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最前线
当前,国内物流行业正呈现智能化、绿色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冷链物流、场内物流、低空物流等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正逐步提升,也涌现出不少新企业。
所谓场内物流,是指在仓库、配送中心或制造工厂等设施内的材料和货物的移动、存取与管理。它与企业的生产流程衔接效率、库存成本控制以及物流配送效率息息相关。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场内物流市场规模达到9932亿元,预计到2030年的市场规模能达到1.65万亿元。
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其在场内物流行业的深度应用,场内物流的智能化转型也在进一步加速。
值此之际,做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的浙江凯乐士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乐士)于今年6月25日向港交所递交上市招股书,拟在主板上市,国泰君安国际与中信证券担任联席保荐人,7月8日又宣布新增招银国际为整体协调人。
凯乐士这家由麻省理工博士创办的机器人公司,在短短数年内获得了多家知名投资方的青睐,但在光鲜背后,却是公司连续3年亏损超6亿元、经营现金流连续3年告负的尴尬现实。
众多挑战之下,凯乐士该如何破局?
1、麻省理工博士创业8年,顺丰系持股14.1%
凯乐士的创始人、董事会主席谷春光现年55岁,他1993年7月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又于2000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博士学位。
公开信息显示,谷春光在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等相关领域拥有超过25年的经验,早在1999年8月就曾在美国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公司i2 Technologies工作过,2005年3月到2008年6月,他又在麦肯锡(上海)咨询有限公司担任过项目经理。
2008年2月开始,谷春光担任上交所上市公司九州通医药的首席技术官(CTO),直到2017年11月才卸任。
在九州通医药公司里,谷春光不仅帮助公司做了技术业务整合,建成了北京九州通医药物流中心,同时也萌生了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物流技术的想法。
于是在2009年1月,谷春光在九州通医药内部开启创业,成立了湖北九州通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九州通达),也就是凯乐士的前身之一。
原本该公司由九州通医药全资持股,天眼查显示,2016年12月,谷春光持股22.5%,九州通医药的持股比例降至70%,另有3位个人股东合计持股7.5%。
(图 / 招股书)
凯乐士的投资方包括中金基金、顺丰科技、苏州汇道、苏州古玉、招商局先进技术、鼎峰科创、元禾重元、九州通医药、基石基金、华盖天投、上海一村基金、南湖国有控股、马力创业投资、广州大参、扬子江药业、达泰基金等。
上市前,谷春光与一致行动人(杨艳、沈鹭、马兰、嘉兴九麦、嘉兴汇戈、嘉兴融铭、嘉兴盖勒、九州通医药、招商局先进技术)组成一组控股股东,合计持股约40.3%。
其中谷春光个人直接持股5.8%,九州通医药持股3.99%;中金基金持股10.15%、顺丰科技持股8.46%、苏州汇道持股5.64%(顺丰系通过苏州汇道和顺丰科技合计持股14.1%,成为最大的机构股东)、招商局先进技术持股6.48%、鼎峰科创持股5.79%,其他投资者合计持股29.66%。
值得注意的是,融资时,凯乐士也曾向多家股东授出特别权利,导致该公司面临潜在的对赌风险。
招股书显示,凯乐士在2022年、2023年及2024年(以下简称报告期内)面临的赎回负债分别约为14.56亿元、15.73亿元及16.99亿元。该等可赎回特别权利将在公司IPO后终止,相关赎回负债将重新分类为权益。
不过,若凯乐士撤回IPO申请、监管机构拒绝或不批准IPO或者截至2026年12月31日或自首次提交IPO后18个月届满时仍未完成IPO,则股东的赎回权将会重新行使。
因此,凯乐士能否顺利上市也至关重要。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在递表港交所前夕,凯乐士也曾有股东退出。
在该公司2022年E轮融资之后,2023年和2025年曾有两次股份转让,兴睿永瀛在这两次股份转让后彻底退出了股东行列,合计套现金额为5968.2万余元,而兴睿永瀛在2020年D轮参与投资凯乐士时,是以5000万元入股的。
2、3年亏损超6亿,造血能力不足
凯乐士目前的核心产品线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多向穿梭车机器人(MSR)、自主移动机器人(AMR)和输送分拣机器人(CSR)。其核心软件又包括仓库管理系统、仓库控制系统以及机器人控制系统。
(图 / 招股书)
而行业报告显示,2022年至2024年,中国智能场内物流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分别约为272亿元、336亿元及440亿元,复合增长率约为27%。
(图 / 凯乐士的销售与营销开支构成)
此外,行政开支分别为6661.9万元、7804.6万元及6092.4万元;研发开支分别为9455.4万元、8536.4万元及6199.5万元。
在控费努力之下,凯乐士的三费支出占总营收的比例从2022年的35.1%降至2024年的22.7%。
不过,招股书显示其销售成本居高不下,过去3年分别约为5.53亿元、4.59亿元及6.0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4.3%、83.4%及84.3%。销售成本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材料成本的增长。
(图 / 招股书)
这表明在过去3年里,公司依靠自身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无法满足其日常运营和发展的需求。
截至报告期各期末,凯乐士的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约为1.94亿元、1.05亿元及1.11亿元;同期面临的流动负债总额分别为14.85亿元、16.11亿元及17.18亿元,其中大部分为赎回负债。
随着凯乐士的现金储备减少及流动负债攀升,该公司的财务压力与流动性风险或将加剧。
3、大客户稳定性差,毛利率低于同行
「创业最前线」注意到,凯乐士在报告期内也存在大客户不够稳定的情况。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的前五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48%、49.7%及34.3%。最大客户产生的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14.7%、14%及10.8%。
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告期内,公司每年的第一大客户都不是同一家,而且2022年和2023年的前五大客户只有1家客户G是重复的,其余客户均不相同;2023年与2024年的前五大客户也只有客户B是重复的,其余客户也均有变化。
前五大客户如此频繁的变脸,也会让外界对其客户粘性、订单可持续性产生疑虑。
(图 / 招股书)
而根据以上四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24年财报显示,他们在2024年的毛利率分别是17.75%、32.25%、16.66%及23.84%,四家公司的平均毛利率为22.63%,高于凯乐士2024年的毛利率15.7%。
显然,凯乐士仍需要继续提升其盈利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
需要提及的是,在凯乐士的招股书中,公司披露想要继续对各个产品线募资扩产,但实际上他们的产能利用率并不饱和。
2024年,其多向穿梭车机器人(MSR)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仅为62.7%,自主移动机器人(AMR)生产线的产能利用率仅为75.3%,只有输送分拣机器人(CSR)的产能利用率超过了90%,达到95%。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