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根本挡不住!又一款中国神器在欧美卖疯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李娜 华商韬略 时间:2025-07-09 12:00:44
一个千亿市场,长在欧美后花园。

华商韬略

一个千亿市场,长在欧美后花园。

2023年3月的一天,比利时安特卫普的一处草坪上,未岚大陆CTO陈子冲遇到一个难题,一对目睹了魔术表演的夫妻,非常诚恳地希望买下他的道具:

公司刚刚推向市场的Navimow割草机器人。

在很多欧美家庭,割草一直是个上头的问题。现在,它成为了一批中国公司打开欧美市场的契机。

2022年,未岚大陆的割草机器人就开始在欧美市场加速奔跑。

两年过去,这个由A股科创板上市企业九号公司创立的新品牌,已成为许多欧美家庭的常备品。

2024年,九号公司割草机器人业务总营收已超8亿元,到今年5月,其割草机器人产品全球用户数量已超过24万,成为平衡车、滑板车之后,公司在全球市场的崭新看点。

同样靠割草机器人加速收割市场的,还有诸如松灵机器人旗下的割草机器人品牌库犸动力,2024年,它在欧美市场实现了8万台销量,累计服务超40万家庭用户。

科沃斯,也是中国割草机器人席卷海外的受益者之一。数据显示,2024 年,科沃斯GOAT系列全年海外收入和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86.7%和 271.7%,欧洲市场占有率突破12%,1年卖出了4万多台。

而且,好戏才刚刚开始。

光大证券研究认为,全球割草机市场规模已在2024年达339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达457亿美元;Grand View Rsesearch的研究数据则认为,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485亿美元。

中国人对割草机的应用感知有限,印象基本停留在园林工人草屑横飞的场景,但在欧美,却是另一番景象。

有数据显示,全世界的私人花园,大概有2.5亿个,其中美国1亿,欧洲8000万,包揽了全球总量的七成以上,这还不包括一些普通家庭十几平米的小花园。

这些花园几乎都有草坪,也都需要割草。

美国很多州都有规定,草坪不修,任由荒草没踝,会被经济处罚;在欧洲,满院杂草被视为不道德不文明,相当于中国在楼道里乱堆乱放,邻居一旦投诉,同样要接受不菲罚款。

修剪草坪,因此成了刚需。

很多美国影视剧里都有小男孩靠修草坪换零花钱的情节,但大多数时间,这份工作要靠雇佣除草工完成。对于一些草地面积较大的家庭来说,年复一年,这不是笔小支出。

美国园艺协会数据显示,墨西哥除草工单次上门费用是50-100美元,一年平均割草25次,就要花掉1000到2500美元。在欧洲,一位初级园艺师平均时薪也要12欧元。

因此,割草机器人并不是今天才被九号公司们发掘。

早在1990年代,瑞典企业富世华(Husqvarna)就推出了埋线式商用机器人割草机,一度垄断整个市场,也至今在行业保持着霸主级地位。

2004年,源自苏州、以电动工具闻名的中国企业宝时得也向割草机器人进军,目前其Worx智能割草机器人在不少统计报告里,也是全球第一的市场地位。

九号公司们能在两大巨头的把持下撕开市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以最前沿技术对智能化的重新定义让割草机器人更聪明、更能干、更便宜。

传统割草机器人,统称为埋线式产品,通过在草坪中预埋线,框定割草区域。割草机器人每当触达线框,就会转弯掉头。

这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是提前埋线太麻烦,对于大面积草坪更是只能逐块埋线;二是线框拐角处,机器人常常反复碰壁,卡在角落出不来。

这些问题,变成了九号公司们的机会。

2019年,割草机器人项目立项后,任冠佼、陈子冲这两位技术出身的团队负责人思考最多的问题是:如何用新技术改善用户体验?

这个问题,最终聚焦到:能不能做出不埋线的割草机器人?

