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A股三大指数今日涨跌不一,截至收盘,沪指涨0.27%,收报3519.65点;深证成指跌0.11%,收报10684.52点;创业板指跌0.45%,收报2197.07点。
行业板块方面,人形机器人概念股涨幅居前。截至收盘,中大力德(002896.SZ)、大丰实业(603081.SH)、金田股份(601609.SH)等多股涨停,恒工精密(301261.SZ)、步科股份(688160.SH)、长盛轴承(300718.SZ)涨超10%。
商业化“破晓”时刻
人形机器人产业商业化正迎来“破晓时刻”。
7月11日,中国移动采购与招标网显示,智元机器人、宇树科技中标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5年至2027年人形双足机器人代工服务采购项目,总标包1.24亿元,是目前在国内人形机器人企业订单中属于最大的一笔。
据披露,本次采购包1为全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预算为7800万元(含税),中标人为智元机器人;采购包2为小尺寸人形双足机器人、算力背包、五指灵巧手,预算为4605万元(含税),中标人为宇树科技。
7月13日消息,优必选科技推出的天工行者人形机器人已收获百台订单,预计2025年交付超300台,以满足国内外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大量需求。
该机器人由优必选科技联合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于今年3月推出,为172厘米全尺寸科研教育人形机器人。公司主力产品包括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S1、WalkerS2和商用人形机器人WalkerC。优必选正扩充产能并建设产线。
在行业人士看来,此前人形机器人在商业化进程中面临技术不成熟、成本高昂、应用场景有限等诸多挑战。近期一系列商业化大单的落地,标志着人形机器人在商业化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对整个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据立德机器人与中关村智友研究院等十家单位发布的《2025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量将超万台,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2.39亿元,占全球半壁江山;而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约52.95亿元,到2030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037.52亿元,占全球44.6%。
各界资本的青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活水”。一方面,多家创投机构、股权投资基金加速布局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赛道;另一方面,不少地方还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并谋划组建相关产业基金,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人形机器人重点领域。
来自IT桔子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融资额已突破230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的总和。仅6月以来,就有银河通用、云深处科技、乐聚机器人、钛虎机器人等多家企业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
年内已诞生8只翻倍股
同花顺数据显示,截至7月14日收盘,A股人形机器人概念板块一共有254家上市公司。
从行业分布看,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机械设备有74家,占比29.1%;汽车有41家,占比16.1%;电子有40家,占比15.7%;电力设备有26家,占比10.2%;计算机有16家,占比6.3%;基础化工有11家,占比4.3%。
从地域分布看,根据省份划分,广东有59家,占比23.2%;浙江有55家,占比21.7%;江苏有48家,占比18.9%;上海有17家,占比6.7%;北京有15家,占比5.9%。
从二级市场表现看,截至7月14日收盘,今年以来共有38家上市公司股价涨幅超过50%,其中,胜宏科技(300476.SZ)等8家上市公司成功实现翻倍。
新时达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13次。据2024年年报,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及运动控制等业务,其中SCARA机器人全球销量第四、国产第二;工业机器人产品整体国产销量第四。据披露,公司计划推进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本体研发,其运动控制与伺服技术可应用于相关关节电机控制。
中大力德今日触及涨停板,该股近一年涨停16次。公司主要业务为精密减速器、减速电机及智能执行单元,产品应用于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据披露,公司精密减速器产品可用于人形机器人领域,正积极争取合作机会。此外,泰国制造产业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厂房建设,将拓展东南亚及欧美市场份额;公司在慈溪智能家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精密核心组件生产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