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科技探索 » 正文

“机器人之手”迎黄金时代 微型驱动突破推动产业洗牌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任飞扬 砍柴网 时间:2025-07-14 15:31:18

2025年,被业界称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在这场由具身智能引发的产业竞速中,灵巧手正从幕后走向聚光灯中心,成为决定机器人交互能力的关键变量。作为机器人与物理世界连接的“末梢神经”,灵巧手正在迎来技术突破与商业化爆发的双重窗口期。

根据行业研究数据,2023年全球灵巧手市场出货量已达66.69万只,市场规模约15.07亿美元,同比增长13.65%。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9.21亿美元;而至2030年,市场规模将在320.6亿元至879.7亿元之间,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1.2%~109.3%。如此高的成长性,足以将其定义为“机器人赛道的芯片级市场”。

高成长背后,是其在整机成本中的重要地位——在整个人形机器人系统中,灵巧手成本占比高达17%至30%。这一数据也成为吸引资本加码的重要依据:2024年以来,国内与末端执行器相关的融资已超20起,总金额突破30亿元。

灵巧手的崛起并非“空中楼阁”,其应用场景正实现多点开花:

工业制造:已应用于精密电子元件组装、汽车零部件调试等环节,有望替代人工实现自动化升级;服务机器人:家庭护理、助老陪伴、物流拣选等对“类人操作”能力的需求不断增长;特种作业:包括核辐射、深海、灾后救援等危险环境下的人机协作,灵巧手成为唯一可行方案。

多元场景共同推动产品向更高自由度、更强控制精度、更小尺寸集成的方向演进。

目前主流电机技术路线可分为空心杯电机和无刷直流电机两大类,其中空心杯电机凭借无铁芯转子的结构优势,具备体积小、质量轻、响应快等特点,尤为适合空间受限、对动态性能要求高的灵巧手应用场景。

值得关注的是,国内厂商正逐步打破技术壁垒,在空心杯电机技术上实现关键突破。据市场了解,国内企业兆威机电自研的微型空心杯电机直径已缩小至6mm以下,功率密度提升至0.5W/g,逐步摆脱国外技术封锁。配合自研减速系统与驱控算法,兆威机电实现了从核心零部件到整机的系统级闭环优化,打破了以往国内“组装型玩家”的被动地位。

在成本控制方面,国产品牌在价格上的优势也极具冲击力——相比国际品牌Shadow售价高达220万元/只,国产主流产品价格区间仅为5万至13万元,性价比优势极为显著,为其大规模商用创造了可能。

灵巧手的兴起,不仅是一款产品的胜出,更是整个产业链协同演进的结果。从电机、减速器、传感器,到集成控制系统,再到算法优化与材料创新,正逐步形成一个完整、动态优化的技术生态。

特别是在电机领域,微型电机已成为灵巧手的“心脏”。其中高端灵巧手采用的空心杯电机具备高功率密度、低惯量、快速响应等核心特征,在灵巧手中占BOM成本比重超过35%。据测算,高端灵巧手电机市场正以年均25%-30%的速度增长,预计至2025年将形成数十亿元规模的专业化子市场。

灵巧手正从“技术象牙塔”加速迈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技术门槛高、市场需求快、应用场景广的特性,使其成为具身智能爆发过程中不可绕开的核心组件。对于国内企业而言,这是一次技术能力+供应链效率双重竞赛的窗口期。

谁能率先微型驱动、系统集成等核心维度构筑壁垒,谁就能在这场产业重构中获得先发红利。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