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京东美团阿里,决战「超级APP」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吴俊 本原财经 时间:2025-07-10 11:57:00
即时零售巨头们,这次拼了。

本原财经

增量在哪里,战场就在哪里。

挑事者京东以品质外卖闪击入局,刘强东亲自带队,祭出百亿补贴炸弹;后来者淘宝闪购跟进500亿补贴核弹,亮出外卖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笔补贴,连马云都现身饿了么周会参与部署。据介绍淘宝闪购的这场百日增长计划命名为 淮海战役,在每个周六冲单。

结果7月5日奇妙夜,订单在防守者美团这里爆了,单日突破了1.2亿订单,相当于十年狂飙整整60倍。当日外卖市场总订单冲到2.2亿,有人点完了一周的饮料、午餐跟生活用品。

这场由外卖延伸至即时零售的大战,不但没有熄火,硝烟反而愈发浓烈。

争其所必争,不争其所不必争,从业务上讲,「即时零售」就是如今的兵家必争之地。

但回顾大厂的动作,打法与过去与过去有了明显不同。

京东突袭时声势浩大,但无论是外卖、酒旅还是白酒、家居,都没有单独开发APP,反而将新业务嵌入京东APP的二级入口;阿里动作更大,将饿了么和飞猪业务整合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淘宝闪购的入口同样嵌入到了淘宝APP的二级菜单。

美团收缩优选业务,加码小象超市,增多闪购品类,砸下1200家 浣熊食堂抢滩外卖品质赛道,在一个美团APP里全面拓展即时零售。正应了王兴八年前的预言万物没有简单边界,只要核心清楚服务对象,就要不断尝试新业务。

三巨头玩叠叠乐,动作一致地指向相同的最终目标:借力即时零售这个流量钥匙,打造一个能装下吃穿住用行全场景的「超级APP」。

这是因为,巨头们算明白了同一笔账: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想把用户锁在自己的APP里,包办一切的「超级APP」或许才是最优解。

01超级APP争夺战

晚间10点,从大钟寺办公楼走回家的张尧,打开淘宝本想买双运动鞋,却被首页弹出的外卖优惠券吸引,两分钟完成了闪购。明明安装了3个外卖APP,为何会在淘宝完成点餐,她很疑惑却接受得很快,立马删除了蓝色应用。

张尧所经历的正是当下的移动生态:五花八门的APP不再随意安进手机,而是越少越精越好。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底,我国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月均使用时长突破170个小时,但从用户数上分析,12.57亿几乎接近了自然人口的天花板,增量有限。人口红利消失,为争夺存量用户,互联网进入残酷的搏杀阶段。

电商们看似红火,实则虹吸效应有限,压力山大。

从大的类别来看,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APP吸走超三成用户时长(62.9小时),即时通讯、综合资讯等社交媒体掌控另外三成(64.6小时),留给其它类别应用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具体到单个应用上,用户每天平均只打开17个APP,且头部聚集明显:前30个APP霸占用户99%的时间。曾经风光一时的独立APP的生命线正被流量荒漠吞噬着。如何把用户吸引进来,是电商平台面临的首要难题。

而仔细分析这些占据用户最多使用时间的APP,比如微信和抖音,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功能全面、供给丰富、包容万物,即「超级APP」。

线上获客成本日益高昂成为共识,能一次何须二次?在一个超级APP内的不同场景中,用户也可完成重复消费。

淘宝、京东、美团们变得越来越胖,此番大搞超级APP,动机也很明显了:

把高频次的即时零售服务塞进日活过亿的主站,养成用户的打开习惯,再通过全场景覆盖提升用户留存时间,完成单用户的价值提升与消费转化,实现大消费平台的跃进。

02大厂发力点各不相同

Sensor Tower《2025年移动市场报告》的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的总使用时长艰难维持着增长,其中五类是正向增长的,除社交媒体、AI聊天机器人、书籍漫画、浏览器外,比较亮眼的是「食品餐饮服务类」。

