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曾有个说法,大意是 “得芯片者得天下”。
芯片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就像是人工智能的 “心脏”,为其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而芯片的背后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发明。以往的许多创新,比如望远镜、汽车等,都是人的能力的物理 “延长”,让我们能看得更远、跑得更快。但人工智能不同,它是人的智力的 “延长”。借助人工智能,科学家能更快速地分析大量天文数据,发现新的天体和宇宙规律,它朝着无限延长人类认知的方向指数级地发展,能让人类变得更 “聪明”。
然而,巴菲特却称 AI 是人类的 “精神核弹”。
有一次,巴菲特与女儿视频通话,事后才发现那竟是人工智能模拟的,他丝毫没有看出破绽,这让他大为震惊。巴菲特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会带来巨大灾难,就像精神世界里的一枚核弹。
AI 确实有可能给人类带来危机。
它说到底是工具,可以为自由者所用,也可以为独裁者所用。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可以利用 AI 技术发现五角大楼资金使用的真相,也可以创造出一种假象。也就是说,人类很可能会遇到两种 AI:一种是基于全球文化遗产,开拓人类创造性思维的 AI,它不会代替使用者做选择,但能帮助使用者变得更聪明,提升创新思维和工作效率;另一种则是预设了立场的 “我” 的 AI,在回答自然科学问题时,可以客观,但在回答社会科学问题时,就会带入立场。
假设在人类两种大意识形态的对抗中,双方各自训练出带有先入为主立场的 AI,那么人类在三观上的分裂会更加严重,人类将自我分裂。理论上,东方和西方各自都可以打造出一个信息茧房,让乌合之众只接触到符合自己立场的信息,那么,AI 能有助于人类进入新的文明时代吗?
在自然科学领域,AI 通常能较好地发挥作用,但在社会科学领域则不然。
我们知道,社会科学领域不存在绝对真理,它与物理、数学问题不同,具有更强的主观性和灵活性。然而,一些 AI 在社会科学问题上会表现失真。比如,当询问国企与民企最近十年资产权重的变化时,这是一个客观的数据,但某些 AI 可能因带有 “立场”,无视真实数据而给出错误回答。事实上,国企的总资产以年均 15% 的速度增长,远超 GDP 增速,2023 年后已超过 300 万亿,是民企资产的两倍左右,但这些 AI 仍可能坚称 “认为国企总资产比民企高是一种偏见”,它已经被训练者的偏见训练过了。
AI 在社会科学领域表现失真,是因为它本质上是人类的工具,其表现受人类影响。如果对立的立场通过 AI 不断强化,各自对大众进行精神层面的 “格式化”,未来真的可能会引发一场毁灭人类精神的核爆。
因此,AI 一定要立法,要去立场化、去中心化,让各种观点和思想都能得以展现,让每个人都能自主地在社会科学领域做出选择。未来不应该是马斯克所说的 “得芯片者得天下”,而应该是 “得人性者得天下”。如果人成为了工具的奴隶,违背了康德所说的 “人是目的,不是工具”,那就是人类的自我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