一变动意味着,李嘉诚的接班人被港府排除在了这一核心顾问团队之外,这背后的含义非常深刻。
特首顾问团作为香港最高层级的政策咨询机构,旨在为香港特首提供战略性建议,帮助香港在全球和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把握关键机遇。顾问团的成员按经济、创新和区域合作三大方向划分,确保他们在专业领域能为香港的长远发展提供深度而具体的建议。因此,顾问团成员的选拔标准极为严格,能否进入此团体,通常代表着一个人在香港政商圈中的影响力和声望。
李泽钜的落选,意味着李嘉诚家族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政治资源和影响力。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猜测,尤其是有声音指出,这一决定与李嘉诚家族在巴拿马运河港口的出售事件密切相关。有人认为,李家为了个人利益,置香港与国家的利益于不顾,显然不再适合继续担任特首顾问团成员。这一批评并非空穴来风,确实有其深刻的背景。
巴拿马运河与苏伊士运河共同构成了全球最为重要的两条人工运河。巴拿马运河仅长65公里,却是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唯一通道,是全球贸易的核心。每年,大约有1.3万到1.4万艘船只通过巴拿马运河,承担了全球约6%的贸易货运。最大用户为美国,占比达33%,其次是中国,占19%。这条运河的战略重要性可想而知,任何关于它的举动都可能对全球航运产生重大影响。
李嘉诚旗下的长和集团,正是通过竞标获得了巴拿马运河两端的两个重要港口的经营权,原定合同期限为25年,并在2021年续约至2047年。这个港口的经营权关系着全球航运的核心枢纽,影响着全球贸易的走向。然而,李家却选择在2023年3月4日深夜发布公告,与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达成协议,将包括巴拿马港口在内的全球43个港口及其相关核心资源打包出售。此举交易总额达到228亿美元,约合1660亿人民币。
这一交易的背后,香港与国家利益的冲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中国国务院港澳办也在大公报上发文,公开批评李嘉诚未考虑国家利益,提醒他在做出决定时应明确自己站在哪一边。李家显然采取了极具策略性的做法,试图绕过审查程序,将43个港口拆分成两个部分卖出,最终实现贝莱德的实际控制。而且,他们还特意选择在中美贸易战的敏感时刻推进这笔交易,似乎在挑战国家的底线。
李嘉诚的这一举动,最终并没有如他所愿。中国并未在中美贸易战中妥协,反而通过强有力的谈判将美国逼到桌前,成功争取到有利的局面。李家在此时依然不松口,通过一系列小动作,如让二儿子宣布与长和集团独立,暗中推动交易进程,并提前将消息泄露给外媒,试图通过国际舆论施加压力。然而,随着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的发布,所有压力瞬间失效,中国成功地将美国逼退,使得李家不得不在声明后发出公告,表示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审查程序。
尽管李家在这场博弈中暂时做出了让步,但从其一系列操作来看,李嘉诚及其家族显然在关键时刻缺乏对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特别是在与中美博弈的过程中,李家展示了其利益至上的商业态度,并未充分考虑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
李泽钜被踢出特首顾问团,标志着李家与香港政府的政治关系发生了重大裂变。港府此举,显然是给李家家族的政治影响力提出了警告。这也与5月12日夏宝龙在澳门工商界人士座谈时的讲话相呼应,他强调:“资本无国界,但商人有祖国!”这句话传递出强烈的信息——那些在关键时刻为敌人摇旗呐喊的人,最终必然会遭到历史的惩罚。李家长子李泽钜的落选,无疑是香港政府向李嘉诚家族发出的“信号”,警告他们应当更加重视国家利益和社会责任,而非仅仅追求个人商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