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互联网内容创作的风吹到了浦江之滨。
在杨浦最新亮相的在线文娱产业载体“V聚场”的外墙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上海 一切皆有可能。”是的,就在上海,小红书、哔哩哔哩等一批互联网企业和优质内容创作者正在这里寻找和书写自己的无限可能。
杨浦:V聚场来了,大V也来了!
位于五角场淞沪路338号的创智天地6号楼,近日有了浓厚的二次元氛围感,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看到楼顶上的哔哩哔哩“小电视”、小红书“小土豆”吉祥物公仔和带着抖音标志的红色爱心,都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外墙上写的“上海 一切皆有可能”口号更让人心潮澎湃——这里,就是杨浦区最新打造的在线文娱产业载体——V聚场。刚刚完成内部装修的V聚场已达到超过9成的入住率,吸引一批知名大V及互联网内容创作企业“抢滩”。对于入住原因,“上海小马哥”博主马骞说:“这里不仅有适合互联网创作的办公环境,更有着和其他博主随时随地跨界合作的平台优势。”或许,网友们很快就将看到他与其他大V在V聚场的火花碰撞。
面向文娱产业创新最前沿的V聚场选址五角场创智天地,可谓具有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人和”。这里南接五角场,北达新江湾,不仅环抱于哔哩哔哩、小红书、抖音等大厂办公楼中,更依托五角场商圈的“主题商圈+垂类商场+特色街区”泛二次元年轻消费立体布局,以及周边14所高校和大学路街区的深厚文化氛围。五角场有接近20万“永远年轻”的大学生,杨浦常住人口中的年轻人则达到32万人,伴随着杨浦滨江在线新经济“总部秀园”即将建成和复兴岛的大力开发,“人和”优势也将愈发凸显。
V聚场的闪亮登场,对于杨浦来说,可以说是正当其时。杨浦,是上海创新浓度最高、人才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2024年,数字经济首次成为杨浦贡献度最大的产业,细分领域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元,规模占全市近1/5。而且,在杨浦“文化+科技”的浓厚氛围下,在线文娱产业正蓬勃生长,杨浦区在线文娱产业链2024年产值也超过了800亿元,成为杨浦经济动能转换中重要一环。
为了吸引更多创作人才,杨浦在去年推出了全球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者“优享计划”,以大力度的孵化平台共建、创作激励、人才安居保障和薪酬奖励等举措,希望杨浦成为大V云集之地。今年,杨浦又邀请哔哩哔哩百大UP主岷籽等网络名人担任“杨浦城市体验官”, 岷籽加入了杨浦区互联网发展协会自媒体专委会,与众多网络名人一起,用镜头和文字记录杨浦的城市变迁,积极参与推广杨浦的红色文化,多次组织City Walk,带领年轻人探索这片红色热土,讲述杨浦故事。
这样的杨浦,是大V的引力场,更是在线文娱产业蓬勃发展的聚力场。无论是做科普的哔哩哔哩百大UP主“不刷题的吴姥姥”、做时政评论的著名UP主“独夫之心”,还是做音游的创业公司漫卡互娱,他们都成了杨浦和V聚场的最新“粉丝”。
博主“独夫之心”的助理王啸天告诉记者,上海特别是杨浦区的行政效率以及五角场大学大厂云集的良好氛围,是吸引他们来到V聚场的最主要因素。
漫卡互娱总经理助理王函雪则说,他们从广州起家,今年“五一”期间在上海举办了一场人数规模逾万的音游产业展,这对于一家初创公司来说已经是不错的成绩,也让他们对上海的二次元产业抱有很大信心,V聚场对企业来说有很好的创业氛围和政策扶持,内部空间的贴心设计更是让企业员工非常惊喜:“我们经常加班熬夜,很希望有机会能打个盹,以前都是在工位上凑合,V聚场公共区域的12个胶囊睡眠舱让我特别惊喜,以后加班的时候终于能‘躺平’了!”
UP主“滤镜粉碎机”毕珩则十分看重V聚场精细的场地适配度,用“洋气,特别好”来盛赞丰富的直播场景。“上海小马哥”马骞也说,以往博主之间如果想互动、共创,需要专门找场地,如今大家都成了“邻居”,随时随地都可以在共享直播间来一次“碰撞”,可以产生更多更好的内容。
作为一个集企业综合服务、办公、培训、直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互联网内容创作空间,获得一大批大V的首肯,对于刚刚入市的V聚场来说,这份肯定是最大的褒奖,也是未来在在线文娱产业乘风破浪的基石。
据杨浦区相关人士介绍,在线文娱产业链是杨浦12条重点产业链之一,依托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杨浦片区的品牌集聚效应,杨浦发挥“文化+科技”“大学+大厂”特色优势,聚焦网络视听、游戏电竞、影视动漫、文化消费等细分领域,涌现了哔哩哔哩、完美世界、叠纸等平台头部企业,声网、优刻得、所思科技等技术型潜力企业,小宇宙、游卡网络、圣瞬文化等泛娱乐场景企业,打造了敦煌当代美术馆、完美BO5电竞中心、百联ZX造趣场等一批融入艺术、电竞、次元、乐游、消费元素的地标。
V聚场来了,大V也来了!
