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竞争激烈的中型纯电SUV市场,新锐猛将小米YU7正式入场,直面标杆特斯拉Model Y。一边是科技巨头倾力打造的“新起点”,一边是经历迭代的成熟王者。谁更能抓住你的心?
外观
小米YU7家族设计再进化,主打“风阻优化美学”。标志性“水滴大灯”兼具通风降阻(风阻系数0.245)与180°广角照明。蚌式铝机盖、电动内翻隐藏门把手、主动格栅等40多处优化细节,兼顾低风阻与实用(141L前备箱)。修长车头、低重心、靴型轮廓和光环尾灯+双层扰流板设计,运动感十足。提供9种车身颜色和丰富轮圈选择。
特斯拉Model Y遵循极简主义,核心变化在前脸。换装Cybertruck风格的三段式贯穿灯组,新增盲区摄像头(共8个摄像头)。车长增加47mm(4797mm),风阻系数优化至0.22。尾部升级为专利“漫反射”贯穿尾灯(柔和醒目)并新增感应尾门。新增冰河蓝车漆,首发版有专属标识。
内饰
小米YU7内饰主打“双区环绕”理念与科技豪华感。核心亮点是Xiaomi HyperVision 天际屏全景显示(3块MiniLED组成1.1米超宽屏),108PPD高清、1200nits亮度,支持信息卡片自由组合。配备16.1英寸中控屏(骁龙8 Gen3芯片,澎湃OS),支持三界面同显、手机应用流转及CarPlay。细节升级突出:前排双零重力座椅(通风/加热/10点按摩)、全车9处磁吸拓展坞(支持无线充电支架等)、车外语音控制(20米)、双层静音玻璃、后排6.68英寸智慧屏、车载冰箱、1.7米智能调光天幕等。松石灰等4种配色。
特斯拉Model Y:内饰延续新款Model 3的极简风格,核心是15.4英寸中控屏(AMD Ryzen芯片)。取消物理换挡杆,改为屏幕滑动操作(适应需时)。座椅舒适性提升明显:前排增加通风功能,后排坐垫加长15mm、椅背电动调节/加热/支持放倒。后排新增8英寸控制屏(空调/娱乐)。标配远端气囊。NVH优化(路噪-22%,风噪-20%)。
小米YU7澎湃OS构建开放“人车家全生态”,双5G+WiFi7+UWB钥匙,IoT接口丰富。超级小爱同学支持五音区交互、端侧大模型、多模态融合(走哪问哪、图上圈选)、车内外语音控车(如前备箱)。智能驾驶全系标配1颗激光雷达+1颗4D毫米波雷达+11摄像头+12超声波雷达,搭载NVIDIA Thor芯片(700 TOPS)。出厂即配备1000万Clips大模型的端到端辅助驾驶,处理路口、变道等更自然(官方称策略偏保守)。SU7 Pro/Max/Ultra预计7月下旬推送。
特斯拉Model Y搭载HW4.0硬件(AI4芯片),感知和算力增强。标配基础Autopilot功能(前撞预警、AEB、车道保持等)。更高级的FSD能力依赖选装,本地化体验是关键考量。车机系统成熟稳定,但开放性不如小米生态。
动力
至于动力方面,小米YU7全系标配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是核心优势。后驱版单电机235kW,5.88秒破百,96.3kWh电池CLTC 835km。配连续阻尼可变减震器+四活塞卡钳。四驱版双电机分365kW(4.27秒)/508kW(3.23秒)两种,电池96.3kWh(CLTC 770km)或101.7kWh(CLTC 760km)。顶配Max版配闭式双腔空悬(5挡可调/75mm行程/最高离地222mm)、Brembo四活塞卡钳、5.2C超快充(10%-80%仅12分钟,15分钟补能620km)。
特斯拉Model Y后驱版单电机220kW,5.9秒破百,CLTC 593km。长续航四驱版: 前137kW/后194kW双电机,4.3秒破百,CLTC 719km。能耗优化显著(最低11.9kWh/100km),悬架滤振提升51%,驾乘舒适性改善。
写在最后:那么两车该如何选呢?选小米YU7如果你追求前沿科技感与生态互联;越级豪华舒适配置零重力座椅、磁吸生态、冰箱、智慧屏;领先的800V平台带来的极致性能与超快充体验;激光雷达+端到端辅助驾驶的硬件预埋和未来潜力的话,选小米YU7。
如果你看重成熟可靠的产品力与品牌认知度;极简设计与高效空间利用;优秀的能耗控制和显著的续航里程,以及经过优化的驾乘舒适性与NVH表现;成熟的辅助驾驶体验与庞大的超充网络的话,选特斯拉Model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