就是说,刚需的本地服务确实是活跃用户的良药。过去三年,美团也确实依靠外卖餐饮,正面扛住了抖音的进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京东、淘宝们都盯上了这块蛋糕。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无论京东、淘宝、拼多多还是美团、抖音,它们的用户群体都存在高度重合的情况,内卷不可避免。

据《QuestMobile2025 APP流量竞争新观察》,电商市场竞争激烈,用户表现出消费跨平台购物的倾向,比如淘宝与拼多多互为双方流量来源与去向用户数最多的平台,京东APP成为二者之外用户最常转换的选择。

而在本地生活领域,截至2025年1月,抖音与京东、美团APP三者重合用户规模已达2.96亿,同比增长22.3%。

艾瑞咨询的最新数据同样佐证,TOP电商平台平台间用户重叠率高。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在6月17日的发言中,分享了更具体的数字:在客户部分,京东外卖与电商现在有40%的交叉销售,用户会去买我们电商的产品,所以我们现在亏了钱也比去买流量要划算。

高频业务的引流效果很明显,以京东为例,2025年1-5月,京东主应用日活增长5000万至1.7亿,其外卖用户已从100-130万增至170万,其中40%转化为电商客户。淘宝App日活也从从5000万增长至4.1亿。

巨头热战超级APP已成定局,激活存量需求比以往的抢增量用户更重要,N国杀的参与者们优势各有不同。

对于美团而言,创立之初就是奔着超级APP去的,2008年王兴就提出了三横四纵理论四纵是搜索、社交、移动和本地生活,三横指的是信息、商品和服务。美团没什么新零售,只有无边界。

在即时零售领域,美团是先行者,相比竞品在商家供给和商品丰富度方面更强,且拥有更高效的动态补贴能力、更低成本的做低价能力,和行业内最庞大的骑手储备。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在6月26日的2025服务零售产业大会上指出,零售服务领域(除酒店旅行、餐饮、医疗健康外)尚有超200个未被标准化定义的行业将迎来线上化新浪潮,暗示美团广阔的拓展空间。

京东则是一切为了供应链。作为美团一路飙涨的见证者,京东同样在加速扩张边界,快递、爱回收、维修等独立业务早早被纳入京东主APP。通过外卖业务拉到的新用户数量将近1700万,唤醒180天以上未登录或未消费的沉睡用户超过4100万。

近期本地生活业务重心又从外卖移到了更高利润的酒旅,听说还要做家居和白酒,推动京东向「全场景零售生态」升级。

阿里的外卖背靠淘宝,这是一个每天超4亿人打开、一年赚取近2000亿利润的超级消费平台,流量和资金优势无可比拟。目前淘宝战略级整合了饿了么与飞猪,远场有电商,近场有零售,一套组合拳将淘宝APP打造成覆盖购物、餐饮、旅行的超级入口。释放业务协同效应的同时,打通三大核心消费场景。据悉,阿里还在考虑纳入更多相关业务。

淘宝闪购上线2个月,日订单峰值已在5号突破8000万单,用户基数和活跃度大幅提升。

接下来的压力会给到拼多多和抖音电商。

抖音电商其实也不容小觑,抖音APP坐拥超7亿的日活用户,其平台优势是内容生态繁荣、流量分发高效,用户刷短视频即可完成种草-下单-履约的瞬间决策,为即时零售业务提供了天然的土壤。

拼多多虽然说不做外卖,但它占领了下沉用户的心智,近期多多买菜小动作不断。据《晚点》消息,多多买菜正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试验自建商品仓库,最快将于8月上线即时配送服务,以类似京东秒送、淘宝闪购的速度送商品上门。

即时零售转向存量精耕,巨头们掀起新一轮的电商重构,承接流量的APP向着超级、全能进化。

只不过需警惕的是,目前的繁荣状态有可能是百亿补贴堆积起来的虚幻。

若补贴结束,各大APP的用户留存率还能剩下多少?是否能转化创收?还不好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