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再次迎来洗牌。
乘联分会7月9日披露的零售数据显示,上半年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中,比亚迪仍排名第一,其次是吉利、一汽-大众、长安和奇瑞,这些车企的销量均超过了60万辆。其中,比亚迪(161万辆)和吉利(122.6万辆)的销量超过了百万辆。排名前十的企业还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一汽丰田、广汽丰田和长城汽车。
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东风日产和华晨宝马跌出前十, 上汽通用五菱和长城汽车取而代之。此外,吉利超越了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则被奇瑞超越。从增速来看,上半年仅一汽-大众零售量出现了同比下降(3.6%),其他车企零售量均呈现上涨趋势,吉利同比增速最快达61.5%。
过去多年,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经常垄断“车市前三”宝座。但近两年来,这种格局发生了变化,如今合资三强中只有一汽-大众守住了前三,上汽通用已不在前十之列。另一方面,自主品牌快速崛起,比亚迪牢牢占据第一的位置,长安、吉利和奇瑞等也已快速崛起。
今年上半年,乘用车累计零售量达1090.1万辆,同比增长10.8%。其中,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7.5个百分点。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自主品牌上半年的整体表现较好,但行业分化态势也尤为显著。不同类型企业呈现出梯队增长特征,传统车企中,以比亚迪、吉利、长安为代表的企业在新能源车领域增长强劲,且在海外市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新势力阵营则呈现分层态势,早期表现突出的理想等较为稳健,而小鹏、零跑凭借纯电动技术突破与智能化升级,成为快速增长的新势力;而以华为、问界、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跨界入场,形成了第三波增长动力。整体而言,自主品牌在技术创新、海外市场拓展、国内高端化突破及电动化全面推进等方面,均收获了显著成果。
崔东树告诉记者,行业同时面临着增长放缓与竞争加剧的压力。当前市场竞争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尽管正常竞争有助于行业升级,但“内卷”下的生存压力不容忽视,部分企业销量下滑,甚至面临边缘化或被淘汰的风险。未来,企业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巩固电动化技术优势,在成本控制与新品迭代中精准匹配市场需求;二是持续有效扩大规模,销量规模直接影响成本摊薄与市场话语权,销量下滑对企业而言是重大风险信号,必须通过有效策略提升销量;三是在规模化基础上构建差异化竞争力,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只有兼顾技术、成本、规模与用户需求,才能在行业洗牌中站稳脚跟。
乘联分会报告显示,受“两新”政策的拉动,春节后车市热度持续走强。在国家促消费政策推动下,很多省市出台并逐步落实了相应的地方促消费政策,叠加车展等线下活动的全面启动,6月车市走势良好。2025年7月共有23个工作日,生产销售时间相对充裕。随着车市增长的结构性分化,部分企业传统燃油车产能充裕,燃油车市场萎缩压力下的去库存特征明显,预计休高温假的时间较长,7月车市进入休整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