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以《响应尹同跃呼吁,车企不妨来一场出海“大比武”》为题,建议车企“比一比汽车出口”,让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有关“比品牌、比创新”的呼吁,能够及时、快速、有效地“落地”。
那么,作为国内头部汽车企业,如排名前十的汽车集团,其出口情况究竟如何?今天,愿继续与大家一起探讨。
2024年,国内出口汽车585.95万辆,其中,排名前十的汽车企业累计出口480.08万辆,占比为81.93%(见表一)。
企业层面,出口占比最高的是销量总排名只有第6位的奇瑞集团,2024年出口汽车首次超过100万辆,114.43万辆的业绩也创造了国内车企的最高出口纪录。
2024年,奇瑞集团的“出口比”达43.96%,然而这并不是奇瑞历史上的最高比例。如2023年,奇瑞销量为188.10万辆,出口93.71万辆汽车,“出口比”达到惊人的49.82%,表明奇瑞在国内外两个市场几乎平分秋色。此外,奇瑞在全国总出口量中的占比达到19.53%。所以,奇瑞人常常可以自豪地说,我国每出口5辆汽车,就有一辆是奇瑞的。
那么,国内车企谁才是“出口比”的第二名?也许您没想到,它就是总销量排名第10位的长城汽车。2024年,在长城销售的123万多辆汽车中,有45万多辆汽车“出海”,出口占比达36.77%,也是国内车企“唯二”的超过销量三分之一的车企。同时,长城在全国总出口量中的占比达到7.73%。
上海港口长城汽车整装待发
再看“出口比”第三的上汽集团,从2023年超过百万辆的出口规模下探至2024年的90多万辆。可见,过去的一年,上汽在国内外两个市场都不乐观,不但总销量输给BYD,丢掉持续十多年的中国汽车“一哥”地位;而且出口量又败给奇瑞。但23.79%的出口比,还是为上汽集团保留一丝颜面,在全部出口量中的占比达到15.85%,仅次于奇瑞集团。
此外,“出口比”排在中上游(第4、第5)地位的吉利、长安,2024年出口量都是53万多辆,约为各自销量的五分之一左右,不高不低、中规中矩。
以上前5家车企的“出口比”,都高于前十家汽车集团的平均水平线——17.98%。显然,再排在后面(第6位)的北汽集团出口量就比较低了,27.44万辆的出口业绩,只相当于吉利、长安的一半。
重点来了,让我们来看近年来,以“新能源车”为名异军突起、如日中天的BYD。2024年,BYD的“出口比”在国内前十家企业中只排第7位,不但远低于前面例举的奇瑞、长城和上汽,还低于吉利、长安、北汽等,即使不便称其为“内战内行”,肯定也谈不上“外战内行”了。
还有,不能不说的是在“出口比”前十名内垫底的竟然是一汽集团。坐拥一汽-大众、一汽丰田两大合资车企,其市场目标显然是一致“向内”了;而红旗、奔腾等自主品牌,以及商用车品牌——解放,也未能有效撑起整个集团大规模“出海”的重任,“出口比”低于百分之四,近乎到了“微不足道”的地步,难免令人唏嘘。
作为“难兄难弟”,同为大型央企的东风集团,不到十分之一的“出口比”,在销量前十的汽车集团中位列第8,比销量排名还低一位,同样令人感慨。
当然,愿意“陪太子读书”的还是有的,就是介乎于东风和一汽之间的广汽集团。同样,这家车企中的后起之秀,虽然有着广汽丰田、广汽本田这两个不差或曾经不差的合资企业,很难再向外拓展市场;而自家的自主品牌传祺、埃安等市场表现飘忽不定,也难于获得海外市场的首肯……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是不是应该将表一,按“出口比”高低的顺序做一个排列,就会更加的直观、明了,易于理解。那就请看表二。
最后,我们还是希望占据八成以上出口量的头部车企,真正能够如尹同跃在此次论坛所说的,做一个出海的文明的使者,争取成为国家走出去的一张名片……
响应尹同跃呼吁,车企不妨来一场出海“大比武”
:百万规模、一半销量——奇瑞自带出口基因?
汽车出口“AB面” 知其一,也应知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