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行业双雄押注太空计算:构建太空算网,突破千倍成本困局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如风 智东西 时间:2025-07-14 20:18:16


智东西
作者 李水青
编辑 漠影

智东西7月14日报道,在近日举办的“2025空天信息大会”上,两大行业龙头——空天信息技术创新引领者「中科星图」与算力核心基础设施领军者「中科曙光」宣布跨界合作。

双方签署《太空计算领域的合作开发协议》,将一起围绕太空算网建设等课题,推动“太空计算”技术创新与应用落地。


换成大家易理解的话就是:要直接在卫星、空间站等太空设施上部署专用计算机,让数据天上产生、天上处理,只把关键结果传回地球。

这样一来,卫星就从“数据采集器”升级为了“智能决策终端”。

这么做的意义不言而喻。尽管地面网络已十分普及,但占全球超80%面积的偏远山区、海洋、沙漠等地区仍依靠卫星通信。

太空计算的升级,有望使得卫星实现类似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飞跃。大家熟知的遥感观测、卫星互联网、灾害预警、应急救援、智能交通等众多任务变得效率倍增,可以说是普惠全球居民的好事。

那么打造太空计算有什么技术难点?中科星图与中科曙光又将攻克哪些难题?这些课题又有什么样的商业价值和战略意义?

通过对话中科曙光总裁历军,中科星图党委书记、总裁邵宗有,智东西尝试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算力卫星“上天”,开放普惠太空计算时代到来

“算力上卫星”正从概念走向实践,掀起一场跨越天地的算力普惠革命。

本次,中科星图与中科曙光将围绕“硬件-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路,搭建一个能为全球各地区人提供服务的太空算力基座。

合作将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单位,研发面向太空计算场景的高性能、低功耗、高可靠专用核心部件,并推动“芯片—整机—算网—数据—应用—生态”的全链路技术创新。

双方还将合作建设开放普惠的太空算网。该算网将构建覆盖“用户(端)- 星上(边缘)- 天基(云)-地基(云)”的“天地一体化”协同智能计算架构,以实现算力资源的互联调度与数据实时处理,并接入国家级算力服务平台。

邵宗有告诉智东西,当前太空计算有两大核心痛点:一是数据传输难,卫星观测数据量激增,现有微波数传(1Gbps上限)无法满足需求。激光通信受气象限制,全球覆盖传输仍存瓶颈;二是成本问题,通用芯片在太空应用的成本高达地面的千倍,商业闭环困难。

历军则进一步谈道,千倍成本必须降下来。如何降下来?首先需要算法和芯片优化齐头并进,实现一个量级的成本优化。太空中设备维修不便,这都提出了与地面计算极其不同的要求。

而为推动产业各方能参与“太空算网”建设,双方将推动太空芯片接口规范、空天数据处理模型等核心技术与应用标准制定;并联合众多空天、算力产业链上软件开发商、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发基于太空计算的技术、产品与应用,加速空天创新成果转化,共同促进产业生态的繁荣。

可以预测,两大行业龙头正试图实现“算力技术+天空场景”的深度耦合,将地面超算技术转化为“数据在天计算、结果直达终端”的太空竞争力,为构建普惠太空算网奠定基础。

二、释放卫星数据价值,激活万亿商业航天市场

技术为应用服务,应用倒逼技术发展,太空计算也不例外。

基于算力卫星“上天”,中科星图联合中科曙光计划打造一批行业应用标杆。

据悉,这些应用不仅涵盖应急救援、气象、海洋、农业等传统场景,更面向低空空域管理、电磁感知等新兴前沿领域,还将广泛赋能通信、环境监测、智能交通与导航、边缘计算与物联网等多个行业应用。

以大家熟知的遥感与环境监测场景为例,卫星在轨对遥感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并直接下发分析结果,将大幅减少回传延迟,提升响应效率,在气象预测、自然灾害监测、应急救援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潜力。

在智能交通与导航场景,太空计算有望为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船舶导航等提供实时定位纠偏、路径规划与运行优化,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的全球化发展。

在高速通信场景,太空计算有望为偏远地区、海洋、航空等领域提供高速宽带互联网接入,提升全球互联网接入能力和稳定性,支持远程办公、远程医疗、在线教育、应急通信、农村数字化建设等场景。

可以预测,太空计算的加速落地不仅有望催生新市场空间,还将推动卫星数据从“采集服务”向“算力服务”升级。

随着“在轨智能处理+地面深度应用”的开放商业化模式产生,多行业参与空天信息产业门槛将被降低,商业航天市场边界也将拓展。

邵宗有称,商业航天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政策引导与技术发展双重驱动下,已成为万亿级蓝海市场。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达2.8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20%。

三、行业双雄联手,加速航天行业拐点到来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我国已将发展空天信息产业、推进卫星互联网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建设,纳入数字中国等多项国家战略之中。空天领域迎来数智化的重要拐点。

邵宗有谈道,过去五年,中科星图与中科曙光已联手搭建星图云,通过天基能力和空基能力上云释放海量卫星数据价值,赋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气象、能源、水利、文旅等千行百业。


此次,中科曙光与中科星图围绕太空计算合作,标志着太空算网时代启幕,既是落实“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探索,也是构建中国太空计算产业生态的前沿尝试。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战略指引下,两大中科院系企业联手打造的面向世界的普惠太空算力服务,有望缩小全球算力鸿沟。

可以想象,未来南太平洋岛国渔民可通过手机直连卫星算网,实时获取台风路径预警——这正是中国技术普惠全球的缩影。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