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5.3%!下半年,8个重大变化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顾青青 正和岛 时间:2025-07-16 10:23:36

作 者:张奥平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本文大重点


1、从需求侧看,上半年内需消费和投资由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财政政策加力“两重”“两新”支撑,外需出口由关税暂缓期的“抢出口”“抢转口”支撑;

2、下半年,因前期存量政策靠前发力,关税暂缓期结束,内外需则皆存隐忧,需增量政策进一步加力

3、宏观数据与微观体感上存在较大温差的重要原因是价格长期低位运行,“供强需弱”“量增价减”格局延续。价格长期低位运行不利于市场微观主体体感与预期修复,且会加剧“内卷式”竞争;

4、笔者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应将扩大内需作为下阶段首要工作任务。加力扩围落实“两重”建设与“两新”工作,着力解决账款拖欠问题加快落实4月政治局会议部署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相关领域基础设施方向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方向;

5、从供给侧看,下半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将全面开启

6、此次去产能,并非过剩产能,而是落后产能(2025年7月1日,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2015年11月10日,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

7、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需重点关注近年发布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主动对标标准实现设备更新与产品升级;

8、“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等工作将在下半年进一步落实。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初步核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05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39050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90314亿元,增长5.5%。

一、需求侧:上半年内需由“两重”“两新”支撑,外需由“抢出口”“抢转口”支撑,下半年需增量政策进一步加力

从需求侧看,上半年内需消费和投资由超长期特别国债及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财政政策加力“两重”“两新”支撑,外需出口由关税暂缓期的“抢出口”“抢转口”支撑。下半年,因前期存量政策靠前发力,关税暂缓期结束,内外需则皆存隐忧,需增量政策进一步加力。

首先,消费端由消费品换新政策带动消费回升,但长期或存透支效应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458亿元,同比增长5.0%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3050亿元,同比增长5.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2409亿元,增长4.9%。

其中,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共安排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换新,截至6月底已下达资金1620亿元。下半年虽仍有1380亿元资金支持,但消费品(尤其耐用消费品)存在透支效应,政策效用或将减弱。

其次,投资端由设备更新政策带动制造业投资维持高位,“两重”政策支撑基建投资。但因存量政策靠前发力,后续则需增量政策接续。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48654亿元,同比增长2.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4.6%,制造业投资增长7.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1.2%。

2025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两重”建设,截至6月底已下达全部项目清单;超长期特别国债共安排2000亿元用于支持设备更新,截至6月底已安排资金约1730亿元,使用进度为86.5%。

最后,出口端由关税暂缓期的“抢出口“抢转口”支撑,下半年或难以维持。上半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87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130000亿元,增长7.2%

8月1日美国“对等关税”暂缓期结束后,全球将迎来新一轮关税风暴,故暂缓期的“抢出口”“抢转口”难以维持,且“抢出口”“抢转口”亦存在对未来需求的透支效应。

从价格指标看,价格长期低位运行,“供强需弱”“量增价减”格局延续数据来看,2025年上半年,代表下游的消费者价格CPI同比下降0.1%,代表中上游的生产者价格PPI同比下降2.8%,远低于全年预期目标。

这也是宏观数据与微观体感上存在较大温差的重要原因上半年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实际GDP虽同比实现5.3%的增长,但包含价格变化的名义GDP约为4.3%左右。价格长期低位运行不利于市场微观主体体感与预期修复,且会加剧“内卷式”竞争。

从经济先行指标PMI来看,6月PMI录得数据为49.7%,连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显示当前经济仍存下行压力2024年一季度经济触底回升,1至3月PMI为:49.1%、50.2%、50.5%。二季度再度降至收缩区间,4至6月PMI为:49.0%、49.5%、49.7%。

整体来看,上半年经济虽实现同比5.3%增长,高于5%左右的全年预期目标,但下半年内外需皆存隐忧。

笔者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应将扩大内需作为下阶段首要工作任务财政政策政策方面,继续加快今年已安排的4.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3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使用,加力扩围落实“两重”建设与“两新”工作,着力解决账款拖欠问题为后续增量财政政策加码留出空间。

货币政策方面,加快落实4月政治局会议部署的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重点支持教育、体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相关领域基础设施方向及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质生产力方向,以“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加力扩大内需。


二、供给侧: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将全面开启

上文写到,价格长期低位运行不利于市场微观主体体感与预期修复,且会加剧“内卷式”竞争。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向“内卷式”竞争亮剑。

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部分,明确了以下六大工作方针:

1、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


3、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4、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


5、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


6、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其中,“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排序第一,凸显重要性。

自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工作以来,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已在不断加力。

2025年2月,《求是》杂志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文章《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中指出,“要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动态平衡,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增强供给与需求的适配性、平衡性”。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郑栅洁表示,我们将分行业出台具体方案,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扩大中高端产能供给,让供给侧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2025年2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坚持从供需两侧发力,标本兼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等问题,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提质升级。要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增加高端产能供给”。

2025年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召开5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表示,“优化产业布局,遏制落后产能扩张。发挥好质量、标准支撑作用,以市场化方式促进兼并重组,加快淘汰炼油、钢铁等行业的落后和低效产能,科学论证煤化工、氧化铝等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加强行业自律,引导新能源汽车、光伏企业注重技术研发”。

此外,市场主体需理解,此次去产能,并非过剩产能,而是落后产能。

2015年11月10日,十八届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研究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同样作为上一轮去产能的起点,指出“要促进过剩产能有效化解”随后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

而此次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为“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落后并非过剩且强调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与有序退出

故对市场主体而言,去产能并不可怕,长期“内卷式”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才可怕。数据显示,2015年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后,钢铁行业利润率由2015年的0.9%,到2016年回升至2.9%,2017年达到5.3%;煤炭行业利润率由2015的1.7%,到2016年回升至5.2%,2017年达到11.9%。

笔者建议,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需重点关注近年发布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主动对标标准实现设备更新与产品升级在各类标准中,两新工作(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所制修订的294项国家标准是重中之重。

2025年2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文《2024年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指出,“2024年和2025年‘两新’领域计划制定修订关键核心国家标准294项,截至目前已发布168项。设备更新方面,出台能耗限额、设备能效、污染物和碳排放等国家标准81项,倒逼高污染、高耗能、高风险设备更新换代,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破除“内卷式”竞争除规范企业行为外,也需规范政府行为,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强调“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规范地方招商引资”与“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上工作亦将在下半年进一步落实。


*作者张奥平系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同时兼任中国电子商会科创产业专委会副理事长(特聘经济学家),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微光计划”特聘经济顾问,人民网创投专家咨询委员会特聘专家。多个地方政府部门及协会等经济顾问: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特聘经济顾问,山东省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智库专家;民建陕西省委会企业委员会特聘经济顾问,陕西省秦商总会特聘经济学家;江西省数字经济企业协会特约经济学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直属商会专家顾问,新疆科学文化传播大使,新疆青企协特聘经济学家;辽宁省工业经济联合会特聘经济学家;苏州工业园区企服中心特聘经济学家;南昌市工商联特聘经济顾问;广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经济发展顾问;济南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智库专家;龙口市科学技术局特聘专家;新乡市企业家联合会特聘经济顾问;昆明经开区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特聘经济顾问;中关村数字文化产业智库专家委员。获评南开金融首席经济学家论坛“青年经济学者”,第一财经“青年财经思想者”。

排版| 小禾| 允允主编| 孙允广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