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嘉 文/图)在10万平方米展区内,粮食产业上演“更新进行时”。7月12日至14日,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以下简称粮交会)在沈阳举办。中国商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全麦面包、杂粮米糊等全谷物食品成为企业竞相布局的新亮点;与之相呼应,在展馆内,智能碾米设备“现吃现碾”保留谷物营养,低温循环烘干设备精准锁住谷物鲜度……端稳“中国饭碗”,既需满足舌尖上的健康要求,更要依靠藏粮于技的硬实力。
第七届粮交会参展企业超过4000家。
企业争相布局 全谷物成为消费新宠
走进主粮企业展区,全麦面包、高纤饼干、混合杂粮米糊等产品占据醒目位置,成为企业争相布局的焦点。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的展位,一排高纤维馒头、面包、油莎豆奶等特色食品旁围满试吃人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油加工研究所副所长刘明告诉记者,这次大会展出的一些高纤维食品都是首次亮相。过去将麦麸、米糠添加在面包里后口感很粗糙,现在通过生物技术联合物理改性加工技术,在保留营养的同时实现柔软口感。
参展观众品尝全谷物食品。
从基础原料到即食产品,高纤维产品的创新品类不断涌现,除了健康属性外,对每一粒粮食“物尽其用”也成为其核心竞争力。刘明表示:“以大豆豆清水饮料为例,大豆在豆腐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黄浆废水。我们通过对黄浆废水高效减菌灭酶、豆腥味脱除掩蔽、稳态化调配,使其成为安全、营养、美味的大豆豆清水饮料产品。该产品富含大豆异黄酮、大豆多糖等生物活性物质。”
记者观察到,富含膳食纤维的全谷物产品已从概念走向货架主流。此次大会共有4000多家企业参展,多数主粮企业均在展位摆出了藜麦、燕麦、黑小麦等创新产品。
位居全国挂面产能第一、小麦加工量第四的金沙河集团已开发了超过20种全谷物产品。金沙河集团工作人员刘笑微表示:“长期以来,由于生产工艺、苦荞口感等多种因素限制,市场上并没有使用100%荞麦粉生产出的100%荞麦挂面。我们通过反复试验,今年开发的100%荞麦挂面新品销量非常好。我们确实感觉到,消费者对挂面产品健康化、功能化的需求在不断增加。我们也认为,全谷物产品的开发前景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
在展会上,谷物杂粮类产品较受欢迎。
消费者的健康需求是企业创新的核心驱动力。沈阳皇姑区工商联乡村振兴专委会副主任、沈阳蒲仓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佳平直言:“以七色糙米为例,在电商平台单月的销售额能够超过2000万元。我们推出的复合谷物系列产品销量也在增加。我认为,近三年全谷物市场年增速稳定上涨,相关产品正从概念走向百姓餐桌。”
“粮食产业正经历从量到质的深刻变革。”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谭斌告诉记者,“在今年粮交会展出的产品中,全谷物产品越来越多 ,也说明健康消费升级正推动粮食产业的发展。我们希望打通全谷物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堵点,改变消费者‘不愿吃、不愿买’,企业‘不愿产’的局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推动全谷物食品供给和消费实现动态平衡是有成效的。”
科技护航产业 粮安营养有“支点”
科技元素深度融入产业链各环节,成为保障粮食营养与安全的关键支点。
在智能装备展区,记者看到,一台通体银灰的智能碾米机前围满了观众。工作人员放入稻谷,轻触屏幕,机器内部即刻开启柔性碾磨。“低温低速加工保留胚芽和糊粉层,”工程师强调,“维生素B1、膳食纤维等核心营养留存率超85%,远超传统精米。”
在粮交会现场,粮食仓储环节的“黑科技”较受业内关注。中科芯禾(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在现场发布了芯禾机器人平仓系统。中科芯禾(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的粮仓平仓作业一直是粮食仓储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而芯禾机器人系统在中控平台统一调度下,仅用5台机器人,1小时内便可高效完成1400平方米粮仓的平整作业,关键之处在于其全程粮食损耗极低,最大程度保障了储粮的完整性。这项技术显著降低了粮食在仓储环节的损失,为未来实现“吃干榨尽每一粒粮食”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芯禾机器人平仓系统引围观。
“过去粮食行业拼价格,现在重品质。智能装备代表未来的方向。”有采购商在观看常州禾信锦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粮情监测系统时感叹道。
常州禾信锦穗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兰德金指着动态演示屏说:“我们的设备能有效感知储粮生态环境,对温度、湿度、氧气含量、虫霉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监测与预警分析。该系统首创‘虫害动态预测+生态决策’双引擎模型,使用专利配方的广谱引诱剂通过粮堆气流扩散,形成立体诱捕网络,在不使用化学药剂的前提下有效抑制书虱等害虫,相比传统方式可降低50%至80%的虫损,显著降低了人工巡检强度。”
中储粮的展台则像一个小型“移动实验室”。他们的粮食安全快速检测系统正在同时处理几份样本:重金属检测模块的指示灯快速闪烁,不到8分钟,元素含量数据已上传至云端平台。“智慧粮库平台能实时看到所有检测报告,还能预警。”工作人员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一条条检测数据流清晰呈现。
智能设备正在进行粮食检测。
数据显示,“十四五”期间,全国各地共实施粮机升级改造项目1057个,推广应用粮机装备约3.3万台(套),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端牢“中国饭碗” 粮食产业升级进行时
当健康理念碰撞科技动能,一粒谷物从田间到舌尖的旅程正被重新定义。粮交会现场传递的强烈信号表明:满足舌尖上的健康需求,离不开藏粮于技的坚实支撑。在保障粮食安全的新征程上,科技赋能与消费升级的双轮驱动正在重塑中国粮食产业的未来图景。
作为粮食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级盛会,粮交会已成为观察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最佳窗口。据悉,今年粮交会以“粮安天下聚合力、产销融通促发展”为主题,展览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共有4000多家企业、2万余名业内人士参展参会。
2021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台《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已累计落实财政资金421亿元,带动社会投资752亿元,支持项目8011个,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全面实施。
粮交会已成为观察中国粮食产业发展的窗口。
本届粮交会正是阶段性成果的集中展示窗口。在展会现场,琳琅满目的优质粮油产品成为主角——从富含营养的胚芽米、全麦粉,到适合特定人群的功能性谷物食品,再到地理标志保护的特色粮油品牌,彰显着产业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的深刻转型。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表示,本届大会聚焦粮食流通,是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粮食产业全链条、各环节,面向广大消费者对优质粮油产品的需求,开展产品、技术、服务等交流,为广大企业创新发展、共商合作搭建平台,为推动粮食流通提质增效、服务于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贡献力量。大会突出科技创新,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积极探索。搭建涉粮院校、粮食企业、粮机企业深化产学研用融合的载体,激发科技兴粮、人才兴粮活力,引导更多资源投向粮食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