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在硅谷,华人这张脸现在有多值钱?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江紫萱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时间:2025-07-14 18:14:11

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

黎叔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持续上升。放到硅谷,人才前面还要加上AI,如果人才恰好来自中国,那就很有可能贵上加贵。

前两天,meta(脸书母公司)豪掷2亿美元,从苹果挖走华人AI专家庞若鸣,创下行业挖角新纪录。

这是个什么概念?2024年,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年薪为7460万美元,而NBA球员詹姆斯和库里的收入,分别为1.287亿美元和1.058亿美元。

扎克伯格“天价”挖人

这场震惊全球的顶尖AI人才争夺战,源起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他似乎在某个瞬间下定决心要打一场彻底的翻身仗,以夺回人工智能领域的主导地位。

他先是花了几个月时间,整理出一份全球顶尖人才名单,紧接着说干就干,矛头直指硅谷“新王”OpenAI。

6月,扎克伯格接连从OpenAI挖走4名高级工程师,更是将OpenAI苏黎世办公室的3名研究员“一锅端”了。这3人去年底才离开谷歌DeepMind跳槽至OpenAI,刚组建起苏黎世团队——对OpenAI来说,也算是“挖人墙脚者恒被挖之”。


“扎克伯格这次可能真的是急了,meta的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目前相对较落后,种直接挖竞争对手高层的方式,通常最直接作用是扰乱对方项目,破坏性比较强。”杭州小伙Neo是谷歌的一名软件工程师,入职即将满一年。这场近在咫尺的“人才大战”,成了他和同事工作之余的热议话题。

截至目前,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已经挖来了12名顶尖人才,堪称“梦之队”。

实验室负责人是97年的亚历山大·王。他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19岁那年从麻省理工学院辍学创立Scale AI,这家数据标注公司很快成长为明星企业。扎克伯格为了将他收入麾下,直接买了他公司49%的股权,足足花了143亿美元。

和之前科技公司互挖墙脚不同的是,这次扎克伯格的手段过于“简单粗暴”,就是“拿钱砸”。这两天,OpenAI招聘负责人华金·基诺内罗·坎德拉忍无可忍,公开发文抱怨,meta向自家员工开出高薪岗位,但offer有效期仅为短短几小时,使得员工根本来不及与现任主管沟通,“这种行为不道德,甚至让人绝望”。


显然,绝望的不只是OpenAI。这次,meta为庞若鸣开出的巨额薪酬高达2亿美元,大部分采用股票、签约奖金和绩效挂钩发放方式,需要完成meta市值增长等指标才能解锁。只是,这一账面价值也堪称“天价”,刷新了企业对AI核心人才估值的想象力。

华人科学家正在“接管”硅谷

随着这些跳槽人才更多信息的曝光,海内外“吃瓜群众”的关注焦点,已渐渐从天价薪酬转移到“华人科学家”这个关键词上。

公开资料显示,庞若鸣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主攻计算机科学,随后在南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完成硕博学位。在苹果期间,他带领近百名工程师,支持苹果AI和下一代Siri的大模型研发工作。


庞若鸣

再来看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首发的11名成员,7人为拥有中国顶尖高校背景的华人:余家辉,清华本科,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博士,曾主导GPT‑4.1的研发;毕树超,浙大本科、UC伯克利博士,在OpenAI负责多模态后训练团队;任泓宇,北大本科、斯坦福博士,是o3‑mini、o1‑mini等模型的创建者和核心贡献者;中科大校友于佳慧,是OpenAI感知团队负责人;清华校友赵盛佳,全程参与了从初代ChatGPT到o3的预训练……


余家辉


任泓宇

与之相对应的是,刚结束的人工智能公司xAI在发布最新旗舰模型Grok 4时,和马斯克一起分享的核心创始成员吴宇怀和吉米·巴,同样都是华人,吴宇怀还是来自杭州的95后学霸。这已是他俩第二次在Grok系列发布会上占据C位。


左起:马斯克、吴宇怀、吉米·巴

在社交平台上广为流传的xAI团队照,放眼望去,年轻的华人面孔占了多数。橙柿互动此前报道过,xAI的12名创始团队成员中,华人占了5席,除了吴宇怀和吉米·巴,还有本科毕业于浙大、硕博就读多伦多大学的张国栋,本硕就读哈佛大学数学系、大学时期导师是数学家丘成桐的杨格,以及本科毕业于清华、硕博毕业于卡耐基梅隆大学的戴子航。


网友调侃“华人科学家正在‘接管’硅谷”,似乎也不无道理。

为什么华人科学家那么受欢迎?

