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金融 » 正文

债券需要想象力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远川聊资管 时间:2025-07-16 16:26:15


6月18日,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港交所总裁陈翊庭发言时做了一个“比耶”的手势,胜利很大一部分归功于科技。

今年港股交出了一份完美答卷。宁德时代闪电上市,18A药企遍地结果,YU7的爆单带动小米股价创下新高,锣声不断的港股,迎来了一轮科技的小牛市。

股市暖烘烘的氛围下,少有人注意到,科技的风也吹到了债券市场。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大力发展科创债,加快推出科创债ETF,积极发展可交换债、可转债等股债结合产品。

其中,科创债ETF作为一个创新金融工具备受关注。

吴清主席发言当晚,华夏基金等10家公募基金集体上报科创债ETF,7月2日迅速获批。7月7日,10只科创债ETF一日售罄,吸金300亿,不光受到机构热捧,零售端也卖得火热。

今年债券ETF的爆发增长就像F1赛车弹射起步,要知道债券ETF规模第1个千亿用了11年,直到现在第4个千亿,只用了1个月时间。毫无疑问,如火如荼的债券ETF市场,科创债ETF会是一颗耀眼明珠。

科创债ETF的推出,既填补了科技类债券基金的空白,又为投资者拥抱科技红利提供了配置选择。更重要的是在低利率时代,经过科技创新赋能的债券,打开了收益的想象空间。

科创债不是科创板债券

从1998年房改至今的20余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野蛮扩张到储粮过冬的阶段,我国经济底层逻辑也从土地财政转向新质生产力。

这一转变也决定了债券市场功能的转变。过去,我国信用债市场发行主体偏向城投与地产,当地方债务监管持续收紧,城投与地产掀起一场融资换挡——逐步改变传统发债用于盖楼修路的旧模式,倒逼资金流向科创企业,因此债市科技板应运而生。

当然,正如所有的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债市“科技板”也不是一日建成。

2017年,科创债的前身双创债面世,将创新创业公司和创业投资公司纳入试点发行主体。后来,科创债2021年试点启动,2022年正式面世。今年以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3月6日,央行首提债市“科技板”,5月7日,人民银行、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一篮子政策配套出台。

从名称上看,科创债不是科创板上市公司发行的债券,而是由科技创新领域相关机构发行,或者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支持科技创新领域发展的信用债。

当人们的目光聚焦科创板影石创新与智元机器人两位90后老板的创业故事,很多人忽视了聚光灯之外,债市“科技板”也在迅速扩容。

去年科创债就发行了万亿多的规模,截至今年5月末,科创债存量规模1.13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0.22万亿元。5月7日之后,产业类科创债发行扩容,民企发行占比上升,发行主体甚至出现了科大讯飞、吉利控股等明星公司的身影。


这意味着,科技投资不止于股票市场。依据Wind数据,自2022年6月30日以来,截至2025年7月14日,AAA科创债指数涨了14.35%,中证TMT指数涨了16.78%,但前者区间最大回撤2.31%,后者高达46.21%。

投资科创债不仅跟上了科技股的涨幅,还避开了科技股带来的剧烈波动。

因为科创债肩负债券市场支持科创企业的社会意义,外加上其特殊的投资价值,华夏基金作为首批申报科创债ETF的基金公司参与其中。

作为指数大厂,华夏基金用乐高思维打造了多资产全能平台,ETF是其关键长板。但少有人知道,华夏基金是业内最早建立信用研究团队、最早建立评级系统的基金公司,也是业最早建立独立风控部门的基金公司之一,推行“全员风险管理”理念。

也正是因为在固收和ETF领域的双重沉淀,科创债ETF华夏(551550)能更好地满足投资者低波配置科创公司的刚性需求。

为什么要重视科创债ETF

三年前存100万,三年利息能买一辆车,现在存三年,利息只够加三年油[1]。对于普通人来说,把钱存银行似乎越来越没有性价比。

在低利率时代,普通人困扰是面临收入增速放缓,未来预期收缩,该如何寻找存款替代,实现财富增值。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面临资产荒的焦虑,该如何找到更有风险收益比的投资标的,同样是个痛点。

