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物理学博士张朝阳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皇家科学院院士David Tong于7月17日进行了一场深度物理对话。在近三小时的交流中,双方围绕经典物理、场论革命、宇宙未解之谜及科学教育等核心议题展开探讨。
对话从经典物理学的基础切入。David Tong分享了牛顿在引力定律发现过程中的轶事,指出牛顿虽早于同时代科学家完成推导,却秘而不宣近二十年,直至哈雷登门才公布其关于行星椭圆轨道的证明。张朝阳补充强调了牛顿第二定律在统一理论中的关键作用。在讨论流体力学时,双方澄清了关于飞机升力的常见误解。David Tong指出,历史上因忽略纳维-斯托克斯方程中的粘性项,曾误判飞机无法飞行,正是普朗特后来认识到粘性导致的边界层效应才是升力产生的核心。他进一步表示,流体力学方程具有普适性,甚至可描述夸克-胶子等离子体运动,并对其在英国物理教育中受忽视表示遗憾。
关于理论物理的发展,David Tong高度评价了麦克斯韦方程组的持久稳定性,认为其整合电磁学并预言光速恒定是理论突破的典范,为相对论奠定基础。谈及量子力学建立,他指出海森堡1925年发表的矩阵力学具有奠基意义。张朝阳则强调量子力学的精髓在于能级的离散性,而非通俗化的比喻。
针对宇宙学话题,双方基于广义相对论的等效原理,探讨了时空的局部特性。在探讨地外生命可能性时,David Tong从统计学角度认为外星生命在浩瀚宇宙中应存在,但张朝阳补充指出,计算生命存在的概率时,需假定宇宙在大尺度上是均匀的,就像“流体”般连贯。地球存在生命,意味着其他星球也可能有生命,但这种均匀性只体现在百万光年的尺度上,因此外星生命与我们的距离必然极其遥远。二人一致认为,外星人或UFO抵达地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时空尺度的限制让这种星际造访几乎不可能实现。
对于科学推广,双方强调了严谨数学思维的重要性。David Tong分享其个人网站讲义广受欢迎的经历,但指出科普比教学更具挑战性,需谨慎使用比喻。他赞赏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坚持包含质能方程的做法。张朝阳则明确主张科学本质是数学与计算的结合,科学教育必须注入严谨数学思维。他以其《张朝阳的物理课》坚持硬核推导为例,诠释了自己的主张。