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农药行业股价上行除了部分品种突发事件影响供给端、产品价格上涨以外,从行业整体来看,终端库存逐渐去化,补库存需求开始增长,在经历了近四年的下行期以后,行业即将迎来周期向上拐点。
薛宇/文
近期,农药相关上市公司股价迎来上涨行情,利尔化学(002258.SZ)由年初最低的每股7.58元/股涨至最高12.73元/股;广康生化(300804.SZ)由每股20.7元/股涨至66.88元/股,涨幅超两倍;润丰股份(301035.SZ)由每股最低的35.27元/股涨至最高61.53元/股;扬农化工(600486.SH)也由47.33元/股涨至最高62.71元/股。而从整个农化制品板块来看,指数由2024年以来最低的2983.77涨至4071.97,涨幅已经超过30%。
这波行业表现整体上行除了部分农药品种因突发事件影响供给端的变化、产品价格上涨以外,从行业整体来看,终端库存逐渐去化,补库存需求开始增长;伴随高成本库存的清理消减,清仓式的非理性低价抛售行为在大幅度减少,毛利率回归合理水平,终端市场价格逐步恢复正常理性。农药行业已经连跌四年,目前价格回落至十年低位,价格或已见底,在此情况下行业出现自发性限产等自救措施,而对于部分竞争格局更为集中的品种,行业库存水平更低,短期弹性更大。
部分品种价格上涨
根据最新财报,扬农化工业绩止跌开始增长。2025年一季度,扬农化工实现营业收入32.41亿元,同比增长2.04%,实现净利润4.35亿元,同比增长1.35%,业绩呈现止跌迹象;2023-2024年,扬农化工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4.78亿元、104.3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7.41%、9.09%,净利润分别为15.65亿元和12.0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2.77%和23.19%。安道麦(000553.SZ)2025年一季度单季度实现营收71.73亿元,同比减少4.48%,环比减少9.94%,实现归母净利润1.51亿元,同环比均扭亏为盈。
在消化前期高价库存后,2025年一季度安道麦新售出存货成本降低,从而使得公司整体毛利率显著改善。一季度其毛利率同比提升2.9个百分点至27.2%。
农药原药经过2021年的高景气周期,自2022年以来开始下行,这是因为中国原药产量约占全球68%,自2022年以来新一轮产能扩张进入投产期。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加37.6%,供应整体大于需求,PPI数据显示,农药产品价格面临近20年来历时最长、跌幅最大的周期性下行,多数品种进一步下跌至成本线附近徘徊。
近期,从主要的农药原药价格来看,除草剂中烯草酮、二甲戊灵价格有所回升,杀虫剂中功夫菊酯、氯氰菊酯、阿维菌素、甲维盐、毒死蜱、氯虫苯甲酰胺价格回暖,杀菌剂中多菌灵、百菌清价格回升。
部分农药价格上涨源于供给侧突发事件的影响。
5月27日,山东友道化学一车间发生爆炸事故,友道化学是全球氯虫苯甲酰胺规划产能最大的企业,规划产能1.1万吨/年,国内产能占比达41%。近年来,除原有跨国公司指定的CDMO企业外国内规划产能大幅增长,氯虫苯甲酰胺规划产能十余倍于当前需求,原药价格前期从高位已大幅下跌。爆炸事故后短期供给缩量且安全检查加严,上游核心硝化中间体出现紧张预期,推动氯虫苯甲酰胺近期底部小幅上涨。据中农立华,6月2日,氯虫苯甲酰胺报价25万元/吨以上,较上周上涨2.2万元/吨。
据报道,拜尔旗下的除草剂企业孟山都因诉讼纠纷存在破产清算的风险。方正证券指出,拜耳是全球草甘膦龙头,若孟山都破产或致使全球草甘膦供给格局重塑。当前草甘膦全球产能约118万吨,其中海外拜耳公司产能37万吨,其余81万吨产能都集中在中国。若拜耳草甘膦致癌诉讼和解失败导致孟山都最终破产,或导致草甘膦龙头企业产能出清,全球草甘膦供需格局或重塑,中国草甘膦生产企业有望凭借完善的产业链和成本优势掌握主动权。同时,产能出清背景下或带来草甘膦盈利能力回暖,相关企业有望实现盈利增长。草铵膦等草甘膦替代品需求或迎来快速增长。
5月,华东地区草甘膦市场价格上涨400元/吨,涨幅1.72%,美国农业部预测2025年巴西的大豆、玉米种植面积仍将继续增加,进而对草甘膦需求量也将增加,而往年6-8月为南美的进口旺季,预计中国出口到南美的草甘膦数量提升,也将对价格形成有效拉动。
据中农纵横,目前K胺市场报价在18-20万元/吨,相比一季度均价13万元/吨,上涨幅度为27%-35%。
周期拐点何时到来?
