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扎克伯格挖角苹果,集齐9大华裔AI天才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沈瑾瑜 钛媒体APP 时间:2025-07-14 20:19:17

文 | 新质动能,作者 | 沐风,编辑 | 时楠

meta“挖角”挖到了苹果头上。

7月8日,苹果基础模型负责人庞若鸣(Ruoming Pang)确认将离开苹果,转投meta。他曾于2021年从谷歌跳槽至苹果,如今再次转身,加入meta最新组建的“超级智能团队”。

而就在一个星期前,meta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在内部发布了一份备忘录,官宣组建“超级智能实验室”。在备忘录里,扎克伯格点名了11位核心成员,其中7位是华人背景,7位来自OpenAI。

其中,这些华人AI研究员,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点:本科阶段清一色的国内顶级高校出身,母校包括清华、北大、中国科大和浙大等。

现在,最焦头烂额的莫过于OpenAI。过去几个月,至少八位核心研究员集体跳槽meta,引发整个AI圈的地震。

更刺激的是,据OpenAI CEO奥特曼在播客中透露,meta给出的签约金高达1亿美元。meta这次是真拼了,押上巨额筹码,组建AI战队。而背后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meta挖到了苹果头上

近日,为了把苹果基础模型负责人庞若鸣挖走,meta直接砸下了年薪数千万美元的高价。

消息一出,评论区炸开了锅,网友惊叹:“meta这钱花得像不要命。”也有不少人开始替苹果捏一把汗,直言“AI队伍怕是要散”。

根据领英信息,庞若鸣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谷歌工作15年,随后于2021年加入苹果,领导AI/ML部门的基础模型团队(AFM),掌控着约100人的核心团队。

这个团队负责的是苹果AI的“底层引擎”——包括大模型训练、推理优化、多模态能力构建,以及苹果自研的训练框架AXLearn。

如今iPhone和iPad上的Apple Intelligence功能(比如摘要邮件、生成Emoji、智能通知)背后都离不开这支团队的模型支持。

更关键的是,在刚刚过去的6月,苹果首次宣布开放AI模型能力,让第三方App也能接入Apple Intelligence的模型接口。庞若鸣的团队,是这次开放背后的技术中枢。

庞若鸣的离开,对苹果AI来说,是自“Apple Intelligence”立项以来的最大人事震动。

据知情人士称,他的离职极可能掀起AFM团队的一轮离职潮,已有数名工程师计划离开——去向可能是meta,或其他竞品。

就在上个月,庞若鸣的得力干将、大模型领域的研究员Tom Gunter也已离开苹果。八年老兵,说走就走。

眼下,苹果的基础模型团队由Zhifeng Chen接棒。但团队架构也将随之变化。过去,团队成员大多直接向庞若鸣汇报;而未来,可能由多个经理层级拆分,逐级管理。

至此,苹果AI团队正面临一次内部的深度重组。

所以说,meta挖的不只是人,而是撕开了苹果在AI赛道的一道口子。人才流失、路线争议、组织重塑,苹果AI的接下来的这步棋,不容失误。

OpenAI直言被“偷家”

现在,受meta挖角影响最大的是OpenAI。

meta一口气从OpenAI挖走了四名资深AI研究员。消息一出,OpenAI高层彻底坐不住了。

7月初,OpenAI首席研究官马克·陈(Mark Chen)紧急给全体员工发了内部备忘录,说得很直白:“我们家被偷了。”语气中尽是焦灼。

他表示,公司正在启动“危机修复方案”,打算从多个方面补救,比如加强内部沟通、提升薪酬待遇、增加员工假期,希望能把还没被meta“抢走”的人稳住。

与此同时,OpenAI CEO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在一档播客节目里透露:meta为了挖人,给过高达1亿美元的签约奖金。而这一数字,也被OpenAI内部多个知情人士确认。

可见,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抢人大战。而被meta撬走的,不是普通员工——几乎都是OpenAI的核心成员。

关键是,其中不少是华人精英。他们不仅撑起OpenAI的多模态、语音、图像、推理等核心项目,还清一色来自清北、中科大、浙大等国内顶级高校,比如:

毕树超(Shuchao Bi),浙大本科、伯克利数学博士候选人,是GPT-4o语音能力的关键人物,原本是OpenAI多模态训练负责人,此前还在谷歌主导YouTube短视频推荐。

