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大会隆重召开,但这次大会与以往大为不同——一位来自中国的15岁少女一举惊艳全场,成为焦点,她的光芒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这场盛会是国际性的科学顶尖交流平台,汇聚了来自全球各国的顶尖科学家,甚至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亲临现场,由此可见其含金量之高,影响力之广泛。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年仅15岁的女孩在这样的盛会上脱颖而出呢?这还得从一个经典的数学问题说起。
问题是这样的:有一对小兔子,经过一个月后成长为大兔子,再过一个月它们会生下一对小兔子。新生的小兔子一个月后也能长成大兔子,接着再过一个月也会生下一对小兔子。假设这些兔子永远不会死去,且长大后一直繁衍后代,那么12个月后,这些兔子总共有多少只?24个月和36个月后呢?
这道题出现在上海一位名叫谈方琳的小姑娘补习班里。她第一次听到这个问题时,觉得很有趣,回家后便迫不及待地跟爸爸分享。
不过,她爸爸并没有直接告诉她答案,而是鼓励她自己去查阅资料,尝试寻找答案。谈方琳的爸爸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数学教授,或许是遗传的缘故,也或许是受父亲的熏陶,谈方琳从小便对数学问题表现出浓厚兴趣。
爸爸并不会用“权威”的身份把所有答案告诉她,而是每次都耐心引导她独立思考,自己寻找并验证答案。这种培养方式,既激发了谈方琳的好奇心,也锻炼了她解决问题的能力。
家里书籍丰富,父母又是大学教师,学术氛围浓厚。听从父亲的建议后,谈方琳开始翻阅相关的数学期刊和专业书籍,逐步养成了独立探索和钻研的好习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谈方琳在数学研究上的成长速度惊人,甚至让身为数学教授的父亲都感到由衷惊叹。
小学毕业后升入中学,到了初三那年,谈方琳代表学校参加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凭借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荣获一等奖和主席奖。
这个还不到15岁的上海小姑娘瞬间在教育界和科研界引起轰动,许多学术和教育界人士对她产生浓厚兴趣,纷纷希望能与她见面,深入交流。
然而,谈方琳毕竟还是个中学生,对于外界的关注和期待并未过多在意,她依旧专注于自己的研究。
仅仅半年后,她的研究取得了新突破,首次成功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之间的联系。
公众的惊叹声还未散去,谈方琳又取得重大进展,找到了贝祖数估计值的最佳上下界规律。
这些原本就对她兴趣浓厚的各界人士,包括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甚至享誉全球的外国数学家们,更加迫切想见识这个上海小姑娘的非凡之处。
然而,即使谈方琳日渐成长,她目前仍然只是一名高一学生。尽管在数学领域展现了非凡天赋,她却依然会害怕面对众多专业大牛和前辈时无话可说,会担忧与外国专家沟通的语言障碍,也怕因频繁应酬而耽误学习。
因此,当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的主办方第一次邀请她出席时,她以学习繁忙为由婉拒了邀请。
直到主办方转而联系她学校的领导,详细说明大会的影响力和重要性,学校领导转告她后,谈方琳才最终答应参加这场盛会。
这届科学家论坛,被媒体戏称为“世界最霸气大脑”的武林大会。参会者包括学科带头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众多全球顶级科学大奖得主。
在这群闪耀的群星中,年仅15岁的谈方琳面容稚嫩,显得有些拘谨。
秋天的上海,十月底的气候凉爽,谈方琳却感受到会场的忽冷忽热。她望着坐在身边的那位外国老教授,心中既想提问又不免紧张。
这位秃顶老教授便是2019年沃伦阿尔珀特奖获得者吉罗·麦森伯克先生,世界光遗传学的创始人之一。
能够与前辈大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难得,想到学校老师曾说过的话,谈方琳终于鼓起勇气,向这位和蔼的教授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迈出了与大咖交流的第一步。
她的问题是:“做课题时最重要的个人品质是什么?”这并非严肃的学术难题,而是一个学生对前辈的真诚请教。
吉罗教授认真回答:“三不:不气馁、不松懈、不丧失自信。”
他告诉谈方琳,任何课题的研究都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成功之前难免经历无数失败和挫折。面对困难,必须保持不气馁、不懈怠,并保持自信心,学会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挑战,坚持直到成功。
这次交流之后,谈方琳变得更加自信,她陆续与几位来自加拿大的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
注意到现场几位中国记者的目光,谈方琳带着几分羞涩向他们打招呼,并俏皮地嘱咐记者们别把刚才的场景告诉她妈妈,否则妈妈肯定会批评她。说完,她还调皮地吐了吐舌头,让在场记者忍俊不禁。
眼前这个能与学术界顶尖前辈侃侃而谈的女孩,其实还只是高一学生,是一位刚满15岁的00后少女。
那么,是什么样的家庭培养出了如此优秀又可爱的孩子呢?谈方琳的家庭既普通又略显特别。
她的父母均为教师,父亲偏向于引导她独立发现和探索问题,母亲则不会苛责她,只在必要时给予温和的指导和劝诫。
相较于许多家庭,谈方琳的父母更理性,也更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但他们并未对她的学习和成长过度干预。
由于职业和兴趣使然,家里收藏了大量书籍和学术刊物,这也成为了家庭的一大特色。
在这样一个开放且充满学术氛围的环境里成长,谈方琳自然而然养成了爱阅读、爱钻研的好习惯,为她发现兴趣、确定研究方向打下了坚实基础。
进入初中后,谈方琳课余时间会自己寻找课题进行研究,父母没有强行让她参加额外辅导班,而是给予她充分的自由和时间,让她在探索和研究中找到成就感和快乐。
她获得“最年轻科学家”殊荣的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关系》,是她偶然在数学刊物上看到后,自发决定深入研究的。
最初,她并未想到会取得如此成果,仅凭兴趣驱使开始了这段旅程。
虽然小小年纪便获得了显著成就,谈方琳和父母仍选择低调生活,专注于科研。
他们婉拒了各路媒体,甚至央视的直播采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用在谈方琳身上再贴切不过。她的成长经历告诉无数孩子和家长:空谈理想不如培养兴趣,阅读感兴趣的书籍,探究喜爱的课题,沉浸其中,才能最终收获成功与快乐。
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召开,除了谈方琳,还有其他00后少年科学家参加。他们稚嫩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
这些少年天才的出现为论坛增添了许多看点,也激励了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和决心。
甚至有可爱的孩子模仿谈方琳的语气在网上留言:“这些小哥哥小姐姐是我的新晋男神女神,但千万别让妈妈看到,不然我妈又要‘鸡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