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桐树(上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跨境电商及物流的投资公司,主营家居、厨房用品等品类,通过Temu、TikTok、亚马逊等国际平台将中国商品销往欧美市场。副总经理黄恺透露,自去年底入驻虹桥“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以来,公司业务量翻了三番,旗下新成立了5家垂类子公司,团队规模也由原先的几人拓展到了二三十人。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虹桥“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构建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体系。7月9日,上海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虹桥“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正式揭牌。
记者获悉,今年1至6月,先行区已吸引121家跨境电商上下游企业入驻,累计出口交易额达16.09亿元,交易单量超1069万单。
一站式服务破解出海痛点
新民晚报记者获悉,虹桥“跨境电商+产业带”先行区由市商务委牵头,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与青浦区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立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青浦区产业带以及上海海空港物流等资源优势,白鹤镇人民政府与上海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服务有限公司建立合作,共同建设上海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带”集群。
先行区负责人朱慧介绍,先行区服务整合跨境电商资源,提供工商注册、资质申报、海关咨询、政策申领等一站式服务,建立全时段、各环节高效响应企业诉求的服务机制。
“传统跨境电商业务通常面临着境外结汇缺乏合规路径、政策信息不对称等痛点。而先行区能够点对点精准服务企业,持续推动产业资源对接与政策落地。”对此,黄恺深有体会。他举例说,由于国际物流成本较高,企业会将部分商品提前海运至海外仓,待海外顾客下单后再发出。然而,这种模式却因无实体收货人,只能被迫“套用”一般贸易模式报关,无法直接在境外结汇,对企业而言风险较高。
为此,先行区引导企业采用更契合海外仓模式的“9810跨境电商清单模式”报关出口。一方面,给予企业报关流程方面政策性的指导,帮助其实现“货物先行海运至境外仓、本地化销售”的合规化运营;另一方面,帮助企业对接上港集团监管仓、优质报关行及物流商,构建从仓储、运输到清关的全链条服务。今年4月,紫桐树顺利完成了上海首单9810跨境电商清单模式报关出口,构建了更高效的供应链体系。
让跨境电商产业行稳致远
2023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方结合产业和禀赋优势,创新建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积极发展“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2024年6月,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拓展跨境电商出口推进海外仓建设的意见》,强调要培育“跨境电商赋能产业带”模式发展标杆。
在此背景下,先行区以跨境电商赋能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时尚美妆、健康休闲、工业品五大特色产业带,培育民族自主品牌,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打造竞争发展新优势。
“除了培育孵化出海企业,先行区还将建设特色产业楼宇与前置集货仓,进一步完善生态,推动整个跨境电商产业带行稳致远。”朱慧透露,服务中心将在周边长租约1万平方米空间,专门用于吸引和容纳跨境电商企业入驻办公,根据不同企业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完善运营并顺利落户;前置集货仓则通过物流企业、港口和政府三方合作联动,依托与港口货站、海关对接可溯源信息化系统,降低入港查验率,提高企业通关便利化,构建高规格长三角物流集货中心。
凭借政策先行先试优势,先行区正吸引更多跨境电商企业聚集,许多项目正在洽淡中。朱慧告诉新民晚报记者,后续还将积极吸引已外迁至海外的本土大型企业将总部迁回上海,在本地依托产业带集群实现更好地出海发展。
未来,先行区将依托上海航运枢纽优势与长三角产业带资源,推动“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产业带选品—跨境电商运营—海外仓配送”全链条服务体系,为全国跨境电商与产业带融合提供可复制的“上海方案”。
原标题:《上海首个“跨境电商+产业带”落地虹桥,有企业半年业务量翻三番》
栏目编辑:顾莹颖 题图东方IC 白鹤镇
作者:新民晚报 陈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