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见财经
进入7月中旬,指数半年一调的关键时间节点已经过去。
据报道,今年上半年的指数样本调整在6月13日已经落地,其中多只医药生物股被调出重要指数。
在这些被调出的医药生物股中,就有中药巨头白云山的身影。资料显示,在今年上半年的指数样本调整中,白云山被调出了上证180指数。上证180指数是第一个上证规模指数,指数深度锚定沪市优质资产,囊括关键支柱行业的龙头企业,是观测中国龙头上市公司表现的核心标尺。
作为国内中药巨头之一,白云山被调出上证180指数背后,不但意味着其行业龙头地位下滑,也反映出其在经营上正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资料显示,白云山核心业务分为大商业、大南药和大健康三大板块,其中大健康板块手握国民级凉茶品牌王老吉;另一核心大南药更是手握消渴丸、滋肾育胎丸、安宫牛黄丸等知名产品。
近年来,白云山业绩天花板已经隐现。财报显示,自2013年之后,白云山仅有3年营收增速为双位数,其余8年均为个位数增长或是增长;而在最近的2024年,白云山同样表现不佳实现营收和净利润为749.9亿元和28.35亿元,增速为-0.69%和-30.09%。
药企巨头之困
资料显示,白云山制药厂成立于1973年,当时广州白云山农场买下一个停产歇业的中草药车间,成立了白云山农场制药车间,这就是白云山的前身。
白云山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位关键人物贝兆汉。
1976年,贝兆汉被调任白云山,白云山这个作坊式制药车间由于是国家计划外、预算外以及医药系统外的小企业,既无国家投资和计划物资供应,又无计划内固定的销售渠道,一度濒临倒闭,
没有它路,唯有走向市场,才有生路面对困境,贝兆汉坚定地说道。于是,他开始指挥供销员背着药品四处推销,并给出了一张王牌:只要医院或医药公司采购达到一定数量,就能获赠一台当时堪称奢侈品的彩色电视机。而在推销之外,贝兆汉又广纳专业人才,组建科研团队攻克技术壁垒,研制或仿制的药品层出不穷;还有生产线升级方面,当时的白云山不惜耗费巨资引进德国化学药生产线,成为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线之一。
正是凭借着这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白云山很快便起死回生。随后白云山开始加速发展,在1988年成立白云山制药总厂时,其综合指标在全国的医药企业中位居第一名。
2013年,广州国有医药资源全面整合,贝兆汉时期的上市公司白云山A被广州另一家上市公司广州药业吸收合并,包括有400多年历史的陈李济等12家中华老字号。鉴于白云山在医药行业是全国性知名品牌,知名度远高于广州药业,整合后公司名称为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即如今的白云山。
然而,白云山的神话在2013年后便被按下了暂停键。从财报来看,2013年是白云山业绩爆发的最后一年,随后其业绩增长开始放缓,仅从营收来看,2014、2015、2016和2017年白云山的营收增速分别只有6.87%、1.63%、4.76%和4.58%,四年时间整体营收188.2亿元增长至209.5亿元,增长极其缓慢;2018和2019年,白云山迎来了短暂的爆发期,当时营收增速达到了101.55%和53.79%,但随后很快营收增速又滑落至个位数。
从最近的业绩来看,2024年白云山实现营收和净利润749.9亿元和28.35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69%和-30.09%,业绩双降。
拉长周期来看,这也是在2020年之后白云山再度遭遇业绩双降。而今年一季度,白云山实现营收和净利润224.7亿元18.21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06%和-6.99%,情况依旧不乐观。
家大业大
从整体实力来看,白云山绝对称得上是家大业大。
财报显示,白云山旗下业务主要分为大商业、大南药和大健康三大板块,这三大板块实力都不弱,但如今却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先看大商业方面。医药流通业务(大商业)是白云山绝对的营收主力,2024年规模高达545.5亿元,收入比例高达72.74%。然而,虽然营收十分庞大,但难掩其虚胖的本质,2024年大商业的毛利率只有6.43%,虽然有着72.74%的营收占比,但利润比例却只有28.02%。
实际上,在两票制和、采政策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流通环节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从这一点来看,白云山的大商业板块在未来也难有出路。
再来看大健康方面。大健康板块主要靠着核心大单品王老吉作为支持,2024年大健康业务的营收为97.05亿,收入比例为12.94%,但其毛利率为43.12%,较高的毛利率让大健康业务的利润占比来到了33.42%。不过,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在新式茶饮爆发式增长和无糖气泡水流行的背景下,王老吉所在的凉茶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王老吉增长也是越来越乏力,进而也拖累大健康业务的整体发展。
对比来看,2024年三大板块中,大健康板块的势头最弱,2023年的营收为111.2亿元,到2024年营收就下滑至97.05亿元,缩水了12.72%。
最后再看大南药方面。大南药板块是白云山的根基,旗下拥有诸多明星产品:中药有消渴丸、滋肾育胎丸、安宫牛黄丸等;化学药有抗生素抗之霸系列以及曾风光无限的金戈。不过,大南药板块同样面临着诸多压力,例如集采,在已进行的十批集采中,白云山的头孢呋辛钠、盐酸美金刚片等化药品种相继中选,价格大幅承压,而在中药方面,白云山的独家品种滋肾育胎丸以及清开灵系列等主力中药产品,也已出现在部分地区的集采名单中。
从目前来看,虽然手里握着不少好牌,但旗下三大核心业务都各自面临着不同的问题,这也让白云山的处境变得越来越艰难。
资料显示,针对耐药感染、肿瘤、骨关节疾病、妇科、生殖领域积极布局,白云山制药总厂多个1类新药正处于关键研发阶段。然而,这些项目大多处于临床前或早期临床阶段,距离最终上市并贡献显著业绩,至少还需数年时间。另外,白云山长期都是走重营销、轻研发的路线,其2024年的营销费用高达56.2亿元,而研发费用却只有7.6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