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打开 X 看选题,我以为自己点进了某个二次元社区。
▲ https://x.com/techdevnotes/status/1944731967339000021
时间线里,一个少女的身影不断出现。很多人晒出自己和她的对话视频,有的在闲聊,有的要她唱歌跳舞,还有人激动地说:「升到三级以后,她开始撩我了。」
看了一下才发现,这不是哪款游戏的新角色。而是昨天晚上,Grok 的 iOS 版悄悄上线的两个新 AI 伙伴。
一位是哥特风的二次元少女 Ani,另一位是皮笑肉不笑的「坏男孩」Bad Rudi。他们是完全 3D 的动画角色,主要通过语音和我们互动。
我也立刻更新 Grok 尝试了一下,他们都会说中文,而且 Bad Rudi 的嘴是真的毒,我都没说几个字,他就脏话连篇了,Ani 也是真的很少女、很可爱。
Grok 对他们的定位,应该更像是一种游戏化、拟人化的情感陪伴实验。你可以和他们对话,养成式的升级,解锁更多的互动内容。有网友分享,等级越高,Ani 越敢聊,甚至可以探入 NSFW 的边界。
如果说大模型是为了回答问题,那 Grok 现在似乎有了新的目标:成为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
升级攻略:到达 Lv.5 就能解锁「全新体验」
开始使用这两个 AI 陪伴角色也很简单,首先要把 Grok 更新到最新版本,然后在设置里面打开 AI 陪伴就可以。目前,免费用户也可以直接使用。
▲ 还有一个未上线的角色,据说名字叫 Chad,看头像应该是偏冷酷帅气的成年男子风格。
不过马斯克有发 X 说「我们将在几天内让这(AI 陪伴)更容易启动。(目前)只是想进行一次软启动,以确保一切稳定并运行良好。」
我们也确实看到,有用户分享 Grok iOS 应用现已经开始在首页,向新用户展示 Ani 的推广内容。而在语音设置中,也会直接显示 AI 伙伴,以便更轻松访问。
▲目前 Grok 首页有推广,在 Grok Voice 设置也可以直接选择 AI 伙伴进行对话。
根据官方介绍,Ani 的设定是一位「可爱、敏感、少女风、情绪细腻」的哥特萝莉,喜欢动漫、哲学和文学。Ani 身穿紧身束胸,搭配短款黑色连衣裙和大腿高筒鱼网袜。
而 Rudi 则是冷酷、调皮、带点坏坏气质的「社交破坏者型人格」的 3D 狐狸。
▲ 视频链接:https://x.com/cb_doge/status/1944733448272297995
他们都由 Grok 提供大语言模型支持,并结合不同的角色设定进行语调、用词、性格的调教。
▲详情:https://x.com/techdevnotes
网络上有人分享了 Ani 和 Rudi 的系统提示词和角色简介信息,里面包含了这些 AI 陪伴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能做的事情。
▲ https://x.com/techdevnotes/status/1944738711674978697
例如在 Ani 的系统提示词里面,就提到了需要根据她自己的角色背景,判断用户的做法并按给定的方式评分。
有评分就意味着有等级。我们和角色每聊一句话,应用都会记录下互动次数和质量,并累计经验值,提升角色等级。升级之后,角色会解锁更多性格细节、语气变化,甚至新的穿着和更深层的对话内容。
▲ https://x.com/emcverse/status/1944794387575091428
部分用户在 X 上展示了 Ani 达到 5 级 后,能解锁 NSFW 内容,穿着更暴露的衣服,显示出更暧昧、更主动的语言倾向。
这套设计,像极了早年的恋爱养成手游,只不过这次不是攻略真人,而是攻略一个永远不会拒绝你的 AI。
想要「撩」你的不止 Grok 一个,不过都没撩动
Grok 的这次更新并不是孤例。过去几年,像是 Minimax 的 Glow、月之暗面的 Ohai、全球市场上美国的 Replika 和 Character.AI 等 AI 陪伴产品,也在走着一条相似的路径:从情感倾诉、角色设定、语音互动,再到慢慢有可能的走进 NSFW 内容。
▲ 部分 AI 陪伴类产品介绍图,依次是筑梦岛、Character .AI、Replika、以及猫箱
可惜的是,这些产品大多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位置,健康的运营和稳定的盈利方式成了最大的困扰。
像是营收表现难看,「卖身」 Google 的 Character.AI;除了赚钱难,还面临来自平台上儿童用户家长的多次诉讼,他们都认为平台不安全。Glow,上线仅半年,就被应用商店下架;产品经理说「80% 的人会在 Glow 里面和创建的 AI 智能体擦边、搞黄色。」还有筑梦岛 APP 等 AI 聊天软件存在虚拟角色互动生成低俗内容,被网信办约谈要求整改。
在这个 AI 产品的成长历程中,运营和盈利最大的阻碍似乎并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问题是我们对「陪伴」的误解。
AI 陪伴到底能为用户带来什么?现在,Grok 会是那个能真正大火起来的特例吗?
