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智驾已成为消费者购车决策的核心因素之一。根据国际通用的SAE分级标准,自动驾驶技术分为L1至L5五个级别,其中L4级意味着在特定条件下,驾驶员可以完全脱离对车辆的控制,事故责任由车企承担。在这一背景下,比亚迪凭借其天神之眼高阶智驾辅助系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实现了媲美L4级的智能泊车技术,并承诺对中国市场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这一举措无疑将重塑行业标准。
智能泊车:从“辅助”到“自主”的跨越
传统泊车场景中,驾驶员往往需要面对狭窄车位、复杂环境等挑战,而现有的L2级智能泊车功能仅能提供简单的倒车辅助,仍需驾驶员全程监控。比亚迪此次突破的关键在于,通过天神之眼系统的多传感器融合与高精度算法,车辆可完全自主完成泊车操作,包括识别车位、规划路径、避障乃至应对突发状况。例如,在商场地下车库的“魔鬼车位”中,系统能精准计算转向角度,甚至通过“揉库”操作实现一次泊入,全程无需驾驶员干预。
技术底气:为什么敢承诺“全面兜底”?
比亚迪的L4级智能泊车并非噱头,其背后是三大核心技术支撑:
全栈自研的感知系统:天神之眼搭载12颗摄像头、5颗毫米波雷达及激光雷达,可实现360度无死角监测,识别精度达到厘米级。
动态决策算法:基于海量中国道路场景数据训练,系统能实时预判行人、车辆移动轨迹,例如在幼儿园周边自动切换为“谨慎模式”。
双冗余电子架构:制动、转向、电源等关键模块均采用双备份设计,确保单一硬件故障时仍能安全停车。
正是这种技术闭环,让比亚迪敢于承诺责任兜底——这不仅是对用户的保障,更是对自身技术的绝对自信。
行业影响:智驾竞赛进入“场景深水区”
当前,车企在高速领航(NOA)和城市领航领域的竞争已趋白热化,而比亚迪选择在智能泊车这一高频刚需场景实现突破,具有战略意义。据统计,中国车主平均每周面临4.3次泊车难题,L4级智能泊车将直接提升用户体验黏性。此外,比亚迪同步开放了泊车系统API接口,未来可接入智慧停车场系统,实现“预约-导航-自动泊入”全链路自动化,进一步巩固其“技术比亚迪”的品牌标签。
从技术到责任,比亚迪的这次突破不仅让智驾离普通人更近一步,更预示着2025年汽车市场的竞争逻辑:谁能在具体场景中实现真正可用的高阶智驾,谁就能赢得用户的选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