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银平
编辑 | 付影
来源 |
短短三天,国投资本(600061.SH)上演高层权力更迭“大戏”。7月2日,总经理陆俊因工作调动离任,由董事长崔宏琴代行总经理职责。而崔宏琴也刚于6月30日被选举为新任董事长,接任离任的前董事长段文务。
段文务已加入中国五矿担任党组成员、总会计师,目前还兼任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国投证券”)董事长,近期可能将卸任该职位。国投证券新任董事长将由崔宏琴兼任,还是由总经理王苏望升任?
国投资本旗下有证券、信托、基金、期货四大金融板块,其中国投证券凭借自营业务扭转母公司两年利润下滑颓势;但信托、期货板块利润持续缩水,基金业务则遭遇规模与业绩的双重下滑压力。
1
董事长、总经理相继换任
根据国投资本公告,7月2日陆俊辞去了董事、董事会战略与ESG委员会委员及总经理一系列职务,离任原因是工作调动,担任总经理时间仅1年2个月。
陆俊1970年出生,是一名国投老将,曾任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简称“国投泰康信托”)副总经理,国投资本副总经理,四川省财政厅副厅长、党组成员(挂职),国投财务有限公司(简称“国投财务”)总经理等。2024年从国投资本领取的税前报酬为38.82万元。
总经理空缺期间,由董事长崔宏琴代行总经理职责,直至公司按程序聘任新任总经理为止。而52岁的崔宏琴也刚于6月30日被董事会选举为新任董事长,接替6月10日因工作调动辞任的段文务。
崔宏琴担任国投资本董事长此前已有预兆,在6月13日召开的九届二十五次董事会上,崔宏琴就被提名为董事候选人,彼时已担任党委书记一职。
根据公开资料,崔宏琴为高级会计师,具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曾任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国投集团”,国投资本第一大股东)财务部副主任、主任,融实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国投全资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支部书记,国投财务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
图源:罐头图库
此前辞任的前董事长段文务也是财务出身,和崔宏琴在工作履历上有很多重合、相似的部分,1969年出生,曾任国投财务副总经理,国投集团财务部副主任、主任,国投安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国投资本总经理,国投财务董事长,中国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
2023年4月段文务任国投资本董事长,任职时间1年2个月,2023年11月任国投证券董事长,此外还兼任渤海银行董事。
根据中国五矿官网公布的高管团队,段文务已担任党组成员、总会计师。接下来,段文务辞任国投证券董事长的概率较大,谁将接任这一职位?
目前市场上有两种猜测,一是由国投资本新任董事长崔宏琴兼任国投证券董事长,就像此前段文务一样,毕竟国投证券是国投资本的最重要业务板块;二是由国投证券现任总经理王苏望升任董事长。
王苏望具有超过20年的证券从业经历,于2023年7月通过市场化招聘加入国投证券,任副总经理,2024年4月担任国投证券总经理长达10年的王连志被免职,王苏望代任总经理职责,并于同年10月正式升任总经理。如王苏望升任董事长,则在不到一年内完成职场“两级跳”。
近两年国投证券经历人事巨震,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内的多个核心职位频频调整。2024年12月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刘纯亮、财务总监杨成省、副总经理魏峰同一日离职,后来国投资本女将赵婷前来救场,一人身兼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三职。
今年3月,国投证券分析师队伍发生动荡,固收首席尹睿哲携团队整体离职,这是一年多以来其第二次带领团队跳槽,上一次是从招商证券跳槽至国投证券。
国投证券的管理团队与分析师团队的动荡,是业绩压力、管理层迭代、业务转型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
2
拥有四大金融版图,
国投证券营收占比超7成
国投资本是国投集团的控股企业,成立于1997年并于同年5月在上交所上市,成立时名称为中纺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公司先后通过增发股份全资收购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安信证券”),出售原有实业资产和收购国投中谷期货有限公司,完成主营业务由纺织业到证券业的转型,公司更名为国投安信股份有限公司。
2017年,公司收购国投资本,至此,公司拥有证券、信托、公募基金、期货等金融牌照。
国投证券:业绩大增,得益于强劲的自营业务
国投证券原名安信证券,2006年8月由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并于同年9月、12月先后收购了原广东证券、中国科技证券、中关村证券的证券类资产。
2013年末,国投集团收购安信证券股权,并通过重大资产重组置入国投资本,成为安信证券控股股东。总体来看,国投资本持有安信证券99.9969%股份,并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毅胜投资有限公司持有安信证券0.0031%股份,合计100%。
图源:罐头图库
2023年12月,国投资本公告称,“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名称变更不涉及股权变更,不会对经营及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国投资本表示,更名是基于战略定位、品牌规划与自身发展的需要,未来将强化股东赋能和产融协同,努力把国投证券打造成为国投特色的金融品牌名片。
国投证券是国投集团的基石业务,2024年营业收入107.84亿元,同比增长1.95%,归母净利润25.3亿元,同比增长30.49%。国投证券的营收和净利润,分别占国投资本的71.62%、93.9%,可见国投证券对国投集团的业务贡献有多大。
国投证券2024年之所以利润大涨依靠的是强劲的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增834.62%至18.6亿元,但经纪业务、资管业务、投行业务、信用业务收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缩水。
国投证券2024年年报
