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智能车 » 正文

小米YU7 Ultra曝光,雷军新车又要来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营销头版 时间:2025-07-16 11:01:14

小米YU7会不会出Ultra版本,这是很多粉丝关心的一个问题。

“Ultra”这个在手机领域被用到烂的词,如果套在SUV身上,应该不只是一次配置升级那么简单。

回看YU7自上市以来的表现,18小时锁单24万台,标准版交付周期长达53-56周,最快也要等到2026年才能提车。

工厂产能饱和、友商竞品围堵、消费者焦虑排队等车……种种现状都让小米的下一步成为外界持续关注的焦点。

而近期网上流传的一组渲染图,无疑为这场关于小米汽车未来走向的讨论,又添了一把柴火。

超跑化SUV的极致想象

如果说YU7主打的是“大众可及的豪华SUV”,那么Ultra版本从一开始就被赋予了更极致的性能想象。

此前,一台披着伪装的小米YU7测试车暴露了部分破绽:与SU7 Ultra同款的21英寸锻造轮毂泛着冷光,后轮眉处夸张的宽体设计肌肉感贲张。

眼尖的网友直言:“前刹车卡钳尺寸不对!后胎宽要是超305毫米,绝对是Ultra!”

●图源:微博@数码科技那些事

而近期网传的渲染图显示,YU7 Ultra不仅继承了SU7 Ultra的赛道基因,甚至有更进一步的野心。

●图源:微博@易视界Design

宽体轮眉、大尾翼、镂空扰流板以及超跑级的轮毂刹车系统,几乎都在明示这是一台能下赛道的SUV。

●图源:微博@易视界Design

性能方面,据传将搭载四电机驱动,综合功率突破1000kW,零百加速压进2秒区间,直指特斯拉Model X Plaid。

而续航部分,或升级至120kWh固态电池,CLTC续航突破900km,搭配800V平台,5分钟补能220公里,跑长途基本不用慌。

智能驾驶层面,或将搭载英伟达Thor芯片,算力2000TOPS,配合小米自研NOA算法,可实现无图城市通行与立体泊车。

●图源:AI图片/来自于微博@SugarDesign

这些配置直观地将YU7 Ultra与Model Y Performance、问界M9、蔚来ES6等竞品拉到了同一赛道。而设计风格也刻意避开传统豪华SUV路线,更接近“性能怪兽”式的存在。

不过争议也不少。有网友觉得宽体轮眉太突兀,像硬生生焊上去的;也有人吐槽尾灯白色待机状态不够醒目,晚上开车怕被追尾。

●图源:微博@易视界Design

当然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价格。有人猜测会超过90万,但更多人觉得小米不会这么激进,参考Model Y高性能版26万起的定价,YU7 Ultra大概率落在50万级,毕竟“技术平权”才是小米的标签。

话题归话题,在产能焦虑未解、交付周期拉长的大背景下,虽然大家会质疑小米是否出高阶车型,但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这背后其实藏着更深的品牌布局逻辑。

YU7 Ultra存在的可能性

虽然官方还没有官宣,但是站在小米汽车的战略全局来看,推出YU7 Ultra并不令人意外。

首先,从产品线布局来看,SU7 Ultra已经成功打响“高性能新能源轿车”名号,不仅拿了纽北赛道纪录,还成了高端性能车的代名词,刷足了存在感。

YU7作为SUV序列推出Ultra版,既能补齐“性能旗舰”矩阵、延续高性能标签,也契合小米擅长的“技术标杆+消费下沉”路线。

其次,面对行业竞品小米也需拿出硬实力对标。

Model Y Performance、问界M9等车型已在市场占据高性能SUV心智,如果小米想要在30-50万级别站稳脚跟,YU7 Ultra无疑是必要的一役。

●图源:微博@鸿蒙智行

再看内部研发节奏。从SU7 Ultra到YU7 Max,双电机四驱、101.7kWh电池、800V平台等技术已然成熟,进一步叠加轻量化、四电机架构等技术并非难事。

