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欧阳宏宇
4个人日出近3000杯,一天卖光半年库存,出单小票十几米长……这几天,淘宝闪购、美团、京东再次加码新一轮消费券补贴。封面新闻记者近日在走访成都本土餐饮商家时也发现,商家获利的同时,餐饮行业也正在迎接增量市场机遇。
平台补贴之下,行业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改变?7月10日,成都餐饮同业协会执行会长袁小然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淘宝闪购、京东等平台可能正在推动行业向“大消费平台”转型,以及向更精细化的线上运营发展。
谈平台
市场需要这次外卖“三国杀”
让行业痛点得以破除
显然,消费者确实在这场“外卖三国杀”中得到了实惠,平台也在竞争中取得了亮眼的战绩。
7月5日,阿里公布数据显示,淘宝闪购+饿了么日订单破8000万,直接吃掉市场60%新增份额。美团公布的信息则显示,截至7月5日22时54分,美团即时零售当日订单已经突破了1.2亿单,其中,餐饮订单已超过1亿单,占比超过80%。京东黑板报则在7月8日宣布,京东外卖正式上线4个月,已有近200个餐饮品牌在京东外卖上销量突破百万。
从数据可见,在这场竞争中,节奏点显然是出现在切入美团腹地的两大电商平台上。“淘宝闪购和京东的‘搅局’加剧了外卖市场的竞争,促使美团等传统外卖平台以及餐饮商家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袁小然指出,对于众多餐饮品牌来说,作为后来者的平台提供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和曝光机会。“比如,淘宝闪购依托阿里的电商生态和数字化技术,为餐饮行业带来了更先进的数字化运营理念和工具,商家可以借助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和行为,进行精准营销和库存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和决策水平。”
如果就优化谈优化太过空泛,外卖平台在佣金上所下的功夫,则是直接向美团表示“不装了”。
据此前报道,淘宝闪购在外卖业务上投入500亿作为补贴,一方面面向消费者端的通过红包、免单卡、一口价商品让利,另一方面则是商家端的店铺、商品、配送补贴及佣金减免。同时,京东也拿出0佣金和9分钟送达抢商家资源。
在袁小然看来,这些实打实的补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餐饮商户运营成本,不过对于普遍的中小商户来说,由于品牌知名度较低、运营能力有限,要借势转变思路,开始向精细化运营转型,承接住这一轮补贴和流量。
“和曾经份额高度集中的市场环境相比,淘宝闪购能与饿了么实现协同,为用户提供丰富的商品选择和便捷的配送服务,京东也有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优势。”袁小然认为,更多的平台正在参与转型大消费平台,也有利于对算法的局限性给予适时的调整,从而更准确地反映商户的真实实力和用户需求,使得流量等资源分配更加公平。
谈行业
不只是送餐工具
更是业务的增长点
餐饮商家“根本做不完”背后,如何抓住机遇,迎接好外卖“增量市场”?
在袁小然看来,平台之所以仍在不遗余力投入巨额的补贴和资源,不仅是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还是为了通过外卖这一高频消费场景,获取更多的用户流量和消费数据,提升用户活跃度和黏性,进而反哺电商业务和其他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实现品牌的增长和生态的闭环。
“例如,美团通过外卖引流至闪购、到店餐饮、酒店旅游等业务,实现协同效应;京东利用外卖触达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同时通过品质外卖提升品牌形象,反哺电商业务;淘宝闪购通过外卖强化本地生活服务生态,将网购比价习惯移植至外卖场景,同时防御外卖平台对电商业务的侵蚀。”她说。
从点餐买水到购药送花,如今的外卖已经从单纯的送餐工具,升级为品牌增长引擎,消费者打开平台也不仅仅是用它满足即时的餐饮需求。互联网巨头们扶持外卖业务则是成为了用其争夺用户、拓展业务、提升品牌影响力。
袁小然分析道,通过外卖业务,平台可以获取更多的用户数据和消费洞察,为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供支持,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商家的合作,提升供应链效率和商品品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从而实现品牌的持续增长和价值提升。
一个直观的体现是,阿里巴巴的股价从今年4月的68港元/股涨至近期的最高112港元/股。京东的股价在这几个月间也从102港元/股涨至近期的最高131.5港元/股。
谈及这一轮外卖消费补贴的走势,袁小然预测,可能会加速餐饮等行业的供应链升级、数字化竞争等变革。平台的赋能也将使得整个餐饮行业需求预测更精准,配送效率提升,食材供应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