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文汇时评 | 补贴大战不可持续,“三国杀”不妨换种思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文汇报 时间:2025-07-09 10:18:59


满25减21、零元购奶茶……中国互联网史上最激烈的“外卖大战”7月5日夜间达到顶峰:消费者狂“薅羊毛”,服务器一度崩溃,骑手陡增压力,资本在轰轰烈烈的补贴“烈焰”中无声燃烧。

这场大战来得迅速。7月2日,淘宝闪购500亿元补贴计划点燃“闪电战”;三天后,美团发放大量免单券和大额优惠券,发起防守反击。消费者疯狂下单,“喝不完,根本喝不完”等调侃段子层出不穷。但经历过“共享单车大战”的相似剧情,谁都知道,这种靠高额补贴驱动的“内卷式”竞争,不可持续。

消费者端表面看起来是一场“羊毛盛宴”,但“补贴幻象”之下难掩危机。一方面,非常态价格扭曲了市场信号,当消费者囤积3.9元咖啡、2.9元的汉堡套餐,会形成难以逆转的低价预期。另一方面,用户忠诚度泡沫明显。不少消费者坦言:“哪个平台补贴力度大,就用哪个。”一旦补贴退潮,短期聚集起来的流量也将迅速消散。

诚然,当下的这场“羊毛盛宴”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即可在短期内形成消费者认知,扩充市场容量。但“爆单”也给商家和骑手带来了压力:订单堆积成“小山”,商家和骑手在“泼天流量”中难以及时履约。巨额补贴扰乱了行业的正常运行秩序,一旦补贴休止,消费者停止“狂欢”,还容易造成产能在波峰与波谷之间失衡,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如何反“内卷”?不如回到这场商战的起点。“补贴大战”的焦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卖大战”的升级。当下,即时零售新业态风起云涌,这从多家平台发布的数据就能看出意图。7月5日,淘宝闪购官宣订单量逾8000万,其中非餐饮订单超过1300万。美团在推动“外卖到家”向“万物到家”转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其一季度财报显示,非餐饮品类同比增速达到23%。

二是玩家的变动。“新人”京东的高调入局成为最大变量,这使得行业从过去的“黄蓝大战”,变成了如今美团、阿里、京东的“三国杀”格局。巨头战略卡位,这场大战“谁都输不起”。

如果能看透“补贴大战”的商业本质,就会明白,竞争的核心要义在于“商业模式升级”,最佳方式是“共同做大蛋糕”。那么,“内卷式”竞争显然不是“最佳答案”。

今天的商战,要谋求更理智的竞争方式。过去,在互联网高速发展时代,企业讲究拼速度,谁能快速跑马圈地,以规模取胜,谁就能拿到融资,大鱼吃小鱼,这时候,无人在意效率。如今进入存量经济时代,企业如果一味靠低价“内卷”,而不重视效率,这样的增长就是危险的。

用这一标尺再来衡量“三国杀”混战,最终的竞争壁垒,一定在于供应链的深度整合能力,一定在于更大的创新能力,其动力或来自技术制胜,或来自效率驱动,或来自海外突围,但一定不会靠“内卷式”竞争取胜。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当下,反“内卷”已成为各级政府和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要工作,一系列政策和行动正在陆续展开。

作为国内互联网平台企业,阿里、美团、京东向善发展的用武之地依然广阔。希望这场“补贴大战”不会以一地鸡毛散场,而是平台积极带头,更好满足消费者需求,激发商家积极性,共同做大行业“蛋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