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新科技 » 正文

我国嫦娥六号样品新发现:可能包含月球原始月壳成分

IP属地 中国·北京 编辑:苏婉清 IT之家 时间:2025-07-18 20:06:33

IT之家 7 月 18 日消息,据科技日报今日报道,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科研人员系统分析了月球阿波罗盆地内斜长岩的出露情况,成功识别出了 51 处纯斜长岩出露点。它们分布在阿波罗盆地的北缘、南缘、盆底及中央峰环结构上,这意味着嫦娥六号从阿波罗盆地带回的月球样品,或包含代表原始月壳成分的斜长岩

在这项最新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月亮女神”月球探测器多波段成像仪获取的观测数据,并与已知的月球岩石数据库、模拟光谱以及阿波罗任务带回的斜长岩样品进行比对,成功找到了 51 处明显含有斜长岩的岩石出露点。

分析显示,这些地方的斜长石纯度极高,属于纯斜长岩。“它们主要暴露在较晚形成的撞击坑的坑壁和中央峰上,像是被撞击事件挖掘出来的。”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副研究员郭弟均说。


▲ 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自拍”合影

报道称,嫦娥六号着陆区位于阿波罗盆地南部月海平原区域,周边分布多个含纯斜长岩出露点的撞击坑。模拟计算显示,这些含斜长岩的撞击坑溅射出来的物质,在嫦娥六号着陆点堆积了超过 10 厘米厚。这意味着,嫦娥六号在挖取月壤时,极有可能会挖到这些来自月球最古老外壳的碎片。同时,阿波罗盆地里还存在一些可能来自月幔的低钙辉石。因此,嫦娥六号带回来的“月球土特产”,很可能同时包含原始月壳和月幔物质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洋表示,这项研究加深了我们对月球背面这片区域原始月壳分布的认识,能够有力支撑嫦娥六号样品的研究,为研究月球岩浆洋冷却过程、月壳-月幔演化等月球早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IT之家此前报道,中国科学院 7 月 9 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研究的最新进展,并系统梳理了自接收嫦娥六号月球样品一年来取得的系列成果,分别揭示了月背岩浆活动、月球古磁场、月幔水含量及月幔演化特征,首次为人类揭开了月球背面的演化历史。

免责声明: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内容真实性、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