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吉利控股集团宣布,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汽车”)与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氪”)正式签署合并协议,吉利汽车将收购其尚未持有的全部极氪股份,极氪股东可选择以现金或置换吉利汽车股份作为对价。
同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吉利汽车、合并附属公司及极氪订立合并协议,据此吉利汽车将透过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极氪美国存托股份(不包括除外极氪股份)进行私有化。私有化完成后,合并附属公司将与极氪合并,而极氪于合并事项中持续存续。合并事项后,极氪将成为吉利汽车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去年5月,极氪汽车在纽交所敲钟上市并以“ZK”为股票代码正式挂牌交易。首个交易日,极氪汽车以每股26美元开盘,较21美元的发行价高出23.8%,开盘当日以28.26美元、涨幅34.57%的成绩完成首日交易,彼时三岁的极氪汽车“圆梦”,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收获第九个IPO。
今年5月7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为推动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协同,杜绝重复投入,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打造长期价值,吉利汽车于5月7日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据此,吉利汽车初步表明其有意进行私有化建议,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本集团实益拥有者除外)。
赴美IPO不到一年,吉利汽车便欲将极氪汽车私有化的背后,与吉利汽车的整体战略规划不无关系。去年9月,吉利汽车发布的《台州宣言》明确提出“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五大核心举措,正式进入战略转型新阶段。随后,吉利汽车旗下银河、极氪、领克等品牌进入调整期;同年10月,几何品牌正式并入银河,成为银河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今年3月,翼真品牌正式并入银河,成为吉利银河高端电动MPV系列,同时吉利银河正式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随着品牌整合后带来的协同效应,吉利银河的销量稳步提升。
吉利控股集团方面表示,自《台州宣言》发布以来,吉利控股集团坚定不移地推进内部资源深度整合和高效融合,杜绝重复投入,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吉利汽车与极氪完成合并后,进一步提升吉利汽车的战略执行效率、创新能力及盈利水平,为合并后的全体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
“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面对众多新对手,传统汽车品牌开始尝试‘新玩法’,因此选择在多个细分市场撒网尝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认为,如今众多车企逐步找准方向,开始重新调整品牌战略布局并整合资源,随着调整,吉利可统一调配资源,减少重复投入,提升资本和运营效率,从而巩固并提升竞争力。
事实上,此次合并对于吉利汽车与极氪将产生多重利好。业内人士认为,对于吉利汽车来说,极氪将超快充、三个800V等技术与高端品牌基因注入吉利体系,可直接提升吉利汽车整体的电动化竞争力。对于极氪来说,背靠吉利汽车的规模化优势,能够共享吉利全球供应链、制造基地及渠道资源。
据了解,合并后的吉利汽车,将实现对燃油、纯电、插电混动、醇氢电动等多种动力形式的全面覆盖,并完成对主流、中高端及豪华汽车市场的全方位布局。李书福表示:“吉利控股集团去年发布《台州宣言》以来,‘一个吉利行动’进展顺利,本次合并为吉利汽车更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基础。”
北京商报记者 刘晓梦
跨国车企涌向中国智驾
7月15日,宝马集团宣布与Momenta达成合作,将联合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宝马集团方面表示,该套辅助驾驶方案专门为中国市场开发,将支持全场景、点到点的领航辅助驾驶功能,未来可实现从车位泊出,途经城区、高速、城区,再到目的地车位泊入的跨城交通。
不仅宝马,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上,跨国车企频繁联手中国智驾企业。其中,通用别克、一汽丰田、本田中国、凯迪拉克、上汽奥迪,均宣布与Momenta达成战略合作,一时间这家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公司成为车展上的“明星企业”。“今年将全面部署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别克品牌相关人士透露,基于与Momenta的深入合作,别克L2城区辅助驾驶技术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采用数据驱动和实车验证结合的严苛准出管理,做到无需依赖高精地图。
此外,作为头部科技企业的华为,也备受跨国车企追捧。今年,丰田全球首发的铂智7车型,成为丰田首款搭载鸿蒙座舱的D级轿车;全新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也成为首款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的燃油车。事实上,早在2019年,奥迪便成为首家与华为达成合作的豪华汽车品牌,通过在智能领域的深度互融,率先搭载定制化的华为乾崑智驾技术。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海国际车展上,地平线、宁德时代等展台也迎来众多跨国车企考察团。
据统计,去年上半年,中国L2级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成员颜景辉表示,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多场景出行与个性化配置需求的提升,正在重新定义全球汽车技术创新的方向。目前,中国供应商的能力得到验证,因此也吸引更多跨国车企选择中国供应商。
北京商报记者 刘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