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工作室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共建,萝卜快跑联姻Uber。
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行业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尤其是萝卜快跑、Waymo、特斯拉无人驾驶三大家,进展不断。当然,业内对三大家技术路线、发展速度的关注也持续升温。
这不,最近几天,百度要转向纯视觉路线被传得沸沸扬扬。但扒一扒相关新闻才发现,事情的起因是走纯视觉路线的特斯拉在上个月启动Robotaxi试运营,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内部分享中就此事进行了一次探讨。
在《号外工作室》看来,作为全球无人驾驶领域的头部玩家,百度对行业发展动向的关注和讨论,本身就是领跑者该有视野,如果仅把内部探讨定义为路线反转,或许有些站不住脚。
况且,整个行业对Robotaxi技术路线的讨论一直存在:纯视觉路线的诱惑在于成本,但在极端场景下算法误判率较高;而安全是无人驾驶的首要任务,激光雷达+多传感器融合的路线能够提供更安全可靠的冗余,是当前阶段整个行业更加务实和主流的选择。
要知道,无人驾驶的目标是走入日常生活,实现大规模落地。从这个视角来看,当前行业的竞争一定不是路线之争,而是市场话语权之争,也就是说,谁能够率先实现规模化的落地和部署,谁就是胜利者。
就在前两天,全球最大的出行服务平台Uber的选择已经给出了明确的选择7月15日,Uber与萝卜快跑达成史上最大规模无人驾驶合作,数千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将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率先实现在全球市场的规模化落地。
1、出海潮来袭,萝卜快跑全球狂飙
与Uber的合作,是萝卜快跑在全球范围内部署无人驾驶汽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李彦宏表示。Uber首席执行官达拉科斯罗萨西也表示,双方合作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科技公司的强强联合。
双方牵手后,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驾驶汽车将率先进入亚洲和中东地区,并在未来进一步拓展至全球市场,数千辆萝卜快跑无人驾驶汽车也将接入Uber全球出行网络。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告诉《号外工作室》,这是一次双向奔赴,意味着萝卜快跑在技术层面从可跑、能跑,进入规模化快跑阶段,在市场拓展上从单点落地进入平台级放量阶段。
他解释道,萝卜快跑已累计跑出1.7亿公里、1100万单的运营纪录,与 Uber 合作,其技术可靠性得以接受全球大考,同时萝卜快跑无需自建渠道即可一步触达海量用户,实现轻资产扩张,将国内试点高周转的经验复制到海外。
2025年,可以说是Robotaxi出海‘元年’,柏文喜认为。
今年上半年,国内多家无人驾驶企业海外落子,从中东、东南亚,覆盖至瑞士、法国等欧洲国家,乃至北美地区,面向全球的战略眼光已经显现。
在海外市场,这些企业不仅在多地拿到测试许可开始路测,而且已在部分地区拿到经营许可,不仅合作对象已覆盖部分国家监管部门,得以深入了解当地政策法规,获取政策支持,而且也纷纷和国际平台合作,合作方式也从单纯的技术输出向共建生态转变。
在合作Uber之前,萝卜快跑也早已跑在中国无人驾驶出海的一线。
早在去年12月,萝卜快跑就获批香港首个自动驾驶车辆先导牌照,半年之内,测试范围从最初的机场周边逐步扩散,延伸至交通情境更复杂的道路。
2025年上半年,萝卜快跑还已进入中东市场,宣布与迪拜、阿布扎比达成合作,要在迪拜部署超1000辆车,在阿布扎比打造当地规模最大的无人车队。
此外,据《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报道,百度正积极探索将萝卜快跑业务扩展至瑞士与土耳其,瑞士将成为其无人驾驶业务出海欧洲的重要前哨。
2、加速度远征,萝卜快跑靠什么?
