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外贸增长新引擎,上海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带”落地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虹桥“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7月9日揭牌,截至目前,先行区已引进跨境电商上下游企业130家,包括60家跨境电商企业和一批物流、代运营企业等,目前入驻企业出口交易额为16.09亿元,交易单量达1069.1万单。
202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方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创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上海作为全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第一档”城市,规模已从十亿级跃升至千亿级。其中,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跨境电商业务发展态势迅猛,进口单量和销售金额连续数年占全市一半以上。
记者获悉,上海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将以跨境电商赋能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时尚美妆、健康休闲、工业品五大特色产业带,培育民族自主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打造竞争发展新优势。
“跨境电商+产业带”的模式,为跨境电商企业高需求的共性问题带来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紫桐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1月落地大虹桥,主要从事家居类和厨房用品类的跨境电商业务,目前每天的订单在5000单左右,处于高速发展期。“大虹桥跨境电商的相关政策集中,对我们太有帮助了。”公司副总经理黄恺指的是“海运清单”。
原来,以往很长一段时间,跨境电商的小包裹都以空运为主,极少能走海运。作为先行区的运营公司,上海虹桥寰球跨境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启铖介绍,如今先行区与上港集团、上海跨境公服共同突破了“海运清单”落地难的问题,上港集团还在大虹桥设立了上海海运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并在码头专门搭建了海运清单的监管场所,保障货物通关及查验。
对企业来说,这一模式可以大大降本增效。黄恺介绍,他们走的是跨境电商9810模式,得益于“海运清单”,出境货物与回笼资金不仅能一一对应,还能享受国家的一些退税政策,同时在合规性上也大大降低了风险。
活动现场,上海跨境公服、上港集团振东分公司、虹桥寰球跨境电子商务、弘跃供应链开展虹桥“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前置集货仓项目合作。其中,虹桥“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前置集货仓通过物流企业、港口和政府三方合作联动,依托与港口货站、海关对接可溯源信息化系统,降低入港查验率,提高企业通关便利化,构建高规格长三角物流集货中心。
未来,先行区将依托上海航运枢纽优势与长三角产业带资源,推动“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带选品—跨境电商运营—海外仓配送”全链条服务体系,多维度、全链路的助力企业降低出海成本、培育自主品牌,为全国跨境电商与产业带融合提供可复制的“上海方案”,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