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WEMONEY研究室
近日,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公示的一则许可信息显示,北京高汇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已获准更名为北京有赞支付有限公司,同时其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2亿元。
在支付机构密集调整的当下,这家成立17年的持牌机构以母公司品牌"有赞"为前缀完成更名,成为支付新规落地后行业洗牌的典型案例。截至7月13日,市场上仍有36家支付机构名称中未包括"支付"字样,排队等待监管批准更名。
1.更名增资,合规之路
更名增资已成为支付行业近期的标准动作。北京高汇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此次获批变更为"北京有赞支付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从1.5亿元增加至2亿元,背后是明确的监管要求。
《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管理条例》)规定,非银行支付机构的名称中应当标明"支付"字样。同时,该条例实施细则要求支付机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亿元,且需根据经营地域范围的扩张相应提高。
有赞支付成立于2008年8月,总部设于北京,在上海、杭州、深圳、广州设有分支机构。2012年6月,该公司获得北京、上海两地的预付卡发行与受理支付业务许可,随后在2013年7月获批扩大业务范围,增加浙江、广东、辽宁等区域,并新增互联网支付业务资质。
支付业务分类调整后,其业务类型曾变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储值账户运营Ⅱ类(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辽宁省)"。
有赞支付的更名不是个例,而是行业集体动作的一部分。据移动支付网不完全统计,多数支付机构都是在原公司名称基础上进行改动或直接加入"支付"二字。
如"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银联商务支付股份有限公司";"网银在线(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网银在线支付(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部分机构则采用自身支付品牌命名,如"中移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变更为"中移支付有限公司"。
2025年以来的密集变动中,已有30余家支付机构获批进行信息变更,包括更名、增资、股权结构调整、牌照注销整合等。
根据人民银行行政审批公示,截至目前市场上仍有36家支付机构名称中未包括"支付"字样。这些未更名的机构业务类型多为预付卡发行与受理,而这类机构也是近期退出市场的"主力"。
2.业务收缩,战略调整
更名背后,有赞支付经历了一场业务瘦身。2025年6月13日,人民银行同意该公司缩减业务类型,退出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业务,仅保留储值账户运营Ⅰ类业务。
这意味着该支付机构放弃了多用途预付卡相关业务。这一调整发生在更名获批前一个月,显示出公司战略重心正在转移。
有赞支付并非首次面对监管压力。2024年9月,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对其开出大额罚单:因违规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未及时发现处置可能存在的特约商户支付接口转接情况、未严格落实开户实名制审核要求等6项违法行为,被没收违法所得1214.74万元,并处罚款1572.61万元,罚没合计2787.35万元。
当时该公司尚未更名,仍以北京高汇通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名义运营。
增资是支付机构抵御风险的关键举措。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充足的资本是支付机构抵御风险的重要保障。增资可使支付机构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基础,更好地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如支付系统故障导致的资金损失、市场波动引发的流动性风险等"。
有赞支付的增资幅度在行业中属于温和调整。今年6月,人民银行深圳分行公布的信息显示,腾讯旗下支付机构财付通注册资本已增加至223亿元,成为全行业之最。这反映了头部支付机构强化资本实力的趋势。
有赞支付的控股方为港股上市公司中国有赞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商家服务公司,有赞通过微商城、零售、连锁、美业、教育等产品,帮助商家拓展全渠道新零售业务。
根据有赞2024年报,去年商家通过其解决方案产生的商品交易总额达1028亿元,较2023年增加3亿元。作为有赞旗下支付机构,有赞支付营收自然依赖这些交易的服务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