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杉杉股份:股权争斗终落幕,千亿帝国成废墟,股民泪洒资本市场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周伟 麓山侃财 时间:2025-07-10 20:02:26
豪门内斗没有赢家,最终都将反噬企业根基。

麓山侃财

6 月 26 日,杉杉股份收到宁波中院转发的券商营业部股票明细对账单,上面写着一组冰冷的数字:郑驹名下181万股杉杉股份股票被强制平仓。

这意味着,创始人郑永刚的长子彻底失去了在家族企业的最后一丝股权。

这场持续两年多的豪门内斗,最终以郑驹的股权清零、周婷接掌烂摊子而告终,但留给资本市场的,却是一个负债超两百亿、股价连续三年暴跌的烂摊子,以及18万股民的血泪控诉。

豪门内斗:权力游戏中的帝国崩塌

2023年2月10日,郑永刚在东京突发心脏病去世,这个市值近400亿的新能源材料王国瞬间失去了主心骨。

按照郑永刚生前公司肯定是要儿子接班的规划,长子郑驹在追悼会上誓言接过旗帜,顺利当选董事长。

然而,遗孀周婷携三名未成年子女突然发难,以继承权为由质疑股东大会合法性,并申请冻结控制杉杉控股的核心平台宁波青刚51%股权。这场权力博弈迅速升级为法律战争,1.53亿元股权被锁定三年,百亿帝国的控制权瞬间冰封。

经过数月拉锯,双方在2023年5月达成和解:郑驹留任董事长,周婷进入董事会。

但表面的平静并未维持多久。2024年11月,郑驹突然因工作原因辞任,周婷正式接掌杉杉系。

此时的杉杉集团早已千疮百孔负债飙升至122.65亿元,短期债务占比93%,超80%持股遭司法冻结。

更致命的是,监管利剑落下:2022至2024年间,杉杉控股通过供应商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7.88亿元,长期隐瞒不报。

2025年6月,宁波中院对郑驹持有的181万股杉杉股份进行司法强制执行,执行均价分别为8.93元/股和9.75元/股,其持股数量归零。

与此同时,郑驹因与重庆宝亚商业保理集团的合同纠纷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名下资产遭轮候冻结。曾经被寄予厚望的90后接班人,最终以老赖身份黯然退场。

财务雪崩:上市29年首亏背后的致命伤

股权争斗的硝烟尚未散尽,杉杉股份的财务危机已彻底爆发。

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186.8亿元,同比下降2.05%;归母净利润巨亏3.67亿元,同比下降147.97%,成为上市29年来首次亏损。扣非净利润亏损更是高达7.68亿元,同比暴跌451.08%。

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负债236.73亿元,有息负债159.3亿元,占比67.29%,而账面货币资金仅27.71亿元,存在53.55亿元短债缺口。

现金流危机尤为刺眼。自2013年以来的12年里,杉杉股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有7年为负,造血速度始终赶不上出血速度。

2025年一季度虽实现净利润3314万元,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5亿元,同比暴跌146.37%,主要因偏光片业务销售额增长导致营运资金占用激增。

目前,控股股东杉杉集团的债务危机已传导至上市公司。

2025年1月,杉杉股份的控股股东杉杉集团被三家银行申请破产重整。3月20日,法院裁定,杉杉集团与其全资持有的宁波朋泽贸易有限公司进行实质合并重整。杉杉集团的控股股东杉杉控股,同时也是杉杉股份的第三大股东,持有4.11%的股份。

在杉杉集团重整听证会上,新任掌舵人周婷承受巨大压力。会后面对记者时,她难以掩饰失落情绪: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也许更大的挑战在后面。杉杉不放弃,不躺平。

除此之外,2025年2月,杉杉控股一致行动人鄞州捷伦所持4829.33万股被划拨至债权人名下,控股股东阵营持股比例从50.51%降至48.37%。

6月25日,杉杉控股持有的1300万股被司法处置,由知名牛散魏巍以每股8.42元、总价1.09亿元竞得。截至2025年6月,杉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已下降到26.36%。

更要命的是,杉杉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累计被冻结股份达6.06亿股,占其持股比例的100%,若被强制处置,控制权变更风险一触即发。

资本绞杀:股民血汗钱沦为博弈牺牲品

股权之争与财务危机的双重打击下,杉杉股份股价从郑永刚逝世时的18元/股暴跌至2025年6月的9.78元/股,市值蒸发超200亿元。

更令投资者绝望的是,法律追责的大网正在收紧。2024年6月,宁波证监局查明杉杉控股通过预付款等方式占用上市公司资金17.88亿元,并存在多起关联交易未披露。

截至2025年6月,已有295名股民向法院提起索赔,要求赔偿区间内的投资损失。我们不仅亏了钱,还要面对漫长的诉讼,这简直是双重折磨。一位投资者在股吧留言道。

那么,杉杉集团的重整能否让杉杉股份实现涅槃重生吗

2025年3月,鄞州法院裁定受理杉杉集团及朋泽贸易的重整申请,目前正在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

截至6月,深纺织A+深圳国资联合体、宁德时代、宁波工投集团等已提交尽调申请,可能形成产业资本主导+地方国资护航+财务资本套利的混合模式。

若重整成功,公司有望剥离低效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但核心资产7.82亿股杉杉股份(占比34.71%)已被高比例质押与冻结,重整难度超乎想象。

杉杉股份的悲剧,是家族企业治理失效、高杠杆扩张与行业周期下行共振的结果。这场持续两年的权力游戏,最终以郑驹股权清零、周婷接盘烂摊子而收场,但留给资本市场的,却是一个负债超百亿、市值蒸发75%的僵尸企业,以及18万股民的血泪控诉。

在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中,投资者用真金白银为企业治理缺陷买单,监管机构需反思如何加强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监管,而企业家更应明白:任何背离商业本质的权力博弈,最终都将反噬企业根基。

杉杉股份的故事或许是个极端案例,但它所揭示的教训,值得每一个资本市场参与者深思。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