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阿里爆出猛料,核心高管叶军突然离职,马云失去一员大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朱天宇 财经早知道 时间:2025-07-14 22:09:08

阿里副总裁“不穷”被曝离职

一场悄然酝酿的高层变动,正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掀起波澜。

近日,有消息称,阿里集团副总裁、前钉钉CEO叶军(花名:不穷)已走完审批流程,即将离职。目前这一消息,官方并未做出回应。

据李响了解,不穷于2007年便加入阿里巴巴,此后在阿里软件、跨境电商、企业智能、政务钉钉等多个核心部门担任要职,一路积累了丰富的业务管理经验。

叶军

2021年,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离职开启创业征程,不穷临危受命,接棒成为钉钉第二任CEO。不穷上任之后,他力推“云钉一体”战略,组建政企服务团队,凭借精准的市场洞察与高效的执行力,成功切入大客户市场,推动钉钉年收入突破30亿元大关。

陈航

这里所提到的“云钉一体”战略指的是,2020年9月钉钉升级为大钉钉事业部后,与阿里云实现全面融合。钉钉由此被阿里云赋予“中间平台”的定位,向下对接云计算基础设施,向上连接企业关键应用,既是企业级协同办公平台,也是企业级应用开发平台。

简单来说,不穷推动的正是钉钉与阿里云在战略、业务及组织层面的深度整合与交融。

如今,这样一位在阿里奋战近20载的老将,即将告别这个他曾挥洒无数热血与汗水的舞台,自然难免在业界引发震动。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变动的伏笔早在三个月前便已埋下。今年3月底,阿里突然宣布收购无招的创业公司 “两氢一氧”,并迎回这位“钉钉之父”接任 CEO,而不穷则被调回集团“另有任用”。

图源:天眼查

当时便有内部人士察觉,所谓“调岗”其实钉钉战略转向的信号。

今年2月,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则在财报电话会中提到,未来三年,阿里将加大投入三大AI领域:AI和云计算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模型平台和AI原生应用,以及投入现有业务的AI转型升级。

同时,钉钉被定义为“阿里面向企业端最重要的AI应用资产”。按照吴泳铭的说法,“未来在企业端会有非常多用AI重塑企业内协作、协同的场景和机会。钉钉是我们最重要的、面向To B领域的AI应用。”

自此,钉钉开始转向成为“阿里最重要的To B领域AI 应用”,这要求钉钉在AI 创新上大步跃进、快速突破。

然而,不穷是一位擅长“从1到100”精细化运营的管理者,自其执掌钉钉以来,在 AI 创新方面,未能有力推动从无到有的开拓性进展。这与当下阿里迫切需要在 AI 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需求背道而驰。

因此,不少人断言,这正是他卸任钉钉CEO的关键因素之一。

虽然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但这个猜测也并非没有道理。今年2月,吴泳铭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人工智能(AI)硬件基础设施,这一规模不仅超过过去十年总和,更创下中国民营企业在该领域的最大投资纪录。

阿里对AI的决心,由此可见一斑。

这还没完,在6月26日正式发布的致股东信中,阿里巴巴集团主席蔡崇信与首席执行官吴泳铭明确强调:“阿里的基因里没有守成,只有创造。”

图源:阿里股东信

某种程度上,对于阿里而言,布局AI不是简单的技术跟风,而是源于基因中对创造的执着追求。

在数字经济的下半场,AI是打破现有格局、开辟新增长曲线的核心引擎,而AI创新是刻在“创造”基因里的必然选择。

这种情况下,阿里需要更多在产品创新上更具突破力的管理者,才能在群雄逐鹿的AI赛道中拔得头筹。而相较于擅长稳扎稳打的“保守派”不穷,无招作为更有冲劲的开拓者,似乎要更适配于钉钉的AI战略需求。

在阿里的整体战略布局与业务生态体系之中,钉钉并非独立运作的个体,其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项重大决策以及日常运营的各类动向,都围绕阿里的战略方向与发展规划展开,始终与阿里的整体步伐保持高度一致。

阿里在变,钉钉也不得不变。跟着阿里“用户为先、AI 驱动”的战略步伐,全力投身于AI转型,似乎已经成为钉钉当下关键任务。

主动拥抱变化的阿里

最近一段时间,阿里的变革走到关键时期,内部人员结构也出现了不小的变化。

6月26日,阿里巴巴正式对外发布2025财年年报,其中合伙人团队的重大变动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该年报显示,阿里合伙人团队规模大幅缩减,成员从26人下降至17人,包括樊路远、蒋凡、蒋芳、蒋江伟、刘振飞、马云、邵晓锋、童文红、蔡崇信、万霖、王磊、闻佳、吴泳铭、吴泽明、俞思瑛、张建锋、郑俊芳,这一数字创下阿里2014年上市以来的最低纪录。

图源:阿里巴巴财报

在过往,阿里巴巴合伙人团队每年都会因退休、岗位调整等原因进行动态变化,但此次调整力度空前。戴珊、彭蕾、张勇、俞永福等9位元老级人物集体退出,且没有新的合伙人加入,这一情况相当罕见。

另外,39岁的阿里电商事业群CEO蒋凡首次跻身合伙人委员会,成为其中最年轻的成员。

蒋凡

此次调整后,阿里合伙人团队年轻化趋势明显加速,不仅平均年龄进一步降低,更有多位在核心业务线崭露头角的中青年管理者进入核心决策层;同时,合伙人规模降至历史最低,那些远离市场前沿、侧重战略规划的岗位人员占比大幅缩减,也更加有利于聚焦业务一线。

前段时间,阿里将本地生活服务平台饿了么与旅行服务平台飞猪正式并入中国电商事业群,展现出的也是阿里在合伙人团队“大变”后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

结合钉钉的调整来看,阿里正以史上最精简的合伙人阵容,搭配充满冲劲的高管团队,在战略大方向上,果断摒弃以往层层叠加的组织架构,转向扁平化决策模式;在细分业务中,像钉钉的AI化转型、淘宝的大消费升级等,都在打破固有的组织惯性。

这种全方位的调整,都是为了保持业务单元的灵活性,让集团可以更敏锐地响应市场变化,重新夺回在各条业务线的市场主动权,为下一轮增长积蓄力量。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虽然阿里的战略蓝图越来越清晰,但变革仍是贯穿所有业务的主线。

基于“回归核心、聚焦主业”这一逻辑,阿里开启了大刀阔斧的重组、合并、调整,全力放大整体竞争力。

这一进程中,AI技术的规模化落地加速向电商、云服务、本地生活等多元化板块延伸。在AI重构商业文明的十字路口,阿里展现出了巨头的从容与远见。

正如马云所说,“从今天来看,未来的20年,AI时代所带来的巨大的变革,会超出所有人的想象。”“未来很难,但是我们很幸运,可以一起参与改变未来,创造未来。”

图源:微博

阿里没有选择逃避或抗拒,而是勇敢地拥抱变化、积极应对挑战。阿里似乎相信,未来虽然充满未知和困难,但只要保持战略定力、持续技术创新,就一定能够重回巅峰。

未来如何无从预判,但此刻的阿里这种直面变革的劲头和实打实的行动力,已然显露破局之势,且让我们多给阿里一些时间。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