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卢晓 北京报道
鸿蒙智行的生态扩张一直在持续。
7月8日,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余承东在享界用户星享之夜上宣布,享界下一款旅行车拟在今年秋天上市,他同时透露,除了鸿蒙智行门店外,享界品牌也将拥有自己专属的销售门店。
在销售网络变化背后,伴随着朋友圈越来越大,如何平衡内部竞争和资源已经成为鸿蒙智行要面对的首要问题。独立电信分析师付亮还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未来鸿蒙智行如何发展,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华为在终端业务和已经独立出去的引望公司(原华为车BU)间如何做出平衡。
销售话语权分流
虽然享界S9车型已经在去年上市,但7月8日,享界首次对外发布自己的六边形车标,与问界、智界车标的外轮廓一样。
对于享界新车标,余承东当天表示,设计之初本想用一个车标来承接鸿蒙智行所有车型,联合不同车企开发不同车型,组合起来做一个“界”,但产业政策不允许,因此才打造了五个“界”。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华为终端目前已经与赛力斯、吉利、北汽、江淮和上汽五家汽车主机厂合作打造了问界、智界、享界、尊界和尚界五个品牌。其中享界目前只有S9一款车型,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建勇当天在发言中表示,2017年北汽和华为第一次牵手,三年前双方开始共同打造享界这一品牌,并在北京密云建立了享界超级工厂,今年6月享界S9交付4154台,成为30万元以上新能源轿车的销冠。
余承东当天的发言也透露出鸿蒙智行的模式正发生变化。他提及,除了鸿蒙智行的门店外,享界也将拥有自己专属的销售门店。公开资料显示,6月12日,北汽集团召开享界专网招募大会,共吸引126家经销商参加,覆盖66个城市,一、二、三线城市占比超过90%。北汽集团方面称,今年年底前有望建成数十家享界专网用户中心。还有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表示,据其了解智界、尚界也有类似动作。
据本报记者了解,鸿蒙智行由归属华为终端的智选车业务发展而来,在这种模式下,华为方面会深度参与车辆的研发和生产,并在营销和销售中提供支持,例如鸿蒙智行旗下的车辆此前多在华为的发布会上现身,并摆放在华为终端或者鸿蒙智行的展厅里。
车企自行拓展销售网络,被外界视作华为在鸿蒙智行生态中的销售话语权被分流。多位业内人士在跟记者交流时认为,鸿蒙智行这一变化源于要解决生态内不同车型间的竞争冲突与资源平衡这场“暗战”。
不只是谁摆在C位的问题,有限的华为线下门店空间显然已经摆放不开越来越多的车型。而据记者梳理,已经发布车型的四界品牌中,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定位最高,超过百万元,但其他车型的价格带则接近或有所重叠:华为与北汽打造的享界S9轿车定位商务,售价30万元以上,与奇瑞合作打造的智界S7轿车起售价格接近25万元,华为最早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车型也最多,覆盖价格带也最广,最低售价同样接近25万元,上限则接近60万元。
华为开发者专家马超认为,五界扩张或将把华为逼到资源分配的十字路口。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研发端同一套智驾座舱技术需要适配不同品牌定位,或将导致华为智驾团队疲于“多头救火”,营销端问界独享的C位曝光也将被稀释,而在渠道端,门店里五界同台反而模糊了产品个性。他认为,“五界赛马”考验华为生态的兼容性是否能够跑赢垂直整合,“这场豪赌若成,鸿蒙将真正成为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
终端与引望间的博弈
目前来看,鸿蒙智行内部华为终端依然掌握话语权。
7月8日,张建勇在介绍享界超级工厂时提及,享界每台车都要经过北汽和华为团队的双质检。今年5月31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在第三届未来汽车先行者大会上谈及与华为的合作时还表示,“我们现在的原则是:有分歧的时候听华为的,意见一致的时候听奇瑞的。”
余承东此前还已提出鸿蒙智行今年将挑战交付100万辆的目标。据华为财报披露,去年鸿蒙智行全年交付量超43万辆,这个目标意味着132%的同比增长。但付亮在跟本报记者交流时认为,鸿蒙智行未来的发展走向,取决于华为在终端BG和由车BU独立出去的引望公司间如何做出平衡。
据记者了解,华为此前与车企合作有三种模式,除了直接为车企供应零部件外,还有鸿蒙智行的前身智选车模式,以及HI模式(Huawei Inside)即华为为车企提供乾崑智驾、鸿蒙座舱等全栈智能解决方案。这其中,HI模式主要由华为车BU提供,定位是为车企提供技术服务。余承东在7月8日当天也提及,享界是一个豪华品牌,将持续搭载华为最顶尖的智慧出行解决方案。
华为财报还显示,2024年,华为车BU营收263.53亿元,同比增长474.4%,并首次实现盈利。它的增长被认为主要来自对问界等车型的技术授权及销售分成。
但华为车BU不再甘于做一个幕后的技术功臣。与归属华为终端BG的鸿蒙智行一样,华为车BU也在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早在2021年4月华为车BU就和北汽旗下新能源品牌 ARCFOX 极狐联合推出HI版阿尔法S,此外,长安、东风也都是他的合作伙伴。
华为车BU还希望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多方共同持股的开放平台。2024年1月,由华为车BU独立而来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引望”)成立,今年3月31日,引望完成工商变更,正式迎来赛力斯与阿维塔两家车企股东入股,这两家车企就是华为内部两种不同“上车”模式的代表。在高管方面,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出任引望公司董事长,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担任副董事长,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任董事。需要提及的是,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车BU董事长一职,他在2023年9月由华为车BU CEO转任董事长。
付亮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未来的超级智能驾驶供应商不是华为而是引望,而随着引望的业务规模逐渐发展,它对车企的技术支持会更平均,鸿蒙智行不是唯一大客户,华为终端想要利用与车BU的关系进而快速发展鸿蒙智行这条路越来越难了,“未来将会是引望跟华为终端之间的博弈与平衡。”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