更重要的是,产业链信号早已释放:多位供应链人士透露,小米南京二期工厂将为高性能车型预留专项产线,而YU7 Ultra的研发测试信息也屡屡在圈内流传。

综合来看,YU7 Ultra存在的可能性极高。毕竟SU7 Ultra的经验摆在那儿,把轿车的赛道技术搬到SUV上,对小米来说不算难事,或许只待产能与市场节奏合适时就会择机发布。

●图源:微博@雷军

这场布局背后,折射出的是小米对于未来新能源竞争形势的深刻认知。

在2024年新能源汽车洗牌进入深水区后,高性能、高端化、智能化已经成为各家的抢滩焦点。SU7、YU7已为小米筑起品牌声量,但若无Ultra坐镇,高端新能源市场心智尚难真正撬动。

因此,YU7 Ultra既是技术图腾,也是品牌护城河的补位。

小米增程SUV曝光

另一张更务实的牌

就在YU7 Ultra渲染图引发讨论的同时,小米另一张新牌也悄然浮出水面——代号“昆仑”的大型增程SUV。

不同于YU7 Ultra那种赛道化极致,这款车主打的是家用与长续航,6/7座布局、车长5.2-5.4米、综合续航1500km+,明显剑指高净值家庭用户和理想L9与问界M9的腹地。

●图源:微博@整车异响咣当咣当

据供应链信息,它将搭载自研的1.5T增程器+双电机混动系统,电池来自宁德时代,纯电续航300km,增程综合突破1500km,直接超越现阶段的竞品水准。

智能化方面配备激光雷达,支持城市NOA,座舱深度融合澎湃OS与小米IoT生态,UWB无感解锁、动态歌词HUD等“花活”一应俱全。

这款车,或许不会像YU7 Ultra那样引爆圈层话题,但却是小米新能源战略的另一枚关键落子。

●图源:微博@一顶思考帽子

目前增程领域战局已呈白热化,问界一家独大,理想虽然销量走弱但是仍具根基。小米若要跻身高端家庭市场,就无法回避这一细分战场。

有趣的是,小米此前曾否认进军增程领域,但博世技术路线图与德意志银行报告早已将其2026年的增程计划公之于众。否认式的官宣像极了当年SU7上市前的烟雾弹战术。

从供应链、工厂规划、产品逻辑来看,这款YU9或许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2026年的登场几无悬念。

届时,SU7打轿车、YU7打主流SUV、YU7 Ultra冲击高性能、YU9增程锁定家庭市场,小米的人车家版图才算拼完整。

但能不能如期上市,还得看产能。现在北京亦庄的二期工厂刚投产,既要产出SU7、YU7,还要给增程SUV腾地方,到时候交付周期怕是又要被拉长。

从爆款到品牌力

小米汽车的修炼未完待续

回望小米汽车近两年的节奏,从SU7到YU7一路爆款狂飙。但狂欢的背后,产能瓶颈、交付焦虑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综合分析来看,YU7 Ultra、增程SUV的存在更符合小米汽车在品牌建设、市场布局上的深层考量。

从性价比破局,到产品力登顶,再到用户心智占领,小米正在沿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打法,在汽车领域重走一遍。

然而,真正决定成败的不只是产品,更是供应链韧性、交付效率、品牌粘性以及对高净值用户需求的精准洞察。

未来,SU7、YU7撑起的爆款光环能否被YU7 Ultra、增程SUV进一步升维?小米是否真能突破传统车企周期魔咒,完成从销量到品牌的跃迁?

现在还不好说,但这条从3C跨界而来的造车之路,显然还在提速。

对于消费者来说,有竞争总是好的。毕竟只有车企不断较劲,我们才能用到更划算、更智能的车。

至于YU7 Ultra,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毕竟好饭不怕晚。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