硅谷华人科学家的比例正在持续攀升,这一现象并非meta、xAI等科技公司独有。

早在3月下旬,黄仁勋便在一次公开采访中提及:“全球50%的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这是迄今为止最大的单一群体,没有接近的第二名。”

“在上一轮互联网浪潮中,商业竞争的核心壁垒往往是流量。而进入AI时代,人才的重要性,在我看来已经超越了算法、算力本身。”哈希增长联合创始人兼CEO Jennie(吴乙嘉)告诉橙柿互动记者。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洛杉矶的公司,日常与硅谷科技圈保持着紧密联系。

Jennie观察到,在硅谷,华人群体这些年一直被视为优质的技术人才储备。只不过,硅谷长期以来的格局是:印度裔精英主导着科技巨头的高管层,华人工程师则更多深耕底层技术。而随着AI革命的到来,这样的格局正在被打破。

“华人专家型的人才占比突出,既源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勤奋和钻研精神,也与国内高度竞争的教育环境密不可分。”Jennie分析道。这种“内卷”造就了扎实的专业素养,中国教育体系在数学、工程等基础学科的训练强度,为AI领域输送了大量基本功过硬的研究型人才。

以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首批招募的7位华人科学家为例,他们的发展路径几乎一致:中国名校读本科、美国名校深造,毕业后进入硅谷大厂。

此外,作为全球AI领域的领军人物,吴恩达、李飞飞等开宗立派的江湖前辈,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传承和人才培养体系,在推动华人科学家群体崛起发挥了关键作用。而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版图中,英特尔、英伟达、AMD、博通四大巨头的CEO席位均被华人占据。


可以说,华人精英在AI软硬件层面都在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再从团队构建的角度来说,当核心成员是顶尖华人科学家时,同源文化背景能显著提升整个团队的协作效率,“在沟通成本、执行速度和目标对齐方面具有天然优势。”Jennie补充。

从相信华人到相信华人的项目

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彻底让美国科技界改变了认知。他们不仅相信华人科学家,愿意给予高人才溢价,还将这种信任一步步延伸到对华人AI项目的偏爱。

Jennie坦言,过去和一些初创公司合作进行产品推广,“常常会淡化华人背景,以便更好地融入美国本土文化。”但眼下市场认知已经发生明显变化,“‘华人团队开发的AI新品又如何颠覆了行业’,此类叙事反而可以成为有力的营销亮点。”

市场认知的转变其实早有端倪。“吴宇怀、戴子航这样的年轻华人科学家也正在崭露头角。让我们更有明显体感的,是在DeepSeek崛起之后。”Jennie和团队现在会鼓励初创公司的华人创始人以真实身份出镜,用最本真的方式讲述产品故事,“而不再是精心制作一段电影式场景的宣传片。”

这场激烈的顶尖AI人才争夺战远未结束。扎克伯格那两处位于硅谷和太浩湖的豪宅依旧人来人往,OpenAI也于近日完成一次关键性人才收割,从特斯拉、xAI和meta挖走4位顶尖工程师和研究员……

身处旋涡中心的年轻一代,同样在思考。“这件事给我最大的触动,是要找到一个能持续深耕并产生复利效应的方向,无论是模型还是工程。”Neo表示,至于选择稳定的大平台还是追逐风口跳槽去更高点,取决于个人志向与机遇的契合。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童蔚

编辑 肖旭

审核 毛迪 陈欣文

BREAK AWAY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