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MIT仿生假肢宗师开发新型仿生膝关节,可精准屈膝、上下楼梯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赵云飞 DeepTech深科技 时间:2025-07-17 16:01:01


(MIT News)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宣布开发出一种新型仿生膝关节,可帮助膝上截肢者走得更快、爬楼梯更省力、躲避障碍物也更轻松,性能优于传统假肢。

与传统假肢将残肢插入接受腔不同,这套新系统直接与使用者的肌肉和骨组织整合。这样不仅提高了稳定性,还让用户对假肢动作拥有更强的控制能力。

在一项小规模临床研究中,参与者普遍感觉这条“腿”更像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传统膝上截肢者难以获得这种“身体归属感”。

相关文章以题为“Tissue-integrated bionic knee restores versatile legged movement after amputation”发表在Science期刊。麻省理工学院 Hugh Herr 教授为通讯作者,他在一次攀岩旅行中遭遇暴风雪,导致双腿膝盖以下截肢,博士生 Tony Shu 为第一作者兼通讯。


图 | Hugh Herr



更精准的控制

过去几年,Herr 实验室一直在开发新型假肢,能从截肢后残留的肌群中提取神经信号,并用这些信号来指引假肢运动。

传统截肢手术通常会切断成对的拮抗肌,使它们无法交替收缩与拉伸,破坏了肌肉之间天然的“拮抗—协同”关系。这种破坏让神经系统难以感知肌肉的位置和收缩速度。

Herr 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拮抗肌-神经接口(AMI) 的新术式:术中把原本成对的肌肉重新连接,使它们在残肢内仍能相互动态通信。这种本体感觉反馈帮助佩戴者决定如何移动假肢,同时产生可用来控制假肢的电信号。

2024 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接受 AMI 手术的小腿截肢者行走速度更快、避障动作更自然,明显优于传统小腿截肢者。

在新研究中,团队将 AMI 技术扩展到膝上截肢人群。他们希望系统不仅能通过 AMI 读取肌肉信号,还能直接与骨骼整合,带来更高稳定性和更精准的感觉反馈。

为此,研究人员设计了一种手术:在截肢端残留的股骨内植入钛合金柄(e-OPRA)。该植入物比传统接受腔提供更优的机械控制与负重能力,同时内置 16 根导线,采集体内 AMI 肌肉上的电极信号,实现更高保真的肌电转导。

这套骨整合系统把 AMI 信号实时传输给专为本次研究开发的机器人控制器,后者据此计算用户期望的膝关节力矩,驱动假肢完成动作。

“所有部件协同工作,使信息进出身体更顺畅,与设备机械接口更自然。”Shu 说,“我们把负荷直接交给本应受力的骨骼,而不是挤压软组织,既不适又易感染。”

实验中,两位受试者接受了 AMI+e-OPRA 联合系统,即“骨整合肌-神经假肢”(OMP)。研究团队将他们与仅做 AMI 手术的 8 人以及既无 AMI 也无 e-OPRA 的 7 人进行对比,所有受试者均试用了实验室开发的实验型动力膝假肢。

测试任务包括:精准屈膝至指定角度、上下楼梯、跨越障碍。结果显示,在大多数任务中,OMP 用户表现优于仅做 AMI 的受试者,更远超传统假肢用户。

范德堡大学机械工程教授、智能机电中心主任 Michael Goldfarb(未参与研究)评价道:“这篇论文实现了科学界长期以来的愿景——一条完全生理整合、可由意志控制的机器人腿。这项工作极其困难,作者们值得高度赞誉。”



身体归属感

除了评估步态与其他动作,研究团队还设计了一系列问卷,专门衡量受试者对假肢的“身体归属感”——即他们把这条机械腿视为自身一部分的程度。

问卷问题包括:是否感觉自己仍有两条腿?是否认为假肢是身体的一部分?是否觉得自己能掌控假肢?每个问题都旨在评估受试者的“能动性”“设备归属”以及“身体表征”。

结果显示,随着实验推进,两名接受 OMP 系统的受试者在能动性和归属感的提升幅度上,远高于其他组。

Herr 指出:“这篇论文的另一大意义在于,它深入探讨了身体归属问题,并显示这种整合方式显著增强了归属感。无论机器人假肢的 AI 系统多先进,如果只是外部工具,用户始终觉得它是‘外物’。而采用组织整合方法后,当你问使用者‘什么是你的身体’时,整合程度越高,他们越会说‘假肢就是我的一部分’。”

目前,AMI 手术已在 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 常规应用于小腿截肢患者,Herr 预计很快也会成为大腿截肢的标准术式。而 OMP 复合系统仍需更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获得 FDA 批准,这一过程预计需五年左右。

1.https://news.mit.edu/2025/bionic-knee-integrated-into-tissue-can-restore-natural-movement-0710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全站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