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琪拖着行李箱,站在小米青年公寓12楼的窗边。55平米的空间,整洁明亮,窗外就是小米南京科技园的楼宇。1699元一个月。她掐指算了算,从上一家租住的房子到期,到搬进这里,前后不过四天,无缝衔接。步行到工位,几分钟的事儿。这个地段,同样的房子,链家的中介告诉她,没个2500下不来,带智能家居的奔4000去了。小米公寓的价格,硬生生砍到了市场价的六折。
这种好事,去年刚加入小米汽车部门的佩琪,压根没想到能这么快轮上自己。就在几天前,6月30日,小米在北京和南京同时上线了首批青年公寓,均价1999元。雷军在社交媒体上亲自吆喝,说这是给年轻工程师的家。南京这566间房,7月1日开放申请,三天,行政部总经理张少亮说,全抢光了。其中一部分,还专门留给了明年才报到的应届生。市场的震动不小,附近的中介们感受最直接,小米公寓就像扔进平静湖面的一块大石头。
小米的胃口越来越大。去年底,员工数4.3万,一年就猛增了1万多张嘴。张少亮很直白,急需人才,尤其是刚毕业的生力军。去年招了4000应届生,今年目标5000。南京,成了这场人才扩张的主战场。手机、汽车、互联网研发,这儿是北京之外最大的研发堡垒。人力资源部的王栋透露,眼下南京团队超过5000人,比去年10月涨了快三成。五年内,破万是板上钉钉的事。小米扎根南京,从2017年签下华东总部开始。今年5月,总建面36.5万平米的小米南京科技园正式开张。人才公寓,是拴住人心的配套,更是长期押注的信号。
佩琪望向窗外不远,一片同样崭新的建筑群正在阳光下闪耀。那是南京阿里中心,7月11日刚开园。阿里巴巴的区域总部,和小米科技园就隔着十分钟的脚程。阿里也是下了血本,自建自持,总建面85万平米,写字楼、商场、街区一应俱全。上千名阿里系员工,早在5月就搬了进去。年底,阿里版的“亲橙寓”人才公寓也要亮相,这是阿里头一回搞自己的公寓项目。阿里一来,生态里的伙伴也跟着扎堆,建邺区河西南这片地,已经聚拢了50多家关联企业。
河西南热闹了。小米、阿里、恒生电子江苏总部、58集团江苏总部……这些响当当的名字,项目都在建邺区河西南的地图上画了圈。《新华日报》说,这成了南京甚至整个江苏互联网大厂最扎堆的地方之一。以前,大家说起互联网,想到的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似乎总在名单外头。为什么风向突然变了?
王栋点出两个关键:人才和位置。南京高校林立,50多所大学扎堆,双一流数量全国排老三,只在北京上海后头。南京大学数字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王大中教授看得更透,南大计算机全国第五,东南电子科学与技术是A+顶尖,这底子,和小米、阿里这些靠研发吃饭的公司,简直是天作之合。南京成了他们眼里挖研发金矿的好地方。位置也好,去上海总部,或者找供应商谈合作,高铁嗖嗖就到,方便得很。王栋说,在南京落子,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再给技术研发添柴加火,一石多鸟。
今年1月,建邺区亮出雄心,发布《河西中央科创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很明确:打造河西中央科创区,主攻“人工智能+”。按计划,2025年,阿里达摩院、阿里校友会要落地,阿里和小米生态链企业要突破100家。到了2027年,整个科创区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要冲击1000亿大关。
佩琪收回目光,心里踏实不少。少付的房租,够他多买两部红米手机。更重要的是,她站在这片热土的中央。小米、阿里这些巨头重金押注,建邺区河西南从规划图纸,正快速变成钢筋水泥的现实。高校的智力源源不断输送,政府搭台推动创新要素加速聚集。一切指向一个方向:南京,这座底蕴深厚的六朝古都,正被赋予全新的期待——它有可能,孕育出属于长三角的、自己的“中关村”。巨头们真金白银的投入,年轻人用脚投票的汇聚,都在给这个可能性加码。佩琪的1699元公寓,或许只是这场城市蜕变中,一个微小却真实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