虽然部分品种供给侧可能出现短期缺口,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农药会出现大范围、持续性的涨价行情。但农药行业景气度已低迷较长时间,除了突发事件驱动下价格上涨的农药品种,其他品种也有较大的边际修复动力。
农药行业的周期为库存周期。全球公共卫生事件后,农作物价格大涨,叠加海外供应不可抗力,带动农药植保景气周期。在价格大涨背景下,全球农药植保市场销售额从2020年的608亿美元大幅上涨至2022年的748亿美元,2023年基本保持平稳。进入2024年,尽管农药价格大幅回调,但产销量的大幅增长,全球农药植保销售额下滑至701亿美元。据AgbioInvestor预计,2025年全球农药植保市场在大幅波动后有望趋稳,农药产品价格企稳。
从库存情况来看,终端库存逐渐去化,补库存需求开始增长。根据国海证券,由于2021-2022年行业的超额采购,四家农化企业中的先正达、科迪华、安道麦的库存金额在2022年下半年达到最高点,富美实的库存金额则在2023年二季度达到峰值,库存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普遍在2023年三季度达到最高点。2024年三季度,四家农化企业的库存金额和库存比例较高点明显下降。2024年下半年,海外巨头的去库基本完成,库存进入低位水平。另一方面农药的出口量指数也印证了海外拿货的积极性。
就A股相关上市公司而言,安道麦2023-2024年库存量同比分别下降33%和16%,扬农化工2023-2024年库存量同比分别下降51.92%和56.67%。而根据安道麦公告,2025年一季度北美及EAME区域渠道存货水平恢复正常。
根据润丰股份2024年报,海外市场库存水平处于低位,全球市场对于作物保护品的需求恢复正常且偏旺。农民有积极的用药意愿,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没有减少,这意味着种植者对于作物保护品的刚性消耗需求依旧正常。
根据中国海关,2024年出口数量同比上升30.03%,农药出口金额为640亿元,同比上升12.57%;2025年1-4月同比仍有10%以上增长。
农药出口量及占比也创下新高。根据中金公司,2010-2020十年间,中国农药出口整体维持在100万吨上下水平,全球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由于海外供给不可抗力,中国农药出口上升至150万吨上下,并刺激国内企业进一步扩张产能,2024年中国农药出口突破205万吨。占比方面,2021-2023年间中国农药出口占产量比例提升至85%中枢,相较于疫情前提升约20个白粉点,2024 年出口比例进一步提升至89.5%。
根据中农立华农药价格指数,本轮周期原药价格指数见顶于2021年12月的208.4,此后基本呈现单边下行走势,截至2025年5月价格指数已下跌至73.0,已低于过去十年的最低点77.2。目前价格指数已出现企稳迹象,3月以来杀虫剂价格指数已有所上涨。
中金公司认为,农药价格回落至2013-2014年低位,价格或已见底,短期易涨难跌。经历近四年下行周期后,众多农药细分品类已出现行业普遍亏损状况,在此情境下行业出现自发性限产等自救措施,如阿维菌素、甲维盐等;3月13日,草甘膦行业反内卷现象的专题会议在北京召开,旨在深入贯彻两会提出的关于综合整治内卷竞争的精神,聚焦草甘膦行业现状,旨在全面探讨并切实解决行业内普遍存在的过度竞争、资源重复投入以及利润空间不断压缩等“内卷”问题,以推动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农药价格或已触底,未来走势或易涨难跌,而小品种生产企业更集中,行业库存水平更低,此类品种短期弹性更大。
本文刊于06月28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