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沙漠种水稻,新疆粮食产量赶超江西辽宁,背后是一场惊天巨变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唐云泽 智谷趋势 时间:2025-07-08 22:16:09


作者 | 谭少游 王战新

当美国还想用粮食卡我们的脖子时,新疆硬是逆天改命,从沙漠戈壁变祖国粮仓,让老美科学家惊掉了下巴。

今年5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育出千亩水稻,柯坪盐碱滩的小麦堆满粮仓。2024年,新疆的粮食总产466亿斤,超越“鱼米之乡”江西、比肩“黑土地之乡”辽宁,成为全国粮食主产区。


新疆沙漠里的水稻基地(图源:新疆广播电视台)

更不可思议的是,它还是亩产状元和增产冠军:2024年,新疆粮食亩产524.8公斤,首次成为全国第一;全年粮食种植面积达4440万亩,较上年增加202.8万亩,面积增量居全国第一。

为什么新疆硬要在沙漠种出粮食,从荒漠“绝地”变成祖国新粮仓?

新疆的崛起,对民族复兴和全球经济又有怎样的影响?


历史上,新疆长期是缺粮省份。

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粮食总产量为110万吨,仅占全国粮食总产的0.97%。

现实中,新疆农业面临三座大山(沙多、缺水、风大),要想啃下来,难度简直逆天。

先说沙多和风大,新疆和田的民丰县,一年280天沙尘天气,沙尘暴常驻90天,最高的沙包能有5层楼那么高。

怎么办?

新疆人选择硬刚,草方格锁沙丘,防护林一圈圈围起来,一个“格子”一个“格子”地抢地盘,沙里硬生生种出绿洲。

阿克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一年四个月都在沙尘中熬着。现在,沙漠被逼退,塔克拉玛干戴上了“绿围脖”,3046公里的防护带,相当于从北京到曼谷的距离。

仅2024年,新疆就完成了相当于1.3个上海面积的三北工程建设任务。

不同于喜欢喊口号的欧美环保组织,新疆治沙人讷于言而敏于行。他们不会演讲,也不懂媒体宣传,却用几十年功夫搞出了一片又一片的绿洲。


麦盖提县生态林基地(图源:新疆广播电视台)

再说缺水。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新疆集合全区之力,修建了一座又一座大型水利灌溉系统,把冰川融水、雨季洪水和地下水用到了极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21年的0.571提升至2024年的0.587。

2024年,新疆农业灌溉供水达到了567亿立方米,相当于1.44个三峡水库的总库容


图/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网站

把短板补上后,新疆种庄稼全是长板。

一是新疆地盘够大,适合使用大型农机装备。截至2022年,新疆农机总动力达到2466.85万千瓦,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5.48%,位居全国前列。

现在新疆农民种地,再也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体力活,而是“脑力活”。农田里,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系统随时监测土壤湿度,缺了就及时补水;天空上,装配北斗导航系统的无人机,能帮农民播种、喷洒农药。

二是气候给力,昼夜温差大、积温高、无霜期长。

科学家为新疆培育了新的水稻品种,成熟时间被缩短到平原地区的一半。这样,多出来的时间,又被聪明的新疆人用来种棉花,土地产出、农民收入,双双提高。

“治理—贫困—再沙化”的死循环,硬是被新疆玩成了致富流水线。


有人会问了,新疆为什么要这么拼?

粮食作物的商业价值远不如经济作物,新疆多搞点瓜果和棉花不好吗,为什么非要大费周章种粮食?

这背后的原因,离不开新疆重要的战略定位。

当地农业厅的负责人明确表示:


“在种植结构调整中,新疆当然知道一些作物的现实经济效益更高,但从服务贡献‘国之大者’考虑,新疆还是旗帜鲜明、坚定有力地抓粮食生产。”

归根结底,是为了粮食安全。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25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2024年全球53个国家和地区超过2.95亿人遭遇突发重度饥饿,较2023年增加近1400万。全球面临“灾难性”饥饿的人数增至190万人,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新疆不断增加粮食种植面积,就是为了把粮食产量提上去,实现“区内结余、供给国家”。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今天,我们的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接近100%的自给率,再也不怕其他国家卡我们的脖子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今天新疆的战略地位在上升,很可能成为“下一个深圳”。

以新疆为核心的一系列战略布局,正在徐徐展开。2021年国家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建设20个左右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新疆乌鲁木齐成功入选。

2022年,中吉乌铁路签约,这是一条自新疆喀什出发,途经吉尔吉斯斯坦,最终抵达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的铁路。


等到这条铁路通车,将成为全球最短的欧亚大陆桥。

以后从新疆喀什出发把货物运往欧洲,将比之前缩短900公里,节省七到八天。而且它还能直接触达油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和中东。

一旦沿海地区形势有变,这条线路就可以立马换挡,接替成为中国的运输大动脉,成为绕开马六甲海峡之困的贸易线和生命线,保障我们的进出口以及能源安全。

2023年10月,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推动新疆进一步开放,未来乌鲁木齐、喀什和霍尔果斯或将成为更加特殊的经济特区,从开放口岸成长为国家级的战略支点。


乌鲁木齐“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景点(图源网络)

以前中国把深圳当做国家前门在经营,搞外循环经济,是中国与世界连接的节点。

如今中国会把新疆打造成为一个“后门”,加速内循环和统一大市场,同样是一个内外连接的关键点。

这不仅是新疆的崛起,更是中国安全战略的主动升级。


2025年风高浪急,世界格局巨变,面对关税、脱钩,普通人如何守护自己的钱袋子?

若你有这个困惑,一定要看智谷趋势内部研判,每周为您解读国际、宏观、政策、楼市、商业等重要动向。全年48期,助你看清趋势,直达财富的本质信号。

原价299/年,通过本文订阅,智谷老读者福利价199元/年,还加赠一年12场闭门直播!

限时开放30个名额

299元立减100元

三天后窗口关闭

参考资料:

1、《两大信号出现!新疆四川被委以重任,背后是一场惊天巨变》,智谷趋势

2、《全国第一!新疆正在疯狂产粮》,华商韬略

3、《新疆沙漠“爆改”稻田,这技术能推广吗?》,人民日报一撇一捺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