常慧文(Huiwen Chang),清华本科、普林斯顿博士,GPT-4o图像生成主力,Google时代就是MaskGIT/Muse架构的发明人。

林骥(Ji Lin),清华本科、MIT博士,曾深度参与GPT-4o/4.1/4.5及Operator系统。

任泓宇(Hongyu Ren),北大本科、斯坦福博士,是OpenAI训练团队核心负责人,多个mini模型都由他牵头。

余家辉(Jiahui Yu),中科大本科、UIUC博士,o3、o4-mini、GPT-4.1都出自他团队之手,是感知团队的前负责人。

赵晟佳(Shengjia Zhao),清华本科、斯坦福博士,ChatGPT/GPT-4核心研发人员,负责合成数据体系建设......可以说,从人到项目、从语音到图像,几乎都被挖角了。

眼见人被一批批撬走,OpenAI内部已经拉响红色警报。

据知情员工透露,过去几天,奥特曼和高管团队几乎不眠不休,亲自给被meta接触的员工打电话,甚至挨个劝说,想方设法劝他们留下。

OpenAI研究负责人Mark Chen公开承认:“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但也表示,OpenAI正在全面升级薪酬体系,并寻找更灵活的激励方式,以留住顶尖人才。

与此同时,公司内部多位研究组负责人也在私信中向员工喊话:“坚持住,我们还能打。”

但从内部情况来看,这种“口头劝留”能不能扛住扎克伯格的一亿美元签约费,谁也说不准。

更关键的是,OpenAI员工早已承受巨大工作压力——不少人每周工时高达80小时。

多位消息人士透露,为了让团队喘口气,OpenAI已决定停工一周,暂时按下“暂停键”,给员工“回血”。

这一波出走潮,或许只是开始。

扎克伯格急了,亲自抓人上桌

为什么meta到处挖人?

说白了,扎克伯格自己也坐不住了。

据多家媒体披露,meta今年推出的Llama模型效果没达到预期,扎克伯格对此非常不满,干脆自己下场重组AI阵容,亲自推动成立一个全新的“超级智能团队”。

而在他的眼里,OpenAI的研究员,就是眼下最该抢的人。

这场挖人战,不只是meta和OpenAI之间的较量,而是整个AI行业人才战火的一个缩影。ChatGPT爆火之后,所有科技巨头都在拼命抢时间。

而就在OpenAI多位核心研究员跳槽的节骨眼上,meta的“超级智能实验室”正式浮出水面。

不同于过去偏基础科研的FAIR团队,新成立的MSL(meta Super Intelligence Lab)更像是一个对标OpenAI和Anthropic的前线团队,定位非常明确:要在AGI这场大战里,打一场硬仗。

消息人士透露,为了凑这支AI“梦之队”,扎克伯格亲自列了一份人才名单。

这份名单上的人,基本都出身伯克利、卡内基梅隆等顶级高校博士项目,曾在OpenAI、DeepMind等机构做出过关键成果,而且大多数还互相认识。

4月Llama模型发布后未达到预期,扎克伯格决定把这批人统统请来,集中火力攻坚。

有新员工透露,扎克伯格明确表示:meta的目标是,从美国最顶级AI实验室“输血”,亲自出面,一一招募。这支队伍预计会招满50人,其中包括一位新的AI研究主管。

更夸张的是,扎克伯格还亲自调整总部的办公座位布局,为的就是——这些人能坐在他身边。

在扎克伯格的设想里,AI是做出真正“个性化、可落地”的超级智能。这也是MSL存在的根本理由。

这个新实验室将整合meta内部所有AI资源:基础模型(Llama)、产品应用、FAIR研究组等一锅端,并另设一个专门搞下一代模型的独立分支。

领军人是谁呢?

亚历山大·王,Scale AI的创始人、现在的meta首席AI官。他会带领MSL冲刺模型本身的研发。

另一个核心人物是纳特·弗里德曼,GitHub前CEO,同时是知名AI风投创始人。他将负责AI产品和落地转化部分。

扎克伯格对这两位新搭档的评价极高,尤其是对亚历山大·王,称他是“这一代人中最懂超级智能历史意义的创业者”。

目前,meta已全面推进Llama 4.1和4.2开发,目标就是让AI能力注入月活10亿以上的产品矩阵,全面提升旗下各条产品线的“智商”。

在扎克伯格看来,meta有三大AI优势:基础设施巨大、服务用户庞大、可穿戴产品成熟。在他心里,这家公司有资本、有场景、有硬件,是最有可能跑通“超级智能”的。

结语:

meta这一系列动作,也只是冰山一角。

据多家外媒报道,OpenAI顶级研究人员的年薪,基本都在1000万美元以上。谷歌DeepMind更狠,顶级研究员开到年薪2000万美元,还配上非周期性股权奖励。

毕竟,你能出多少钱,决定了你能招来什么样的人才。

最近,奥特曼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meta挖人的事,他说自己还没和扎克伯格聊过,但很“期待”和他在近期峰会上见面聊。

显然,这场AI人才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