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摄像头,大伙儿应该不陌生吧?
手机摄像头里,有这么一个CMOS图像传感器(CIS),负责把光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最后再生成一张张真实的照片。
这么说吧,以前的高端手机CIS市场,基本被三星和索尼两家守着,但现在有一家国产CIS厂商,已经慢慢从他们嘴里抢肉吃了。
豪威这个名字大伙儿不一定听过,但在全球手机CIS这块,也就三星和索尼能压它一头。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豪威是全球第三大的智能手机CIS供应商,市场份额10.5%。(按照2024年收入计算)
这几年,在国产高端旗舰的主摄上,经常能看到豪威的产品。就比如豪威OV50H这个型号的传感器,就上了小米15(光影猎人900)、华为P70 Pro等高端旗舰。
另外,像搞自动驾驶用到的前视、后视摄像头,医院做检查用的内窥镜,还有马路边随处可见的监控摄像头,豪威都有参与。
前段时间,豪威集团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股上市了。
就是那个之前把豪威收购了的韦尔股份,原本已经在A股上市了,但上个月改名叫豪威集团之后,马不停蹄地又要冲击港股。
趁着豪威冲击港股的这个时间节点,世超特意去翻了翻他们家的招股书,发现这家公司的故事还挺值得说道说道的。
先看财务数据,2022年-2024年,豪威集团的营收分别是200.4亿元、209.84亿元和257亿元。这里面有八成以上,来自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毛利率算下来呢,也是这部分业务最高。
而且招股书还引用了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秀了一波自己“全球第三大数字图像传感器供应商”“全球前十大Fabless半导体公司之一”的名头。
老实说,豪威集团能有今天的行业地位,当初那场收购案可是立了大功。
1995年豪威在硅谷成立,老板和员工多是清华系的高材生,两年干出全球首颗单芯片彩色 CIS ,五年登上纳斯达克,还给iPhone 3GS和iPhone4供过货,曾经是要多辉煌有多辉煌。
反观当时的索尼和三星, 只有眼红豪威的份儿。
可惜豪威的高光时刻没有一直持续下去,经历了让三星和索尼先后赶超,又被踢出果链,后面就退市私有化了。美国豪威也变成了北京豪威,还让名气和体量远不如自己的韦尔股份给收购了。
当时,其实市场更看好北京君正,这位实力更强的哥能把豪威收了。
毕竟,韦尔股份在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里的位置,更偏向下游的代理分销,半导体设计业务的营收占比并不高。虽说也有自研业务,像TVS、MOSFET等等,但技术含金量和利润都不咋高。
不过韦尔股份可能也明白,自己的短板在技术上,所以最后还是想方设法把豪威给收入囊中了。
这么说吧,相比于 2019 年韦尔股份刚刚收购豪威时 3.34 亿的扣非归母净利, 2021 年的扣非归母净利增长到了 40 亿元。
韦尔股份的老板虞仁荣,也连着在“中国半导体首富”这个位置上,坐了好几年。
但有一说一,韦尔股份和豪威的结合,受益的也不全是前者。
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2024年,豪威集团的研发投入是一年比一年多,还在上海建了个研发中心。好在韦尔股份那会儿已经在A股上市了,才供得起豪威每年这么烧钱搞技术研发。
而且韦尔股份有的是销售渠道和客户资源,豪威转战国内之后,缺的就是这些。
反正现在的豪威集团,是既有技术,又有渠道,妥妥的双赢了。
当然了,不管当初收购案有多成功,都已经是过去式了。看似“躺赢”的豪威集团,其实也打出一套差异化的拳法。
首先在市场的切入口上,豪威就选择先在中低端手机CIS市场发育,避开了和三星、索尼直接交手。
拿索尼IMX系列传感器来说,本身跟国内知名的手机厂商都老哥们了,多年积累下来的技术壁垒也不是闹着玩的。
所以在高端旗舰主摄没法儿跟索尼硬刚的情况下,豪威主打中低端市场和副摄,反而有更多的活路。
举个例子,OV64B够经典吧?厂商中端机摄像头的常客,像华为、OPPO、vivo、小米还有真我等等,基本都用过OV64B的潜望长焦。
当然了,豪威也不缺旗舰级的好东西。
OV48C算是豪威在国内冲击高端市场的一号种子选手,首发就上了小米10至尊版。
根据官方的说法,这是一款 4800 万像素分辨率、 1.2 微米像素尺寸、高速度、片上高动态范围的旗舰级手机图像传感器。当时我们还专门做过测评,它的实力确实能跟索尼和三星掰掰手腕。
不过后面因为产能和成本的原因,OV48C就没啥声音了。
一直到OV50H接棒,这是豪威第一款支持 H/V QPD对焦的CMOS。
简单来说,传统的QPD在对焦竖向的物体时,能够瞬间锁定目标,但看横向物体就有点恍惚了,半天对不上焦。OV50H的H/V QPD对焦,就是横竖都能看清,指哪打哪,对焦又快又准。
去年华为Pura 70系列没发布之前,就有不少媒体报道华为要放弃索尼,转头跟豪威OV50H手牵手。
结果后边儿不只是华为P70系列,像小米14(光影猎人900)、iQOO 12系列、荣耀Magic6系列还有魅族21Pro,都用OV50H当做主摄。
豪威也算是靠着OV50H,一脚踹开了高端旗舰的大门。
今年4月,又出了个1英寸、5000万像素的超大底OV50X,说是对标索尼的LYT900,也就是IMX989的升级版。
虽说手机CIS市场,豪威暂时还是老三的位置,但人涉猎的细分市场多呀,比如汽车CIS、安防监控CIS和医疗成像CIS。
就拿汽车CIS市场来说,豪威妥妥的一把手。
这些垂直领域的进入门槛相对又更高。
就说汽车CIS吧,从设计到量产要2-5年的时间,而且中途还要通过ISO 26262功能安全认证、AEC-Q可靠性测试和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等。
所以汽车厂商,一般不会随意更换传感器的供应商。
更别提医疗成像CIS,像什么手术用的内窥镜,又有另外一套更严苛的安全认证体系。
最后再补充一个点,从一开始,豪威走的就是只设计不制造的路子,这种轻资产模式虽然容易吃产能跟不上的亏,但也足够灵活可以应对市场的需求变化。
就拿手机CMOS来说,因为这几年手机影像的市场需求,已经从单一的像素竞争,转向更细分、更多维度的需求。
所以豪威完全可以不受制于产线,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
反正看下来,豪威集团还有比较大的增长空间,特别是在手机CIS的国产替代这一块。
如果豪威集团能在港股成功上市,不光是放大1+1>2的价值,或许也能帮公司往下一个更高的山头推一把。
到时候在高端机的摄像头上,咱们说不定能看到更多国产的影子。
撰文:西西
编辑:江江&面线
美编:焕妍
图片、资料来源:
豪威集团历年财报
部分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