就目前而言,科创债ETF恰好具备一定的息差优势。由科创的加持债券,就好比把买菜车改成了猎装版,它不代表激进的投资风格,而是用强劲的性能去适应低利率的环境,冲破收益率的天花板。

比如科创债ETF华夏(551550)跟踪的中证AAA科创债指数自基日(2022.6.30-2025.6.20),年化收益4.64%(扣除管理费、托管费、指数收益为4.44%),高于其他主要信用债指数以及中长期纯债指数。


指数拥有更高的弹性,不等同于承担更高的风险。

中证AAA科创债指数发行主体主要为隐含评级AA+以上的央国企,因为国企不仅有着更高的信用资质与风险容忍度,还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高端制造、新能源)中承担国家战略任务。此外,发行主体还包含部分优质民企上市公司,排除了那些处于“PPT阶段”的初创公司。

与此同时,成分券发行主体相对分散,第一大主体中国中铁权重为6.05%,其余主体权重低于5%。从剩余期限看,1-5年期限成分券占比最高(72%),以中短久期为主;整体剩余期限4.32年,修正久期3.88,利率风险相对较低。


除了指数本身层面在科创债配置上了层层保险,科创债ETF华夏(551550)在跟踪指数的同时,也存在精细化运作的空间。

一方面,成分券分布广泛,发行期限涵盖由短到长覆盖收益率曲线各个关键点位。成分券科创属性较强,还叠加了碳中和、绿色、乡村振兴、低碳转型等主题。这为基金经理通过抽样复制策略,在偏离度范围内提供了一定主动管理的空间。

另一方面,为了尽可能化解违约事件带来的尾部风险,监管层完善了科创债风险分散分担机制,将信用风险缓释合约(CRMA)、信用风险缓释凭证(CRMW)、信用违约互换(CDS)、信用联结票据(CLN)等信用衍生品纳入投资范围。科创债ETF华夏(551550)通过通过灵活运用衍生品,能够进一步管理风险。

从费率上看,科创债ETF华夏(551550)管理费+托管费为每年0.2%,处于债券型基金中的较低水平,通过ETF场内交易不仅T+0,投资效率较高,还不需要申购、赎回费节省了交易成本。

对于普通人而言,科创债ETF华夏(551550)降低了参与债市“科技板”的门槛,可替代组合中风险特征相似的传统信用债基金;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配置科创债ETF华夏(551550),无需自建信用研究团队筛选个券,就能获得底仓配置和收益增强的双重属性。

总而言之,在低利率时代,科创债ETF的出现,人们多了一个具备较高风险收益比的食息途径。

尾声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指出汽车行业内卷的问题,“过度的价格竞争只会导致恶性循环,让整个行业失去健康的发展环境,企业如果不盈利,将难以长久维持[2]。”

汽车行业不是孤例,远到光伏的价格战,近到外卖的补贴战,部分行业陷入“相比一起做大蛋糕,不如亏钱也要卷死对手”的恶性竞争陷阱。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随后资源、汽车等行业陆续开展“去产能”行动,“反内卷”更是频繁登上了各家卖方的路演主题。

内卷,本质由行业缺乏创新进而产品同质化所导致。如果在固定模式下零和博弈争夺有限资源,最终会导致整体效率下降,收益递减,甚至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相反,通过科技创新、效率提升来做大各行各业的蛋糕,才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与其和国内同行卷价格,不如对外卷技术、卷品牌,最终把我们卷成一个发达国家。如何实现这一过程,是当下各行各业都需要思考的时代母题,就像梁文锋所说,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更依赖硬核技术的创新。

所以,通过科创债ETF华夏(551550)把活水引向真正的科创企业实现精准滴灌,何尝不是一种内卷突围的金融助力?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预示未来表现,也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其中的观点和预测仅代表当时观点,今后可能发生改变。未经同意请勿引用或转载。


参考资料

[1]“三年前存100万,利息能买一辆车,现在只够加三年油”…利率跌破“1”时代,储户转战新三金,第一财经

[2]中国汽车行业如何才有未来?魏建军:行稳,才能致远,财联社

封面shotdeck

作者:沈晖

编辑:张婕妤

责任编辑:张婕妤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