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朱禹泽平日喜欢在网络上浏览与新科技、新技术有关的视频或文章,他称自己是“数字原住民”,自出生起就生活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世界,使用各类数字工具是他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朱禹泽在介绍“家庭碳排放监测管理智能设备”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我们青少年对新事物接受快,习惯养成容易,能带动家庭用新设备、新方法减碳。同时,家长也是比较愿意配合我们做事情的,所以在减碳这件事情上,我们可以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更容易通过日常的互动将我们的低碳行为传递给家长,从而带动他们使用新技术来减少家庭的碳排放。”朱禹泽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
在极端天气日趋频发的当下,朱禹泽、周沁瑄、顾钧皓三名来自上海的青少年设计了一套可以监测家庭碳排放的设备,希望以此引发对家庭碳排放问题的关注,引导居民低碳生活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这套“家庭碳排放监测管理智能设备”可以让家庭消耗的每一件物品,通过扫描物品的二维码/条形码或RFID标签,计算该物品产生的碳排放。
“这套设备可以收集统计出的碳排放量,传输到终端收集器,将来可以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可以减少的部分并采取措施,为绿色城市做出贡献。”14岁的周沁瑄说。
气候变化不再是新闻中的数字
周沁瑄最深刻的一次有关极端天气的记忆,是她上小学时经历过的台风“利奇马”。
“那次台风小区里几乎所有的树木都被连根拔起,连地下车库都遭到了水淹,许多邻居包括我父母都会说现在的台风要比过去猛烈很多。”她说,那次台风经历让她意识到,气候变化不再是新闻里的遥远词汇,而是现实。
在班里,她的同学有从小在北方长大然后移居到上海的,她听同学说起小时候冬天的积雪可以有一人高,但是现在气候变暖打雪仗都要抓紧,否则雪很快就化了。
“这样的对比其实比新闻上说的温度变化、冰川消融其实更加刺痛人心,更加现实,直观地告诉我们,其实全球变暖,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环境都是有很大的影响。”周沁瑄说。
不过她在上海也观察到,周围人的低碳意识在逐渐提高。比如,虽然超市依然提供塑料袋,但是她的家人习惯带着帆布袋去购物,她看到越来越多的大人们在这样做,她觉得这是一件非常好的变化。
这些变化让他们想到,在一部分人有了减碳意识后,或许他们很想知道自己的家庭碳排放是怎样的。
顾钧皓、周沁瑄、朱禹泽在一起制作家庭碳排放监测管理智能设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提出了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战略目标,并落实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碳交易和碳积分等相关新概念和制度也逐步建立,整个社会正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
“我们发现除能源、交通、工业领域外,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但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甚至觉得碳排放的话题距离自己十分遥远。如何引起人们对生活碳排放问题的关注并做出积极行动是有待解决的问题。对于生活碳排放没有适用的计量方法和设备。于是,我们就想研制一款这样的设备。”16岁的顾钧皓说。
“家庭碳排放监测管理智能设备”能够便捷地跟踪、监测、计量、统计家庭和个人的碳排放。包括第一代的智能垃圾桶、第二代的智能碳排放计量画框和碳值存储器,三位青少年一起完成了方案选择和改进、设计制作、程序编制和测试验证的全部工作。
顾钧皓说:“做这个项目的初衷并不仅仅是做这样一个设备,更重要的是希望人们在用我们设备进行家庭碳排放信息和数据收集分析的过程中,引发对家庭碳排放问题的关注,从而引导居民低碳生活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顾钧皓今年上高一,他记得在初中的时候,班里每个月会有个星级评选,其中就包括“低碳之星”,鼓励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低碳、节能,这件事情对他提高低碳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青少年参与COP意味着什么
设计家庭碳排放监测设备,一开始他们没有找到相关的参考,后来受到老师的启发,想到超市商品扫描时用到条码,他们认为可以将条码中加入碳值信息,甚至拓展到专用的碳值二维码。在硬件组装过程中,很多部件没法兼容,软件编程的逻辑也十分复杂,他们靠请教老师,分工查阅资料,终于把问题解决了。
家庭碳排放监测管理智能设备
“在项目的制作过程中,对我们的生活中产生了影响,使我们更加关注绿色低碳,还有节能环保。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后会离开时随手关灯,草稿纸会两面都用掉。同时在能力方面,我们也得到了很多方面的锻炼,比如说锻炼了我们面对某个问题开展研究的逻辑和思路,以及发现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升了我们的分工协作能力。”朱禹泽说。
去年,在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办事处、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以及中国气象学会共同发起的“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China Youth, Climate Action)”中,这套项目在青少年项目组中获奖,三位青少年也因此获得机会通过线上的方式参与了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蓝区的六场高级别会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行动。
“这次参加COP29,我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想法和作品,同时我们也认识了许多关注环境问题的朋友。”朱禹泽说,“我们发现有这么多人关注气候和环境问题,也给了我们很多的信心,我们看到其他人也从自己的角度做了很多有意义、也很有意思的事,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思路,也提升了自己的环保意识。
朱禹泽认为,青少年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因为青少年有自己的表达方式,比如说一些网络平台,还有短视频软件等,因此可以影响更广泛的群体。同时,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体,青少年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可能会影响未来政策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