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迈出AI眼镜第一步 华盛昌锚定新一代专业测量应用新生态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钟景轩 证券时报 时间:2025-07-14 00:18:14

作为消费电子产品的AI眼镜“百镜大战”,行业爆发临界点迫近,主营测量仪器仪表制造的华盛昌也迈出了AI眼镜第一步,不过其布局策略与众不同。

近日,华盛昌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深度感测将与华眸企业、华境企业共同投资设立深圳市深境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布局人工智能眼镜方向。

AI眼镜一小步,背后是华盛昌人工智能生态圈布局的一大步。公司将以AI眼镜为入口之一,构建下一代智能测量生态蓝图。这不仅是对自身技术护城河的延展,公司试图定义专业仪器仪表在AI时代的进化方向。

合资设企进军AI眼镜

拆解华盛昌进军AI眼镜的公司主体,华眸企业、华境企业均为公司骨干员工刚成立的合伙企业。这意味着,在AI眼镜领域,华盛昌正在谋求发挥上市公司平台作用,做足创新业务的员工激励。

“(这种架构设计)一方面有利于吸引外部优秀团队来到子公司平台,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给公司内部相关人员做到充分激励。”华盛昌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建立核心团队与企业发展成果深度绑定的长效激励机制,充分激发骨干员工积极性,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从而全面提升新设子公司的运营效能与市场竞争力。

这次合资设企,华盛昌旨在加速推进在AI眼镜的战略布局。公司之所以选择此刻进军AI眼镜,产业供应链成熟化是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百度、小米等大厂布局这一赛道,光学、芯片、电池、存储、代工及软件等均快速发展,带动了零部件产业链齐备、解决方案趋向成熟、成本和良率不断优化。

与大厂锚定的消费级AI眼镜不同,华盛昌是要做整机贴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开发。“公司将AI眼镜视为新的测量工具终端。”在该负责人看来,智能眼镜是智能手机之后,最为贴合专业人员和消费者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公司对于测量端需求的掌控能力、应用需求的获知能力,都能够在发力工业级AI眼镜时发挥相对优势。

工业级需求核心

消费级别AI眼镜聚焦C端日常生活、娱乐,使用场景包括扫码支付、翻译等。工业级AI眼镜则是为特定工种、专业端定制化服务,使用场景覆盖远程检修、测量、AI辅助诊断等。与前者重量轻、透光率高、更美观,满足长期佩戴相比,工业化AI眼镜需要兼顾耐用属性,比如防水防尘、可替换、满足多种协议接口等。

更重要的区别在于,工业级AI眼镜往往需要基于下游应用场景定制开发,产品类型众多,场景丰富度更高。因此,能否在“百镜大战”外走出一条“工业智能之路”,考验着其对垂直场景的深耕与生态整合的定力。

对此,前述负责人介绍,华盛昌对于下游应用场景客户端需求的把控力,在公司开发更多场景的工业级AI眼镜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在该负责人看来,AI 技术向各个应用领域渗透是必然趋势,只是推进的节奏和路径会因领域特性而有所不同。“华盛昌的核心优势在于深耕垂直领域积累的大量客户资源,当前首要任务是将AI眼镜快速推向这些客户,通过实际业务应用获取数据。工业级客户分散,单一AI眼镜品类难以满足需求,这使得其演进路径与消费级大相径庭。我们能凭借对垂直场景的深度理解和庞大的客户基础,在工业级AI眼镜领域占据先机。”

除了工业级产品之外,目前华盛昌在酒精测试手表、血压计、呼吸机等消费级产品方面也有布局,未来会否发力面向C端的AI眼镜,成为市场新关切。

打造下一代AI测量生态

按照计划,华盛昌将要打造下一代测量工具新生态套装,包括AI测量智能体等都是向这个方向发力的重要产品。

“未来,仪器仪表产业链需要大的终端产品做AI技术沉淀和技术支持,把仪器仪表作为终端硬件,相较于智能手机而言,需要拥有更多传感器,更丰富的测量功能,以及测量端个性化定制,这是下一个五年、十年测量仪器仪表演进的方向。”前述负责人判断。

在华盛昌所构想的下一代测试测量产品新生态中,AI眼镜只是第一步,既有的仪器仪表依然是新生态的基石,同时还要做更多可穿戴设备,并链接仪器仪表和新生态设备,使产业工人能够更便捷使用到AI技术,使用到终端AI设备。

“好的设备厂商,需要基于未来技术和供应链,提前打造下一代产品。现在优秀的产品公司需要预见能力,预测到下一步产品方向。”该负责人表示。

随着AI时代的到来,华盛昌“AI+”产品线开发明显提速。去年,公司围绕AI+电力、AI+医疗等产品的深度融合,完成AI-7760电能质量分析仪的开发,成为仪器仪表行业从数据记录迈向分析决策的关键里程碑。公司还完成了AFD-80AI拉弧检测系列产品的开发,通过将AI模型部署在边缘端,实现了仪器仪表向智能体的进化。

在2024年年报中,华盛昌表示,将持续加大自身仪器仪表产品矩阵的拓展,积极开发专业仪表、测试仪器和医疗检测新产品。同时,继续深耕人工智能应用,将AI技术与产品进行深度融合,推动自身产品体系向智能化方向不断升级。

该负责人透露,“公司愿景是希望用AI技术把公司所有产品重新做一遍。”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