实际上,2022、2023年,国投证券承受着较大的业绩压力,营收、净利润整体收缩,国投证券解释,主要是受资本市场波动及一级市场发行节奏放缓影响所致。自营业务为“看天吃饭”,收入能否持续增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鲸平台智库专家、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表示,券商业绩表现与整个市场环境关系密切,券商行业持续回暖、市场环境持续改善,对企业的业绩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而近两年高层人事大换血,难免会对国投证券的经营发展、策略制定产生一定影响。
郭施亮认为,金融机构多位高管变动对企业经营会带来一定冲击,如果在离任者管理能力较强,推动企业业绩增长,那么他们的离职对公司经营管理会产生较大影响。
国投泰康信托:营收、净利连续两年“双降”
国投泰康信托的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沈阳市信托投资公司,2003年更名为弘泰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004年5月,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全面收购了弘泰信托,后更名为国投弘泰信托投资有限公司。
此后,股东、公司名称又经历了几轮变更,2015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并更名为国投泰康信托有限公司。
2020年3月,国投泰康信托注册资本增至26.7亿元,增资后股东结构变更为:国投资本持股61.29%,泰康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持股27.06%,泰康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45%;悦达资本股份有限公司持股8.20%。该股权结构一直持续到现在。
图源:罐头图库
背靠国投资本和泰康保险两大股东,国投泰康信托也未能逃脱行业周期性规律,近两年经营业绩不理想。
2024年国投泰康信托(单体,不含旗下国投瑞银基金)营业收入14.66亿元,同比下降22.17%,净利润7.12亿元,同比下降29.75%,连续两年营收和净利“双降”。业绩下滑有多方面原因,包括市场环境变化、公司内部治理、业务结构不够优化等。
从具体项目来看,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投资收益分别为13.63亿元、2.9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0.87%、27.9%,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连续三年亏损且亏损幅度逐渐扩大,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0.45亿元、-0.84亿元、-2.07亿元。
此外,和业内动辄百亿元的注册资本相比,国投泰康信托的注册资本在行业中处在中下水平,信托资金排名落后于主要业务和盈利能力,已经受到了资金相对不足的制约。
国投瑞银基金:规模扩张下的隐患
国投瑞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投瑞银基金”)的前身是2002年6月成立的中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05年,瑞士银行集团(简称“瑞银集团”)和国投泰康信托(原国投弘泰信托)共同受让中融基金全部股权,瑞银集团持有49%股份,达到当时政策允许的外资持股上限,国投泰康信托持有51%股份。
中融基金被重组为合资基金公司,2005年6月更名为国投瑞银基金。
2019年10月,原泰达宏利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王彦杰出任国投瑞银基金总经理,在战略布局、产品创新、投研体系优化及公司治理等方面推动了多项变革,带领公司走出了规模下滑困境。
图源:罐头图库
从2019年到2024年,基金管理规模从816.88亿元增至2787.96亿元,5年增长241.29%,非货币基金规模由416.14亿元增至1557.67亿元,5年增长271.31%,非货基规模排名由45名升至32名。
不过市场对这位来自台湾的掌舵者也有不同声音,在其带领下,国投瑞银基金权益团队大力押注新能源赛道,投资风格激进,近三年大量产品跑输业绩基准。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近三年国投瑞银基金混合型基金平均收益率为-17.08%,而同行平均水平为-10.52%。
2025年一季度末国投瑞银基金管理规模2484.12亿元,环比下降10.9%,虽然二季度规模小幅回升至2507.75亿元,但相较于去年末仍有较大幅度下降。
近期,有关国投瑞银基金股东或变更的消息在业内开始流传,瑞银集团有意收购国投泰康信托股权。如果股权收购事件落地,瑞银集团将成为国投瑞银基金的控股股东,但对公司发展来说是好还是坏,那就难说了。
国投期货:净利润三连降
国投期货有限公司(简称“国投期货”)的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上海中诚期货经纪有限公司,是我国首批成立的期货公司之一,后来经历多轮增资扩股、股东变更、公司更名、
2010年国投资本取得国投期货的控股权,2016年将全部股份转让至子公司国投证券名下,目前国投期货是国投证券的全资子公司,而国投集团对其投资控股时间已达15年。目前国投期货已在全国设有13家分公司及4家营业部。
根据国投资本披露的数据,截至报2024年末,国投期货总资产497.28亿元,同比增长0.69%;净资产42.87亿元,同比增长5.28%;客户权益规模446.7亿元,同比增长1.89%;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6.45亿元,同比下降18.52%,净利润2.15亿元,同比下降15.69%。自2021年净利润达到4.31亿元历史新高,此后连续三年下降。
期货行业的传统经纪业务盈利能力下降,交易所的返还政策调整、低利率环境以及行业竞争加剧都对经纪业务造成了负面影响,期货公司整体面临着盈利压力。
图源:罐头图库
从证券、信托、基金、期货四大金融业务板块来看,业绩表现参差不齐,国投证券凭借着强势回暖的A股,业绩打了一个翻身仗,国投泰康信托和国投期货则因为行业环境问题面临业绩下滑的困境,国投瑞银基金在规模高速扩张后,部分产品业绩下滑、规模缩水。
2024年国投资本营业总收入150.58亿元,同比下降13.76%,为近四年来最低水平,归母净利润26.94亿元,同比增长14.32%。增利不增收是2024年很多金融机构的共同现象。
2025年一季度,营业总收入33.05亿元,同比增长3.45%,归母净利润6.8亿元,同比大增94.47%,几近翻倍。
国投资本在财报中解释,营收增长主要因子公司大宗商品销售收入增加,净利润增长主要因子公司投资业务、经纪业务收入增加。和去年一季度行情较差、基数较低也有较大关系。
国投资本董事长崔宏琴的上任及总经理陆俊的离职,标志着公司管理层进入新一轮调整,随着段文务卸任国投资本董事长,子公司国投证券近期也可能迎来董事长变更,接连不断的高层换血对公司而言可能面临战略延续性、团队稳定性和市场信心等方面的考验。
崔宏琴作为国投资本新任董事长,上任初期即面临多重压力,包括战略延续性与调整的平衡、团队稳定与人才流失风险、市场波动及业绩增长的挑战。你看好这位“70后”女掌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