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智算中心引领大模型时代:2025年中国AIDC产业发展白皮书深度解读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雨柔 ITBEAR 时间:2025-07-11 10:17:20

近期,一份深度探讨中国AIDC产业发展的白皮书——《2025年中国AIDC产业发展洞察:智算中心赋能大模型时代战略版图》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报告详尽分析了52页内容,为我们揭示了智算中心在大模型时代扮演的关键角色。

报告指出,大模型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从过去的性能与价格竞争转变为以业务场景适配为核心的价值导向。不同业务场景需要不同参数规模的模型,例如,在金融等实时交互场景中,70B级模型成为首选;而在文档分析领域,7B级模型更为适用;边缘设备则倾向于使用1.5B级模型。这一转变体现了大模型应用的多样性和精细化。

全球算力建设也呈现出新趋势,从总量扩张转向结构升级。2023年,全球智算力规模达到875EFLOPS,首次超越了基础算力。美国和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美国占比41%,中国占比31%,中国智算力占全球的39%。这一数据不仅展示了中美两国在智算力方面的强大实力,也反映了全球算力格局的深刻变化。

在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方面,报告强调了两者在技术和资源消耗上的本质差异。训练阶段主要集中在预训练上,需要大量GPU和数据支持,占总算力消耗的90-99%;而推理阶段则分为Prefill和Decode两个阶段,依赖于KV缓存等优化策略。这一差异对智算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智算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复杂且关键,涵盖了供配电、制冷等多个系统。随着新一代GPU和服务器的功耗激增,单服务器功耗已超过14kW,这对制冷技术提出了严峻挑战。报告指出,液冷技术已成为满足能效目标的核心路径,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风冷技术。

在中国,算力建设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智能算力增速尤为迅猛。AI服务器出货量持续上升,推理负载占比不断提升。在布局方面,东部地区呈现聚集态势,而中西部地区则更注重资源导向的分工。未来,中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平衡算力扩张与能耗约束,推动AIDC产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报告还包含了一系列详细的数据和图表,深入分析了中国AIDC产业的发展趋势、市场格局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些数据和图表为业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推动中国AIDC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