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异常火爆,是创业者一夜暴富的通道,也是救命稻草。
作者 | 老高
来源 |投资家(ID:touzijias)
港股IPO异常火爆,是创业者一夜暴富的通道,也是救命稻草。
投资家网获悉,近日创投圈传来劲爆消息,发展十多年,经历高光与忐忑的“中国大陆第一大、全球第五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厂商”云英谷科技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为联席保荐人。若顺利,港股将迎来“国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第一股”。
别看顶着“中国大陆第一大”头衔,云英谷科技的命运十分曲折。创业成长期,它们集资本万千宠爱于一身,在清华学霸、哈佛博士顾晶“光环”照耀下,罕见拿到12轮融资,吸引红杉中国、京东方、高通、小米、中金资本、中芯聚源、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哈勃投资、国开科创、元禾厚望、策源资本、深高新投等“顶流”VC/PE、产业资本加持,风头无二。
2023年,云英谷科技在一片欢呼声中闯荡A股IPO,却因盈利门槛受阻、半导体上市收紧等失败,瞬间把“高高在上”的明星独角兽拉回现实。美梦破碎、资本急了,云英谷科技忍痛卖身A股上市公司汇顶科技。结果,该交易又因价格谈不拢等问题,于2025年3月告吹。
资本慌了。好消息是,港股大热,港交所推出了允许公司亏钱、快速过审的“科企专线”。眼见“阿猫阿狗”跑去IPO了,具备技术硬实力的云英谷科技看到了扭转乾坤的机会,它们决心征战港股改变命运。IPO前,云英谷科技估值85亿元,一旦成功,奋斗多年的哈佛博士顾晶不仅可以携妻子暴富,跟着殚精竭虑的资本也能松一口气。好事多磨,皆大欢喜。
一
2025年,港股快成A股“接盘侠”了。
过去一大批在A股IPO梦碎的公司,正把逆袭方向对准港股。
根据时下最火爆AI大模型DeepSeek统计,“截至2025年4月,已有14家A股公司递交港股IPO申请,这些公司中,部分属于A股IPO受阻或失利后转道港股。而在2025年一季度,A股IPO终止数量达到45家,A股审核趋严、现场检查等措施,使更多公司改道港股上市。”
所以,港股IPO大热真应该感谢大A,为爱做梦的创业者缔造了一个有梦可做的舞台。最近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显示驱动芯片独角兽云英谷科技,便是“梦想家”创业的代表案例。
云英谷科技创始人顾晶,是科技圈大名鼎鼎的清华校友,他曾在清华大学完成本硕学位,后远赴美国深造拿下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博士学位。读博期间,顾晶带队开发出了“超分辨信号识别技术”,惊动美国学术圈,而顾晶则希望运用手中技术重塑半导体显示生态。
2011年,智能手机市场在全球呈现爆发增长和技术变革态势。这一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创出新高,出货量达到4.72亿部。也是这一年,以诺基亚为首的功能机时代落幕。智能手机飞速成长,给产业链带来了庞大空间,智能手机重要组成部分显示技术备受全球关注。
在美国钻研显示技术、蓄势待发的顾晶,看到了“显示驱动芯片的国产化机遇”。他决定带着技术回国创业,于2012年在深圳成立云英谷科技。早期,顾晶妻子詹静帮了不少忙,她在丈夫创业那年加入云英谷科技。丈夫顾晶是技术大牛,詹静却是新闻专业出身,夫妻二人“文武双全”。次年,就凭借强大号召力拉来祥峰投资等机构投出的数百万美元融资。
“清华+哈佛”是创业者学历背景里的“顶流”,VC/PE给创业者投资,优先侧重的就是学历,学历对应着圈子、资源,由此,高学历亦是创业成功的标配之一,海内外皆有高端圈子、资源的顾晶很快被锁定成“疯投”目标,不管他创业能否成功,云英谷科技被资本投疯了。
2013年-2024年,云英谷科技创造了长达十年的融资“奇迹”,资本一拥而上送来12轮融资。红杉中国、京东方、高通、小米、中金资本、中芯聚源、北极光创投、启明创投、哈勃投资、国开科创、元禾厚望、策源资本、深高新投等投芯片半导体的主流资本几乎全来了。
这样的融资盛况放眼整个创投圈也要叹为观止。
二
资本忙着给云英谷科技送钱,除了创始人拥有“清华+哈佛”背景,还在于它们的技术确实展现出了超凡的实力。早在2016年,云英谷科技的显示专利技术就应用到了HTC、TCL、索尼手机上。云英谷科技的思路很明确,“跟全球比先进技术”。2017年,它们在美国SID年会上,展示出使用云英谷驱动和背板芯片的全球最高PPI精细度的Micro OLED显示屏。
国外比技术。国内,云英谷科技与产业资本股东京东方携手合作,把主攻方向放到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的研发与设计上。AMOLED是OLED的升级技术,属高端显示领域。京东方投资云英谷科技的初衷应该也是借助小盟友进军中高端智能终端应用市场,加速国产替代。
