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王彤旭)今年以来,多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优化科技金融服务,支持科技创新发展。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等11部门共同出台《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广州科技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旨在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以高质量科技金融服务助力广州实现高水平科技创新发展。
图为在北京举办的科技展上,观众正在了解人工智能体验专区的机器人。(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聚焦科创重点领域
具体来看,实施意见面向广州地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提出4个方面20条重点举措:
一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通过创新科技信贷产品和服务、提升股权市场支持能力、加大创投风投产投支持力度、拓宽债券融资渠道、发挥科技保险保障作用、加强跨境资金管理政策支持、推广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缺口介入机制”等措施,搭建涵盖信贷、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风投创投、科技保险、跨境融资等全方位、多层次、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二是强化科技金融政策合力。从多维度发力,在完善信贷风险补偿分担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投融资对接、开展“益企共赢计划”试点、打造科创高地等方面凝聚各方合力,支持广州科技创新发展。
三是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生态。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和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科技金融统计制度和评估机制,探索组建广州科技金融联盟,发挥市级财政科技资金带动作用,构建“赛事奖补+创业投资+科技信贷”联动机制,打造“科学家+企业家+银行家+投资家”人才集聚新模式,营造广州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生态。
四是加强组织保障。加强统筹协调和信息共享,健全工作简报制度,及时会商重要问题,推动各项措施落实落细,做好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切实防范科技金融创新风险。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广东省发布的新政对落实科技金融大文章具有深远影响:第一,通过构建“信贷+股权+债券+保险”全周期服务体系和风险分担机制,实质性破解科技企业“轻资产、高风险”的融资瓶颈,激活创新源头活水;第二,推动政策协同与生态优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关键支撑;第三,以广州为样板形成“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示范效应,不仅可以强化粤港澳大湾区科创枢纽地位,更可为全国科技金融改革提供可复制的制度经验,切实推动金融资源向创新领域集聚。
多地出台政策举措
不只是广东省,今年以来,多地纷纷出台政策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发展。
比如,《天津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机制。加快构建“天使+创投+产业+并购”股权投资体系,充分发挥市级天使母基金、海河产业基金等政府引导基金作用,积极争取央企资金、资源来津布局,引导社会资本在津设立更多投资基金,形成覆盖科技型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推动更多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山东省发布的《关于加快构建一流科技创新生态的意见》提出,营造动能强劲的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包括: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海南省也明确,要紧紧围绕“向种图强”“向海图强”“向天图强”“向绿图强”“向数图强”,积极营造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发展环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各国都在争抢科技制高点,力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先机。”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记者表示,我国要实现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来驱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多地出台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倾斜,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有助于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聚焦到地方发展,袁帅认为,科技创新是地方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引擎。以广州为例,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高地,在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能够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人才汇聚。一方面,优化科技金融发展生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可以为科技企业提供从初创期到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助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另一方面,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能够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