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伍曼娜 现场科普讲解、无人机编队飞行、仿生蝴蝶展示、操场实飞穿越……这个暑期,来自深圳的大学生团队为河源市龙川县中小学送上无人机科普盛宴!
7月上旬,由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中德机器人学院(以下简称“深信大中德学院”)老师和学生组成的“翼展乡村 智飞助农”实践团,深入龙川县卓峰学校及老隆镇第二小学、维嘉学校等,开展为期5天的无人机科普进校园活动。
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科技赋能乡村教育的一项具体实践,本次活动累计覆盖师生1000余人次,通过科普讲座、操作演示与实飞模拟相结合的形式,将无人机前沿科技知识下沉乡村教育,点燃了龙川学子心中的科技梦想。
从认知到实践
科技种子播撒心田
在活动现场,深信大中德学院实践团成员生动细致地向来自龙川县中小学的同学们讲解了无人机在农业植保、资源巡检、地理测绘等领域的技术价值。为提升科普内容的丰富性,活动还引入了机器人科普内容,向同学们介绍机器人在智能制造、服务领域、医疗行业等社会生产生活领域的紧密联系。
现场气氛热烈,学生们聚精会神听讲、积极提问互动。随后,观看实践团队员操作演示无人机编队飞行和仿生蝴蝶飞行表演,以生动形象的操作演示激发青少年用科技建设家乡的使命感。
紧接着,同学们两两分组在操场上亲身体验飞行操控的乐趣,在实践团队员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又充满兴奋地完成障碍穿越任务。“以前只在新闻里看到无人机测绘农田,今天自己操控它飞越障碍,感觉特别神奇!”四年级学生小刘在实践笔记中兴奋地写道。
“双百行动”深信大驻龙川县服务队陈亚敏队长表示:“无人机在这里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连接乡村孩子与未来科技世界的桥梁。它让孩子们真切地‘看见’科技的力量,也让科技发展‘看见’了乡村蕴藏的无限潜力。我们希望通过持续的努力,为龙川的乡村振兴储备未来的科技力量。”
构建长效机制
校地联动固本强基
为让科普教育的火种在龙川持续燃烧,活动更着眼于科普活动的长效赋能。
深信大中德学院与龙川县教育局结对共建校外科普基地,定期提供无人机模拟飞行体验、基础组装讲解等常态化科普服务,有效把科普服务搬到乡村教育振兴一线,探索拓宽高校技术下沉、无人机科普“造血”常态化渠道,力求以“校地共建”模式持续助推龙川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