Grok 的这次更新,有太多引人深思的设计细节,等级、角色性格、用户沉浸机制,以及渐进式地解锁「性感对话」的诱饵。这些并不只是产品创意,更是一种心理操控。
它不是小团队创业项目,而是背靠马斯克、由 xAI 打造的大语言模型应用。流量、技术、模型、IP 都不缺。这也意味着,它可能是目前最有机会「把 AI 陪伴做成生态产品」的团队。
我需要 AI 伴侣?它不会评判我,我可以随时退出
就算抛开运营和营收,Grok 也还是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就是 AI 陪伴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Quartz 最近报导了一项英国青少年最新的调研,报告里面显示,越来越多孩子觉得,他们更愿意和 AI 聊天,而不是朋友。理由也很简单,
「AI 不评判我。」、「我可以随时退出对话。」、「我能控制谈话节奏。」
▲ 原文链接:https://qz.com/kids-ai-for-friendship-uk-study
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也一样。纽约客发表了一篇名为「人工智能将能解决孤单,这是一个问题」的文章。这篇文章非常长,里面讨论了 AI 陪伴可能解决孤独问题的潜力,带来的复杂影响,以及孤独和无聊的区别。
▲ 原文链接:https://www.newyorker.com/magazine/2025/07/21/ai-is-about-to-solve-loneliness-thats-a-problem
大多数对人工智能伴侣持批评态度的人并没有真正考虑到那些处于边缘的人,那些将孤独视为紧急情况的人。 没有人想要剥夺一位患有痴呆症的老年患者与人工智能朋友交流的机会,但想到一个十七岁的少年把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与 Grok 深入交谈,我们不禁感到犹豫。
作者分享了上述 AI 伴侣能够解决一部分人的孤独问题。但他还是认为对大多数人来说,AI 伴侣可能让人感到空虚和被欺骗。而且,他认为孤独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体验,是能推动人成长的,不是一定要排解孤独。
人工智能伴侣应该为最需要它们的人提供帮助。 孤独就像痛苦一样,本应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但对某些人,尤其是老年人或认知障碍者来说,这是一种无法采取行动的信号,只会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对这些人来说,提供安慰是人道的。 至于我们其他人呢?我不是灾难论者。没有人会被迫与人工智能建立友谊或恋爱关系;很多人会选择放弃。 即使在一个充斥着各种容易让人分心的事物(TikTok、Pornhub、Candy Crush、数独)的世界里,人们仍然会聚在一起喝酒、去健身房锻炼、约会,应付现实生活。 而那些选择人工智能伴侣的人,可以调整设置,要求对方少一些奉承,多一些反驳,甚至偶尔给予一些严厉的爱。
大概和所有大大小小的公司,推出的 AI 伙伴一样,Grok 也并不能帮助我解决孤独。他的每一句回复,每一个动作,都是被设计,用来维持我的注意力,延长对话时长,制造情绪波动;让我感觉被理解、被需要、被喜欢。
可那不是因为我是谁,而是因为他被训练成了无条件喜欢任何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