作为在线文娱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二次元经济也在杨浦蓬勃发展。以百联ZX造趣场为例,目前入驻70余家品牌商户,首店比例超70%,策划落地的30余场活动吸引超80万人次线下参与,周末峰值客流同比提升近200%,90后客群占比近80%。
作为上海二次元经济重要承载区域,杨浦正发力“二次元品牌集聚区”建设。在5月的上海国际跨次元产业品牌日上,《杨浦区跨次元品牌集聚区建设工作方案》正式发布,提出率先打造数实融合、创新引领、优质原创的跨次元品牌集聚区,把集聚区建设为跨次元产业引领地、孕育地、集聚地、展示地。
黄浦:从一本“小红书”到很多本
2013年,小红书在复兴中路上的一栋居民楼里诞生。从几份海外购物攻略开始的兴趣分享、互联网代购,到成为一种互联网生活方式,这只仅用12年就发展为月活用户数量突破3.5亿的“独角兽”享受到了互联网行业急速发展的12年,也用一个庞大的商业生态激活了一整个内容创作生态链。就在不久前,小红书的品牌口号从“全世界的好东西”变更为“你的生活兴趣社区”,从好东西到好生活,见证了一个网络社区的自我迭代。
从很大程度上说,得年轻人得互联网,现象级的互联网产品,都离不开年轻人的拥趸。以在上海本土起家的两个大厂来说,小红书上有超过1亿普通用户分享内容,超过50%的用户为“95后”,35%为“00后”;哔哩哔哩的百大UP主中 ,超过30%扎根上海,且绝大部分是“95后”“00后”们,这些Z世代的喜爱和依赖,是互联网内容创作的源动力。
95后、00后是成长在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批“数字原住民”,生活习惯、消费决策的每一个环节都深度依赖社交平台,也由此有了对好内容的热爱与坚持。小红书好像一棵关于生活兴趣的参天大树,又像一个内容创作的生态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从单纯的兴趣分享,到带货的商业模式,形成了一个共生的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生态链。
对于这条生态链,黄浦区当然要借“地主”之利,进一步推动由链成圈。当前,黄浦正通过市区联手,打破条块壁垒形成合力,从制度发力、载体供给,到场景营造、“全链增值”,吸引更多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网络(MCN)机构落地,为小红书等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企业及其关联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据黄浦区科委副主任潘娴介绍,市、区发展改革委员会联合推荐小红书进入市规划咨询会专家名单,使得企业能够在市级发展规划研讨阶段就参与其中,加强政府规划与企业发展的良性互动。遇到一些跨层级的复杂事项,比如活动合作、场地资源对接等等,区科委牵头,建立部门、企业、市场三方对接平台,快速链接相关部门和企业,实现资源对接“加速度”。
同时,由于小红书吸附了许多上下游企业,如MCN机构希望落地黄浦区,靠近链主企业办公,这不仅给黄浦区商务楼宇等行业带来了商机,也对人才服务、法律服务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从一本小红书催生未来诞生更多“小红书”。
例如,针对符合要求的企业,黄浦区有科创产业政策与数字产业政策给予扶持;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在消费维权机制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商业秘密保护、药械化风险监测等方面给予服务指导,引导相关企业依法合规规范经营,助推平台健康发展。黄浦区市场监管局设立小红书知识产权调解工作室,探索建立小红书维权援助工作站,为平台内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牵头长三角中心城区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合作项目,扩大小红书平台入驻环节知识产权审核机制覆盖面,将该机制的可纳入老字号商标范围拓展至长三角地区,目前已有306个中华老字号、22个驰名商标加入前置审核名单。
同时,黄浦区还激活了九江路上的古象大楼,将其打造为外滩FTC,依托小红书平台,致力于打造符合区域产业特色,集趣味性、潮流性与创造力于一体的互联网内容生态圈,吸引优质内容创作机构与潜力创作者。
这个夏天,互联网优质内容创作的风,吹到了黄浦江之滨。从黄浦到杨浦,从黄浦、杨浦再到整个上海,在丰富的场景里,更多人创作好内容,再从好内容里,读懂上海,看到更美好的上海。
原标题:《独夫之心、上海小马哥、滤镜粉碎机、岷籽……他们都来了,要干什么大事?》
栏目编辑:赵菊玲
作者:新民晚报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