2025年,中国无人驾驶产业呈现出海热,并不令人意外。
柏文喜向《号外工作室》分析,出海热潮背后,一方面是全球无人驾驶监管法规出现集中破冰的窗口期,另一方面是因为行业进入技术、成本、场景三条曲线相交的阶段。还需注意的是,厂商必须提前进行全球卡位,才能获得输出技术标准的话语权。
在全球多国对无人驾驶产业政策松绑的态势下,瑞士2025年3月起允许在高速公路使用 L3 级自动驾驶,并批准无人驾驶试点路线;阿联酋已将自动驾驶纳入2030国家AI战略,目标是实现25%交通无人化。在政策友好的环境中,厂商出海能够获得更大市场增量。
其次,无人驾驶企业出海全球,可以在中东高温多沙、欧洲冰雪路面等极端环境下进行技术适配性的检验,实现算法技术的迭代。
此外,在全球市场规模化落地,无人驾驶企业能够通过规模化部署降低边际成本,并在海外高溢价市场加速盈利化的探索。
总的来说,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中国无人驾驶产业加速出海,是为从市场拓展、技术打磨,乃至未来输出标准上,确立全球竞争优势。
以百度为例,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积累十余年,去年还发布出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DFM。萝卜快跑第六代无人车应用Apollo ADFM大模型+硬件产品+安全架构方案,不仅成本大幅下降60%,单价低至20.47万元,而且能够应对复杂路况,还具备安全优势。中国复杂路况下,萝卜快跑的实际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的1/14。
在落地经验上,萝卜快跑已在十余座城市进行深度实践,这些海量数据经Apollo大模型训练,锻造出强大的场景泛化能力,并形成一套可快速复用的方案。因此,萝卜快跑在进入迪拜测试中能够实现对骆驼过路、白袍行人等本地化场景95%识别准确率。
以技术实力突破多样化场景,以丰富经验加速落地,萝卜快跑得以实现正向循环,在海外竞争中高效扩张。
3、全球无人驾驶三大家竞争白热化
具备广阔前景的全球无人驾驶产业,是一条热门赛道。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无人驾驶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738亿美元。麦肯锡报告指出,2030年Robotaxi市场总值将达1.2万亿美元。
当前,无人驾驶领域已形成以中美为代表的全球竞争格局,并且形成以特斯拉、Waymo、百度三大家占主导的行业生态。
今年以来,三大家中的特斯拉、Waymo都在扩大Robotaxi服务范围。Waymo目前在美国已部署超过15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覆盖洛杉矶、凤凰城、旧金山、奥斯汀等城市。
特斯拉Robotaxi在7月刚扩大在美国奥斯汀的试点区域,创始人马斯克希望年底前Robotaxi扩展至更多城市,2026年实现数百万辆特斯拉上路自动接单。
无人驾驶中美企业正在技术验证、市场布局等维度展开全方位较量,而且,这场较量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无人驾驶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工具。
正如萝卜快跑与Uber的合作所呈现的,是中国科技依托全球平台落地,是与国家科技竞争力的深度绑定。这种合作不仅是技术与平台的简单叠加,更是商业模式、行业标准的全球输出。
中国无人驾驶企业已经迈出从技术出海向生态出海转变的关键一步。但是,中国无人驾驶企业未来要真正在全球从技术突破、生态构建到规则输出形成闭环,政府、企业、产业链各层级都需要加强紧迫感,协同发力。
政府应当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法规,加速无人驾驶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头部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好产业牵引;产业链要形成协同攻坚、降本增效的合力;无人驾驶企业也要承担起责任,构建核心技术壁垒,逐渐从技术输出升级为生态主导,最终实现全球规则话语权的突破。
柏文喜认为,政府、企业、产业链各层级能否协同发力,将决定中国 Robotaxi在全球是昙花一现,还是成为下一个高铁式中国名片。
萝卜快跑借势Uber出海全球,已经亮出一份中国无人驾驶技术实力的答卷,但是,前路充满竞争挑战,只有政企协同筑牢根基,中国无人驾驶才能在全球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成为新的中国名片。
头图来源|萝卜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