不久,他们找到了一种新可能:RTK技术。

RTK技术类似于高精度的手机导航,它可以让割草机器人通过卫星信号进行定位,进而无需埋线,只需要用户拿着手机,绕着庭院走一圈,就能建立地图即作业边界,精度更可达厘米级。

这个方案要稳定发挥功能,还需要一个前提:稳定的卫星信号。

很多家庭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任冠佼团队却大胆想象,决定自建信号基站。

这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但整个技术团队决定,就这么干。

他们的思路很巧妙,在机器人配备的充电桩里安装GPS天线,为每位用户都建立了一个RTK服务,这相当于把基站直接搭建在用户家里。

但测试后发现,在特殊情况下,这个办法也不能完全杜绝信号遮挡。

技术团队只好再寻找办法,最终,他们在机器人身上加装了多个摄像头与传感器,并配以相关算法,让RTK服务在缺失了一段区域的情况下,也能自动识别环境正常工作。

反复测试的结果。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同样一个300平米的草坪,埋线式割草机仅布局就需要5个多小时,而九号公司的智能割草机器人Navimow只需不到一小时。

2021年9月,Navimow首次在国内外市场上市发售,团队除了喜悦,更多的是忐忑这是Navimow第一次在国外场地大规模应用,他们实在不知道它是不是能广泛适配海外场景。

为了经营的安全性,第一批投放欧洲市场的Navimow,只生产了数千台。

市场的反应让经营团队的担忧变成了兴奋,Navimow在欧洲市场一销而空。第二个月,九号公司决定大干一场,它整合了割草机器人的项目团队,未岚大陆正式成立。

在众多玩家中,追觅的选择更为激进,是国内第一家抛弃视觉+RTK转用激光雷达方案的厂商,并且采购了大疆觅沃的激光雷达产品。

相比其他方案,激光雷达的优点在于,即便处于复杂地形和恶劣天气下也能从容应对,其天然的3D建图、避障能力,都让它十分适合割草机器人智能化、高效率的需求。

此前在扫地机器人上的成功经验,也让追觅更有底气使用激光雷达路线。不仅算法、方案和雷达可以复用,扫地机器人上的1200个零部件有超过一半都可以在割草机上复用,这意味着追觅有更好的采购议价能力。

在内部,这一方案也获得了创始人俞浩的坚决支持。

数据显示,凭借激光雷达方案,入局较晚的追觅,在2025年2月的割草机出货量已超过10万台,正向着20万台冲刺。

在追觅的示范效应之下,今年开始,业内已纷纷跟进激光雷达方案。

中国智能割草机席卷西方的同时,中国的制造业体系也送来了助攻伴随禾赛、速腾聚创等国产激光雷达厂商的快速发展,激光雷达成本得以大幅度下降,进而为其割草机器人提供成本支持。而这些激光雷达企业,也迎来了事业的第二曲线。

禾赛将车规级的产品资源、经验复用到割草机市场,实现了大幅的降本增效,其首款产品JT16的成本被直接打到千元以内。JT16成为禾赛有史以来交付增长最快的产品。发布不到5个月交付量就超过了10万台。此前,禾赛首次实现交付10万台激光雷达,用了整整5年。

5月,松灵机器人旗下,同样依靠激光雷达方案在割草机器人出圈的库犸科技宣布与速腾聚创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开发高端智能割草机器人解决方案,首批订单约定三年内合作120万台,可见双方对这一市场看好。

根据公司官方信息,速腾聚创的自研发芯片和激光雷达,能帮助割草机器人精准探测地形并识别99%以上庭院障碍物,应对1500平方米复杂庭院。

当然,无论是未岚大陆还是库犸动力,它们赢得市场的筹码,都不只有不埋线这一枚。当大家都开始不埋线,更细分的产品本地化创新,才是赢得消费者的更大因素。

比如,北美就是一个更细分的个性市场。

根据美国园艺协会2024年数据,大约有42%的中产家庭坚持传统的DIY割草方式,核心原因就在于,与欧洲相比,它的花园与草坪太特殊了,机器人难以满足,所以只能DIY。

在美国,花园的平均面积可以高达1000平米,数千平米的也数量众多,且呈现半开放状态。

除了面积大,这些花园还与大自然结合紧密,有坡度超过二三十度的陡峭坡地;美国花园的草种也很特色,高羊茅、黑麦草这些草种硬度高,对刀片损耗巨大,而且每天可以生长1.5厘米,要求割草机器人高频作业。

更具特色的是,地大物博的美国,庭院差异显著,佛罗里达的沙质土壤容易导致车轮打滑,德克萨斯的多刺植物,又容易导致轮胎破损。

爬陡坡,电机要额外输出,加重电池负担与齿轮箱磨损;割硬草,刀片要加剧磨损,否则割草就会变成扯草。

这些问题,被中国企业一一攻克,整个市场也因此被重新定义。

今年4月,未岚大陆发布了最新款割草机器人Segway Navimow X3,其机身宽度超过半米,最大作业面积达10000平米,并且能在近26.6°的陡坡上稳定行走。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