国内有“大哥”京东方扶持。国外,云英谷科技陆续发布新技术。这样的创业公司很难不受资本欢迎。云英谷科技十年当中的每一笔融资基本上是通过发布某种新技术换来的。比如它们开发出了全球最高分辨率(2560x2560 90Hz)Micro OLED 1.03”CMOS背板,完成C轮融资。搞出FHD+ AMOLED DIC和Micro OLED CMOS背板,完成D轮投资。让资本兴奋了十年。
这十年,顾晶团队一直在技术突破的路上突破技术。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云英谷科技是一家掌握先进技术的“知识型”公司。它们掌握了行业领先的软硬一体全栈自研显示驱动技术,先进的芯片封装技术,先进的系统级电源和散热技术,多项技术为行业首创。专利层面,云英谷科技在中国大陆取得27项发明专利,在美国、欧洲、日本等拥有49项专利。
一边搞技术,另一边云英谷科技对AMOLED显示驱动芯片的销量同样上心。2022年,顾晶发挥海内外资源优势,用1400万颗芯片销量的好成绩,一骑绝尘。随即,云英谷科技在2023年迈出了A股IPO脚步。据说,当时有VC/PE投资人准备摆“庆功宴”,见证历史时刻。
有创投媒体人表示,“如此多的知名机构入局,云英谷科技想IPO失败都难。”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云英谷科技竟然被大A泼了冷水。DeepSeek分析,“云英谷科技因盈利门槛受阻,叠加半导体上市收紧导致IPO闯关失败。”A股梦碎,云英谷科技仿佛一夜入冬,媒体由夸赞转向质疑,国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领头羊的命运突然变得扑朔迷离。
三
2024年底,A股上市公司汇顶科技的一则公告,惊诧创投圈。
公告披露了,汇顶科技拟收购云英谷科技100%股权的预案。公告一出,创投圈炸锅了。质疑过云英谷科技的媒体也惊呆了。“融资12轮明星独角兽卖身,成了2024年底的一大奇闻。”不过,有传闻说,“云英谷科技根本不想卖身,可迫于压力,股东达成了一致意见。”
这种情况一般是,资本急了。创投圈最难平衡的关系是,“创业者与资本的关系”。里面不存在立场与对错问题,资本给创业者提供资金本质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创业者用资本的钱把公司做大,实现梦想的同时也需要给予对等回报,“投资不是做慈善,一方无条件付出。”
IPO是资本退出获取回报的最佳选择,如果资本无法以IPO方式退出,第二选择便是并购。云英谷科技引入了大量机构股东,想平衡好关系不容易,且机构投资带来约束性条款,势必要保障股东权益。令创投圈始料未及的是,“这场各得其利的并购,拌在了估值分歧上。”
汇顶科技想收购云英谷科技,却不想做“钻石王老五”。它们试图以71亿元收购公司,使双方陷入了讨价还价的僵局。拿到最后一轮融资的云英谷科技投后估值85亿元,若71亿元成交,意味着,最后一轮进来的资本或血亏超10亿元,超出目标价,汇顶科技又觉得亏,双方扯皮了一段时间,坚决不赔本的汇顶科技在2025年放弃并购,云英谷科技卖身告吹。
有趣的是,并购交易落空,汇顶科技股价反而小幅上涨。说明,汇顶科技的股东、投资者“不看好”收购云英谷科技。幸亏这笔交易落空了,否则云英谷科技哪有奔赴港股IPO的改命机会?VC/PE、产业资本喜笑颜开,“A股上市公司不识好货,换来了港股IPO大展宏图。”
随着云英谷科技港股递表,这家公司的经营情况终于浮出水面。2022年、2023年、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分别为5.51亿元、7.2亿元、8.91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1.24亿元、-2.32亿元、-3.09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近7亿元。难怪汇顶科技迟迟不肯锁单,买方担心风险。
对于一家公司来说,最头疼的就是“增收不增利”怪圈。云英谷科技的财务状况比外界想象中还要令人发毛,公司亏损逐年扩大,毛利率仅2.5%。关键,云英谷科技已是“中国大陆第一大、全球第五大AMOLED显示驱动芯片厂商”,公司奋斗了十多年仍不能跨越周期。
怎么办?只能把周期留给股民来跨越了。IPO前,顾晶合计持有公司约13.03%股权,通过A类股份掌握59.97%投票权。顾晶妻子詹静通过员工持股平台间接参与了公司的股权管理。
毫无疑问,云英谷科技港股IPO的最大赢家是顾晶、詹静夫妻。若按估值85亿元计算,他们二人至少会合计斩获超11亿元身价。云英谷科技三年亏掉近7亿元,IPO成功,创始人肯定彻底暴富了,VC/PE、产业资本股东总算能回一波血,继续在创投圈畅想“诗和远方”。
那么,你看好云英谷科技的港股IPO之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